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南方網質問隋鴻錦:秘而不宣的屍體來源無解

早在2004年4月,隋鴻錦就在大陸展出塑化人體標本。那時南方網就發文公開質疑參展屍體來源:此次參展的屍體標本到底從何而來?此前一些媒體在報導「大連屍體工廠」時一直追問的這個重要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明確回答。在記者的追問下,隋鴻錦教授並沒有具體說明屍體的來源。問題在於,屍體被製作成標本之後,「根本無法分辨是哪具屍體」。


2004年04月08日15:21

三問質疑「人體標本」展:是科普還是牟利?參展屍體來源合法嗎?

南方網訊 今天(8日)開展的塑化人體標本展,展前已引起軒然大波。在傳統觀念中一直非常敏感、只有醫學界能詳細了解的人的屍體即將展現在京城的男女老少面前。雖然主辦者著重表示展覽是為了科普,可聯繫到目前醫學院教學用屍體的嚴重缺乏、該展覽50元的高價門票以及展出方一直秘而不宣的屍體來源,記者還是對此產生了質疑。

疑點一:50元票價是否太高?

  觀點:運作模式「疑似」商業行為。

  建議:「刺激」宣傳畫進地鐵讓人不舒服。

  這次名為「人體世界」的科普展覽被稱為「國內首次大規模專題展出」,其承辦單位有兩個——大連醫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與北京中海尚達廣告有限公司。由於廣告公司的介入,展覽在宣傳方面非常高調,包括展覽正式開幕之前的新聞發布會、大量的戶外廣告投放、宣傳頁的製作等,顯示出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

  該展覽的大型廣告在開展之前就已經在許多地鐵站里出現,搶先一步刺激著人們的眼球。畫上是一具被剝了皮的人體標本手托自己的皮囊昂首站立。記者注意到,大多數乘客表示難以接受,「地鐵里掛這樣的廣告看著實在不舒服。」

  而此次科普展覽為50元一張的高價門票也引出不少非議。針對這一點,大連醫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隋鴻錦教授表示:「雖然我們展覽是收費的,但我們並不是商業行為,收費只是為了更好地把展覽辦下去。我們做這個展覽,主要的目的是讓人們更充分地認識人體,更科學地對待生死。」儘管隋鴻錦教授這樣說,但前期宣傳、門票收入、全國巡展的計劃還是讓很多人把這次展覽與商業行為聯繫在一起。

疑點二:人體標本展該公開嗎?

  觀點:展出的對象應該有所限制。

  建議:目前醫學教學屍源缺乏,應先滿足醫療需要。

  此次展覽也引起醫學界、倫理學界許多相關人士的關注。人體標本有沒有必要向公眾展出是討論最多的問題。

  隋鴻錦教授表示:「以這種形式直觀地展示人體形態,這對於普通人了解我們的身體非常重要。雖然社會上一直有爭議,但我們認為,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是領先於社會意識的進步,這種爭議也是正常的。我們展示的是人體的美,是完整的、沒有創造地表現人體。因此可以說,我們的展覽是以尊重屍體為基礎的。」

  記者了解到,這次展出的對象沒有限制,幾歲的孩子也可以參觀。問題是,幾歲的孩子也要如此普及科學知識嗎?同樣從事解剖學研究,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形態學辦公室主任胡老師表示,在目前醫學界教學用屍體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先滿足醫療需要,至於公眾展出,「必要性不是太大」。

疑點三:參展屍體來源合法嗎?

  觀點:如果其生前或其親屬未表明可公開展覽,如此展出就是不道德的。

  建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遺體捐贈程序。

  此次參展的屍體標本到底從何而來?此前一些媒體在報導「大連屍體工廠」時一直追問的這個重要問題,此次仍然沒有得到明確回答。在記者的追問下,隋鴻錦教授並沒有具體說明標本的來源,他只是表示,「這些標本都是我們從正規途徑獲得的。」

  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倫理學的陳少峰教授認為,不管是捐贈屍體,還是無主屍體,如果其生前或是其親屬沒有明確表明可以用作公開展覽,任何人使其公開展覽都是不道德的。如果這樣做,我們稱之為濫用了人們的公益心。「如果是醫學院這樣把捐贈用於醫學的屍體提供給展覽方,那麼就是醫學院的責任。」

  「如果捐獻遺體者的親屬得知屍體這樣向公眾展出,在情感上很可能會接受不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同樣從事解剖工作的江老師說,「我們常常接觸捐獻者,他們對我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以後會怎麼使用遺體。大多數的捐獻者都表示,希望把遺體用於教學和科研。」

  但是,同樣困擾業內人士的一個問題是,儘管捐獻者並不願意把遺體用作「商業展出」,問題在於,屍體被製作成標本之後,「根本無法分辨是哪具屍體」。這就是說,即使是違背了捐獻者的意願,也沒有人會知道。

  針對目前的情況,陳少峰教授認為,現在最關鍵的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遺體捐贈程序,用法律來保護捐獻者的意願不被他人違背,也儘可能地從程序上讓捐贈者親屬了解屍體的用途。「比如說,『標本法』的制定,可以算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編輯:姜志)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822/25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