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兩中央死掐 北京日報和新華社罕見發出不同聲音

—中國兩大官媒爭論中國食品安全恐慌來自何處

  5月18號,針對中國人的食品安全恐慌是否是由於媒體的大量曝光和跟蹤報導所引起的,《北京日報》和《新華每日電訊》分別發表文章提出不同觀點。

據金羊網19日的報導,《北京日報》題為《唱響主旋律是中國媒體的社會責任》的文章稱,近來,關於食品安全、醫患矛盾、建築質量和官員貪腐等熱點問題層出不窮,國內一些媒體熱衷於大肆炒作醜聞八褂,專門靠搞獵奇性和煽動性的消息來吸引眼球。文章指出,這些現象的出現,有的是受西方所謂「新聞自由」的觀念所蠱惑,有的則是利字當頭,拋棄了媒體的職業底線。文章認為,中國的媒體要堅持自己的新聞觀,要唱響主旋律。

 

  對此,新華社專門負責給中央高層寫內參的《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文章《專業輿論有助於消除「吃的恐慌」》回應說,最近有篇文章,將人們對中國食品安全現狀的恐慌情緒歸咎於媒體的報導稱,媒體讓公眾在無形中承擔了負面新聞和垃圾信息帶來的壓力,尤其是在揭露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上,媒體所扮演的角色沒有協助解決問題, 反而加劇了人們對食品不安全的心理恐慌。但眾所周知,大眾傳媒是人們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途徑,媒體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報導越充分,公眾對此的認識就越全面。

  搞清楚了這一點,如果再把人們越來越關注、越來越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歸咎於媒體報導的話,恐怕就難以自圓其說了。文章強調說,直面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媒體報導食品安全問題,是一種值得鼓勵的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很多問題企業最終被整頓就是源於媒體的曝光。當然,相關媒體在扮演好「監督者」和「瞭望者」角色的同時,還應時刻秉持專業、理性、負責、建設性的原則。」力爭以準確的信息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幫助消除中國廣大民眾「吃的恐慌」。

  《北京日報》題為《唱響主旋律是中國媒體的社會責任》的文章稱, 近來,惹人眼球的一些所謂新聞中,不少是負面報導,在一些媒體的炒作下,似乎中國所有的食品都是有「毒」的,所有的工程項目都是「豆腐渣」,所有的公職人員都有問題,似乎社會矛盾異常尖銳,發展前景迷茫黯淡。事實上,這只是個別媒體所營造出的一種錯覺。中國的社會本身就很龐雜,現實又很複雜,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所難免。但這些問題更多是中國發展主旋律中的不和諧音符,任何社會都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媒體的目光如果老盯著犄角旮旯里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恐怕多少版面都報導不完。

  一個社會所需的,不是大量負面新聞所暗示出的不安定感,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我們的社會有那麼多的好人好事,我們的國家有那麼多的發展成就,可一些媒體就是看不到,或是假裝看不到。一直以來,西方的那套新聞理論和新聞觀在國內一些人中十分吃香。有的媒體工作者更是言必稱西方,將「新聞自由」、 「第四權」等奉為金科玉律。在他們眼中,宣傳國家的發展成就就是「虛偽」的,而揭黑唱衰就是「社會責任」的體現,實際上,這恰恰是不懂西方新聞觀的表現。

  在西方兩黨和多黨政治形態中,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政治立場,為了得到執政機會,大作負面新聞,相互攻訐,造謠抹黑是其慣用伎倆。我們的國情與西方不同,照搬這種「烏賊戰術」,極易渙散和分化社會共識,不利於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國社會需要的,不是那些打著「客觀報導」的旗號指手畫腳的媒體,而是有責任、有擔當,真正維護國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媒體。中國當下利益高度分化,衝突對立客觀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媒體要做的就是站在建設性的立場去紓解矛盾、彌合對立、凝聚共識,而不是揣著利益的目的去圍觀起鬨、煽風點火。

  中國的媒體要堅持自己的新聞觀,西方的那套東西根本不值得效仿,照抄照搬只會造成無可預料的社會後果,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中國媒體要唱響主旋律,這是由中國的政治制度所決定的,符合中國這個13億人口大國的實際。這個實際就是,中國要發展必須保持社會穩定,必須造就一個有利於穩定局面的輿論環境。這是中國媒體的社會責任所在,更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新華每日電訊》的評論文章《專業輿論有助於消除「吃的恐慌」》說,如今時常有人調侃說「不知道現在吃什麼是絕對安全的」, 與食品安全報導頻現報端確實有一定的關係。然而,若據此認為是媒體報導「加劇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 則明顯有失偏頗。畢竟,媒體如此頻密地報導食品安全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讀者高度關注此類信息,另一方面是因為食品生產領域確有太多安全隱患。

  在比較媒體過去和現在的食品安全報導時,不少人都容易陷入一種認知誤區,覺得十幾年前的物質生活雖不如現在豐富,但那時候很少從媒體上看到食品有毒或有害的信息, 人們也無需時時防範食品安全問題。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現的當下,這種感性認識被很多人所認可,但它實際上可能並不準確。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十幾年前雖然鮮有媒體報導食品安全問題,但食品安全程度並不一定比現在要高。十幾年前的冰棍都是糖精水做的,很多如今被禁用的農藥也曾普遍用於瓜果蔬菜生產,但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媒體不可能「超越」社會整體認知而對這些問題進行預警。

  但隨著認識的進步和人們健康要求的提高,這些十幾年前被視為「正常」的做法,如今都會被媒體當做「問題」進行報導,進而在社會上引發討論。由此可見, 在報導食品安全問題方面,媒體非但沒有助漲社會恐慌情緒,反而起到了傳播資訊、信息預警和輿論監督的作用, 這使得公眾的知情權得到了滿足,便於他們將問題食品對自己的損害降到最低。理順這一點,如果再將人們越來越關注、越來越擔心食品安全問題,歸咎於媒體報導,恐怕就難以自圓其說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521/24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