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資明報:薄熙來事件山雨欲來 北京氣氛激似六四前

  六四「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的周舵接受本報書面專訪,認為在今年初的王立軍薄熙來事件之後,北京的氣氛像是1989年「六四」前,山雨欲來風滿樓,他相信未來中共高層權力鬥爭中,六四會被當為一張爭取民心的「好牌」,建議採用與糾正反右運動相同的平反模式,即撫恤受害人,但為鄧小平和解放軍「留點面子」。明報記者

 周舵書面回應本報說,今年3月「薄王事件」後,北京城像1988年下半年、1989年上半年一樣,瀰漫?一股「政局不穩、人心惶惶,『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政治敏感的人們都預感將有大事發生,但會是什麼事,沒有人知道。比較謹慎的人,也都認定至少未來5至10年,巨變不可避免。」

  傳溫總提平反 周:合情合理

  至於海外傳言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平反六四,周舵認為消息真假無從查證,但感覺「合情合理」,「中共現在是綱紀大壞,『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什麼意見捅出來都不足為奇」。他認為,溫家寶應該有這樣的見識和膽略,而他不可能是孤身一人、背後沒有其他大佬的支持。

  周舵說,在未來的高層權力爭奪中,「平反六四」無疑是一張大得人心、藉以建立權力合法性的好牌,「沒有人用它才奇怪呢」。但他指出,關鍵問題在於打出這張牌之後會有什麼後果,「搞得不好,就是從上亂到下、從里亂到外,從『一統就死』變成『一放就亂』,從漸進變成激進、有序變成無序、可控變成不可控」。

  平反右派模式 決策者留面子

  「我猜想,主政者如果腦子還好使的話,就會採取『反右模式』﹕基本平反,撫恤、賠償,但留個尾巴,給當年的決策者留點面子,下個台階。」根據歷史資料,1957年中央發起「反右運動」,被劃為「右派」的55萬人,除了少數人在文革前獲得「摘帽」(即平反),一直到毛澤東逝世後,1977年時中央黨校副校長胡耀邦開始平反冤假錯案,大部分右派才「摘帽」,直至1980年代,除官方定性的極少數「右派」外,97%「右派」獲得平反。

  周舵認為,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李鵬需要對六四負主要責任(見另稿),他認為應該「實事求是」地歸咎於他,「把鄧小平和解放軍解脫出來,不加深究,大家一起往前看,努力實現民族和解」。他坦言,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如此,「成熟的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想要徹底解決的結果就是不能解決」。

  對於今秋的「十八大」,他認為很難預測,「新人們上來,局面一定會有變化。然而,變成什麼樣,變好還是變壞,沒有人知道」。

  他認為中共廢除職務終身制,是建立了一種執政黨自我更新的機制,「雖然很不完善,但終究還是有用,比毛澤東時代強得太多了」,這也令中共政權能持續至今。社會各界能做的,只是盡一切努力推動國家和執政黨朝好的方向,即「先法治、後民主」,以及自由憲政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明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606/24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