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銀行不良貸款6月底高達4564億人民幣

中國官方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6月底已高達4564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連續三個季度呈上升趨勢。有評論認為,除了借款企業經營困難造成的壞帳,大量貸款被挪作他用,投入房地產或轉為高利貸也加劇了近期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的攀升。

北京的《經濟參考報》星期四報導說,8月15號,中國銀監會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的數據,截至6月底,中國銀行業總資產達127萬億元,不良貸款率保持在0.9%,但不良貸款餘額升至4564億元,連續三個季度維持上升勢頭。銀監會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為4078億元,去年第四季度末為4279億元,今年第一季度末升至4382億元。旅美中國學者程曉農對此表示:

「實際上中國銀行真正的不良貸款無論是銀行也好政府也好一直是想辦法千方百計把這個數字壓低,政府承認有4500億的時候實際上是一個大大低估了的數字。」


報導說,不斷攀升的銀行壞帳,引發了市場對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下降的擔憂,也反映出現階段中國大量企業出現財務困難的窘境,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企業負債普遍加大,減產停產現象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還貸能力。目前,珠三角地區的廣東省和深圳,服裝、玩具、家具等傳統行業普遍出現虧損;而在長三角地區,江蘇南通、江陰等則出現了部分中小船企船台空置、資不抵債,有的甚至停產、破產。長三角地區的鋼貿企業普遍採取聯保形式從銀行貸款,對銀行來說,這種企業重複擔保的風險正在放大。報導說,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中國企業的負債占GDP比重已達107%,按照經合組織的標準,企業負債如果占GDP的 90%就很危險,而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已經超過了這一警戒線。程曉農就此認為:

「中國現在遇到的真正問題是企業不務正業,也就是說從大型國企到一直到大批的民營企業,比方說最近浙江發生的民營企業的聯合擔保的危機都體現出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企業從銀行貸到的大批款項,表面上說是用於工業生產,實際上是用於房地產投機,一旦房地產整個的狀況出現了危機,房地產價格開始一步一步下滑,這些企業的資金鍊就開始中斷,那麼就還不起貸款了,甚至還有企業拿去放高利貸。比方浙江,很多公司從銀行貸款以後,它實際上是抬高利率以後再轉借給別人,所以真正的問題是銀行放貸機制和企業的經營方針發生了很大的問題。」

香港鳳凰網近日刊登宏觀經濟學者胡釋之的評論說,中國銀行近期不良貸款的回升,是中共政府2009年開始的四萬億救市計劃的直接結果。四萬億投資表面上是積極財政政策,但背後是極度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首當其衝的就是銀行信貸放鬆,當時銀行放貸少了要受處罰,於是銀行不停地給一些基建項目,如高鐵項目等放貸,很多投資項目其實都是為投資而投資,為投入而投入,不考慮回報。胡釋之認為,這種運動式的放貸,必然會埋下後期不良貸款的隱患,中國銀行清理壞帳的路還很漫長。對此,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我們的銀行是國有銀行,一切風險都是由國家兜底,存在著產權不清、責任不明、治理結構不科學、政企不分等這樣的一些問題。所以國有銀行雖然它現在是商業性銀行,政策性銀行與商業性銀行早就分開,但是事實上這些商業銀行還是起到了某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或者起到了某種准財政的作用。

中國各大媒體近日刊登了中國總理溫家寶到浙江調研時稱經濟困難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的消息。胡星斗教授認為,中國銀行的大量不良貸款凸顯了中國的經濟危機,目前中國的企業普遍經營狀況不佳。各地政府幾年前大舉融資搞基建或房地產,項目不能按期完工或經濟效益差,地方財政收入又遠不夠還債,導致大量壞帳。胡星斗教授認為,未來3-5年,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的數額還會大幅上升。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坪的報導。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818/25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