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放眼東亞誰是中共的盟國? 不是一個慘字了得

東協與東亞系列峰會於本月十九日在印尼峇里島結束,由於美國首次參加峰會,使得峰會成為當今世界兩強相會的一個平台。

由於美國首次與會,不僅使得此次東協系列峰會超出了地域範圍,提升了東協各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而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與會,顯示出這一區域在全球地緣政治版圖上地位的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最重要原因無疑是中共的崛起。近幾年來,無論是在東北亞還是東南亞地區,海上衝突均呈現上升態勢,而所有這些衝突均直接或間接同中共有關。最近,中共與越南海上衝突頻繁,圍繞南沙群島領土爭議也日趨緊張,將越南、菲律賓等重要東協國家捲入其中。

面對中共在南海的強勢突進,東協各國需要做出戰略選擇。從此次峰會所體現出的趨勢看,這種選擇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東協各國加強內部凝聚力,強化東協安全整合機制;另一方面即是實質性加強同美國的政治、經濟尤其是安全關係。美國此次加入東亞峰會乃是一件對於東協國家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部署。

作為冷戰後碩果猶存的超級大國,美國當然不希望失去對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也不樂意看到中共成為亞太地區的主導力量。通過此次峰會,美國不僅表達了「重返亞太」的決心,也體現出主導亞太事務的意願。不應忽視的是,美國主導東亞事務的意願並非是美國一方的單相思,東亞各國戰略利益各有側重,但是東協各國對美國重返亞洲則有著共同訴求。

據美國與會官員透露,在19日東亞峰會閉門會議的兩個小時內,儘管中共明確表示不希望在會上討論南海爭議問題,各國領導人主要討論的正是南海安全問題。這一情況充分表明東協國家希望按國際規範共同解決對南海爭議問題的一致看法。中共提出的通過雙邊途徑解決南海領土爭端的想法顯然不能獲得東協國家認同。

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目前東亞峰會十八個國家中,誰是中共的朋友,誰可能成為中共的盟國?在這十八個國家中,除了東協十國外,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均同美國有著不同程度的軍事結盟關係,剩下的一個俄羅斯同美國有著不同戰略利益,但顯然也不是中共的盟國。而在東協十國中,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五國均在不同程度上同中共有南海主權爭議。泰國、柬埔寨、寮國在湄公河問題上也有著類似南海衝突的感受,以華人為主要社會成員的新加坡同中共沒有領土爭議,但明確主張美國介入東協事務。剩下的一個緬甸,本應是中共重要盟國,但最近卻出現戲劇性轉折。國際上緊靠東協,接近美國,背離中共。東協投桃報李,將2014年輪流主席國的榮譽交給緬甸,美國國務卿柯林頓也宣布下月訪問緬甸。看來緬甸也不是中共可靠的盟國。

從這一角度看,中共《環球時報》猛烈批評美國的戰略取向,將美國「重返亞太」說成是構建「反華同盟」,並非毫無根據。不過,同環球時報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反華同盟」的判斷不同,亞洲有評論更多地從價值認同角度作出判斷,將中共的軍事崛起看成是不認同普世價值的專制帝國的崛起。最近,日本前國防大臣小池百合子撰文表示,東亞地區面臨兩種戰略重構的前景,要麼建立一個多邊的和平協調機制,要麼形成一個由中共主導的軍事同盟。同環球時報的「反華同盟」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124/22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