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一把「憤怒的筷子」能否喚醒中國之春?

北京歷史學者章立凡(前排右側)

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張楠
北京歷史學者章立凡(前排右側)

中國作家余華在美國媒體上說,中國的民眾就像一根根筷子。每根筷子勢單力薄,但「憤怒的筷子」集結起來,就會爆發革命。 中國憲政學者認為,中國新一代領導層如若不能放棄眼前利益,唯有等待被「筷子們」唾棄。

美國洛杉磯時報星期天(12月11日)在評論版發表了中國作家余華的文章《中國之秋並非阿拉伯之春》 (Chinese Autumn is no Arab Spring) 。文章的開頭說,當年,年輕的毛澤東在煽動革命時,想到用一個生動的方法向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聽眾傳達自己的觀點。他拿起一根筷子,把它一折兩半。然後他拿起一把筷子,筷子卻無法被折斷了。

余華寫到,毛向人們展示,只要大家並肩而立,就沒有力量能夠阻擋革命的浪潮。余華認為,正是通過集結這些分散在中國各地的「憤怒的筷子」,毛最終得以在194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宣布成立他的共和國。

在余華看來,一根筷子還是一把筷子再次成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他說,中共政府清楚,「憤怒的筷子」遍布中國各地,但是他們相信,只要「筷子們」是分散的,就可以把他們一一折斷,不管數量有多少。

*強力維穩 讓百姓成一盤散沙 *

中國每年爆發數以萬計的群體抗爭的事件。英國金融時報今年早些時候援引中國學者提供的數據說,僅去年一年,中國各地罷工、抗議等各類騷亂就有18萬起,平均每天493起,比十年前增長了三倍以上。

如此多群體事件能否效仿阿拉伯世界在中國掀起一場茉莉花革命?中國憲政學者章立凡說,中國疆域遼闊,加上政府不惜斥重金維持穩定,星星之火難以燎原。他說:「中央政權在鎮壓各地的騷亂事件上很有經驗。它現在也是這樣,強力維穩,發現一處,撲滅一處,絕不讓它連成片。」

章立凡認為,維穩在中國已經變成一個產業,地方和軍隊都希望通過維穩來多要錢,導致維穩開支越來越高。他說,事實上,地方上並不是真心希望維穩,他們甚至希望出現一些騷亂,通過鎮壓來博取政績。

早在十多年前,前中共高層領導人趙紫陽就曾指出,經濟開放,政治收緊是中國政治的頑症。他說,當局如果不想搞政改,只有靠幾種辦法拖延統治:依靠軍警、控制輿論、將事件滅於萌芽中、防止任何有組織的活動,讓百姓處於一盤散沙。如今這些方法在中共當局採取的維穩手段中得到一一印證。

*中國面前兩條路:或民主或革命*

作家余華在他的文章中說,目前擺在中國面前的只有兩條道路:自上而下的民主和自下而上的革命。這兩條道路都可能是漫長的。

余華認為,讓執政者放棄權力或是團結起散落在中國各地的「憤怒的筷子」都不是易事。余華寫到,儘管中國的高官不喜歡民主,但事實上,只有民主才是他們掌控財富、保衛性命的關鍵。

對中國歷史有深入研究的章立凡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的革命都是通過「以暴抑暴」的形式完成的。 從秦朝以來,中國的朝代更替就一直沿著暴力更迭的道路。而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歷史則是改良與革命的賽跑。辛亥革命的爆發就是由於是改良沒有革命跑得快。

*五年看改 十年看埋*

章立凡說,從理性的角度,他個人希望避免革命,用最小的代價、和平的方式來完成這次社會轉型,這需要執政當黨有足夠的智慧。

章立凡說: 「我的觀點就是五年看改,十年看埋。如果說在十八大以後,新核心在他們的第一任期內不能夠啟動政治體制改革的話,我認為也就不必啟動了,那就是只有等著最終被人民唾棄。」

章立凡認為,中國並非沒有實現和平轉型的可能。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經濟全球化的出現,人們獲得資訊的能力大大加強了,跟世界上普世價值的溝通也更加便捷,甚至還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公民社會。

但是章立凡也指出,中國高層間的爭鬥,地方執政者和北京之間的博弈,都將使這條道路十分漫長而艱難,恐怕會陷入長期的僵局。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212/22840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