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溫州老闆嘆婚不起:女方彩禮送寶馬男方得花180萬

結婚,對於兩個相愛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甜蜜的事情,但曾幾何時,這份甜蜜卻開始變得異常沉重。買房、買車、拍婚紗照、辦婚禮……每一項"甜蜜因子"的背後都需要大筆資金的支持。"婚不起",漸漸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共同感受。

  有網友說,爺爺娶奶奶只用了"半鬥米";爸爸娶媽媽只用了"半頭豬";而等我結婚,卻要用爹娘"半條命"!此話不假。近日,上海一對小夫妻微博曬婚禮帳單引來眾人圍觀。除去房、車,雙方合計花了32萬元,而且多數都由雙方父母承擔。網友計算,中國人的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數千倍。

  結婚馬拉松 充滿累和貴

  "'婚不起',真是'婚不起',把所有程序都走完,差不多像是被剝了一層皮。"在杭州一所高校當老師的高琳玲(化名)不久前剛剛跑完她的婚禮"馬拉松",面對記者的問題,她的臉上寫滿了疲倦和無奈。

  今年29歲的琳玲老家在山東日照,在杭州完成學業後順利成為下沙一所高校的老師。雖然參加工作沒多久,但是家裡大人看著兩個孩子年紀也不小了,就催促他們在今年完成婚禮。

  "一開始就為花銷發愁。"說起結婚,琳玲依然皺了個眉頭,因為現在高校年輕教師收入相對偏低,像她現在雜七雜八全部加起來也就每年六七萬元,所以對結婚開銷格外敏感。"還好我不是男的,要是靠我一個人辦婚姻大事,基本沒有可能。"她苦笑著說。

  不過喜事到頭來並不全是喜悅。"累!"這是琳玲總結的第一個關鍵詞,因為兩人老家與工作地分屬三省,3個月裡,小兩口分別跑了山東日照、陝西咸陽、浙江杭州三個地方。而且在山東老家和杭州各走了一趟婚慶常規程序,在陝西則按當地風俗在村里熱鬧了幾天,都不是省事的活。

  第二個關鍵詞自然就是"貴"。光杭州擺的15桌婚宴就花了6萬多元,再加上5萬元的菸酒、近2萬元首飾、親戚來杭州參加婚禮加遊玩的近3萬元接待費,最後跑完這場婚禮"馬拉松",小兩口整整花了21萬多元錢。

  "相當於我們兩個人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高琳玲忍不住提高了聲調。雖然在結婚過程中,兩人找朋友借婚車、沒有買鑽戒,一再告訴自己要省一點再省一點,但是另一方面,"畢竟一輩子就結這麼一次婚"、"不體面的話,親戚、朋友、同事難免說閒話"等聲音一再充斥耳邊,最終,兩人的支出一次次超出預定範圍。

  結婚費用高無奈啃老

  "結個婚這麼辛苦,可能還是因為自己太'窮'了吧。"交談中,琳玲這樣自我解嘲。

  然而,並不只有經濟條件一般的人才喊"婚不起",有錢人似乎也有他們的煩惱。不久前,一位溫州老闆就向朋友抱怨給兒子辦婚禮辦不起,被曬到網上。

  "因為女方送男方一輛寶馬X5,所以男方訂婚出的禮金是52萬元;到香港訂購首飾和衣服,女方出了18萬元,男方出了15萬元,婚宴設在一家排場很大的五星級大酒店[8.95 0.22%],總的費用加起來要180萬元,還不算現成的房子,去年大兒子結婚也花了差不多150萬元。"而事實上,這樣的費用支出放在溫州高端婚慶市場並不算什麼,難怪這位老闆連連感慨,現在自己賺錢的速度,還真是趕不上兒子結婚花錢的速度。

  類似感嘆並不在少數。不久前,上海一對小夫妻在新浪微博里曬出婚禮帳單,顯示除去房、車,雙方合計花了32萬元,引起社會極大共鳴和反響。

  據了解,以"愛情之都"杭州為例,男性的婚姻成本大約為250萬元。其中包括100平方米的房子,以杭州兩萬元/平方米的均價,需要200萬元。裝修20萬元,辦喜酒10萬元,以及其他必要開支20萬元,如戀愛成本、度蜜月等。假設男方自有存款30萬元,年收入以10萬元計算, (250-30)/10=22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其所有+不吃不喝工作近22年=討一個杭州中等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在日趨昂貴的"中國式結婚"面前,越來越多的新人們愈加覺得囊中羞澀。據調查顯示,86%的被訪新婚夫婦月收入不到8000元,其中絕大多數的月收入不到5000元。"結婚錢父母出"已經成為時下很多新婚夫婦應對巨額花銷時的首要選擇。

