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泡腳如進補選擇午後到睡前

俗話說「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時值秋冬季節,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通過泡腳來給身體「進補」,以求沒病防病、有病治病。
俗話說「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時值秋冬季節,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通過泡腳來給身體「進補」,以求沒病防病、有病治病。

  據古醫籍的記載,泡腳屬於外用療法,可起到暖身和補身的作用。「腳底位置有七十多個反射區和穴位,同時還能作用到『足三陰經』的肝、脾、腎經。」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學院的莊禮興主任介紹到,泡腳水至少高過小腿,藥物浸泡配合足底按摩效果會更好。

  宜泡腳時間:午後、睡前、飯後

  中醫有「秋收冬藏」之說,認為秋冬季節進補是最好的時機,而泡腳,也是進補的方式。雖然全年均可泡腳,但秋冬泡腳更好。

  「一般來說,中午12點至晚上泡腳最佳,但也因人而異,看身體狀況來定。」莊禮興舉例說,需要養心安神促睡眠、調精神的,應在晚上9點後、睡覺前泡;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前者宜在飯後泡,後者宜在飯前空腹泡;對應生殖系統疾病如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等,建議在晚上9點左右泡腳;治療鼻炎、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選擇在飯後泡腳,泡至微微出汗的效果最好。

  注意:水溫約45℃、時間約20分鐘

  不少人都會有一個誤區,認為泡腳水越燙越好,泡腳的時間越長越好,甚至泡到水變涼了才擦乾腳。莊禮興建議:泡腳水水溫最好控制在45℃左右,泡腳時長以20分鐘左右最佳,再根據病種進行調整。

  中醫認為,泡腳時,虛寒性疾病患者如腰膝怕冷的人,水溫可控制在45℃-50℃,時間也可比20分鐘稍長;高血壓、體質虛弱者,水溫不宜過高,最好在40℃左右,浸泡的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內;腦血管疾病、中風的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對溫度敏感度較普通人低,因此建議通過旁人的幫助來測好水溫或通過溫度計的輔助,嚴格控制泡腳水水溫,以防燙傷。「泡腳水水溫越高越好的想法有誤,太燙的水會有燙傷皮膚的危險。」莊禮興表示。

  專家提醒

  高血壓、虛弱者慎泡腳

  泡腳雖養生,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腳。專家建議:

  1.皮膚病或皮膚有創口、傷口的人,接觸水容易受感染,最好不要泡腳。

  2.肚子太餓的情況下最好也不要泡腳。

  3.高血壓、身體虛弱者慎泡腳,因為泡腳會使血管擴張,引起高血壓患者低血壓的發生;年紀大、身體虛弱者泡腳容易出汗虛脫,也要慎泡。

  4.有神經或腦部問題、感覺障礙者,不宜泡腳以免燙傷。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MSN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109/22473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