  中國婚博會數據中心主任廖俊國介紹,大約有47%新人結婚費用的20%至60%來源於父母支持,其中更有14%的新婚青年,其結婚消費的80%至100%靠父母資助。

  結婚不應是一種奢侈

  既然成本高昂的婚禮,讓許多"80後"都覺得無奈。那麼到底是什麼心理驅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豪華婚禮呢?

  業內人士認為,婚禮給年輕人帶來的巨大壓力,很多是由傳統的家庭觀念導致的,一些父母因為各種原因和對傳統習俗的固守,往往帶來很多繁複的手續。有六成多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願意舉辦簡約的個性婚禮,但是說說容易做做難,也有近六成受訪者直言,婚禮從簡的阻力來自父母。

  除家庭因素,據紹興一家媒體的調查顯示,有26%的受訪者認為,舉辦豪華婚禮是出於攀比心理,而有10%的受訪者更是直言,舉辦豪華婚禮是炫富在作祟:"看見別人的婚禮很有派頭,自己不跟著,生怕會落伍。還有些把婚禮也當做社交的一部分,通過婚禮來炫耀自己的經濟實力,排場越大越顯示身份的與眾不同。"

  對此,有人直言不諱地指出:"其實奢侈的'中國式結婚'背後,折射的是'中國式奢侈'的風行。"現實中,"中國式奢侈"隨處可見,豪華"官衙" 四面開花,公務接待奢侈化,公車也盡買豪車,富豪一擲千金極顯雍華--這些遍地開花的"中國式奢侈",深深地影響愛面子的中國人。

  於是,盲目攀比之風滲透社會的各行各業、生活的方方面面。單位與單位之間互相攀比辦公條件誰豪華,簡陋的反被嘲笑;公務接待攀比喝什麼酒,不是茅台還拿不出手;而普通百姓之間有個紅白喜事、請客送禮等,也少不了比較,以至於"豪華婚宴"、"天價婚禮"層出不窮。在盲目攀比之風的推波助浪下,愛面子的中國人讓結婚花銷步步攀升,一路瘋漲,最終導演了一幕幕誇張的"中國式結婚"。

  "當結婚也逐漸成為一種奢侈,應該引起整個社會的警惕和反思。"有網友指出,面對暴漲的結婚成本,年輕人結婚要量力而行,有什麼條件就結什麼條件的婚,愛情不需要盛大的婚禮來證明,"瘦婚"、"裸婚"都是可行的;家長也不要盲目攀比,畢竟家庭和睦不在於一時排場,不要因為一場婚禮而給新人增加沉重的負擔。愛情珍貴,但婚姻不該真貴。

  現實中,高昂的婚戀成本之下,年輕人結婚方式選擇的兩極分化日趨明顯。一部分人選擇啃老,另一部分則直接選擇裸婚。據《2011年"情人節"婚戀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對於裸婚持反對意見只占33.9%,也就是說大多數的人對於這種形式都報以支持,或者並不反對。

  對於當下許多適婚男女而言,裸婚或許已成為迫於婚戀成本過高的一種有效應對。

  □專家點評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研究員、教授楊建華:結婚奢侈風越刮越厲害,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很大關係。婚禮作為兩個人愛情的結晶值得紀念,但是說到底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婚姻生活是實實在在的。一味地追求婚禮的奢華,過多透支財力,必然會影響到婚後的生活。新人特別是家長應該更理性地面對這一問題, 不能盲目跟風。為了"面子"和虛榮心而不惜重金打造奢華婚禮的做法,並不可取。

  □新聞連結

  何謂彩禮錢

  結婚彩禮錢是現代中國保留舊時結婚風俗,由男方支付給女方的聘金。法律對於彩禮錢沒有明確規定,可認為屬彩禮範疇

  結婚彩禮錢是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

  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西周時確立並為歷朝所沿襲的"六禮"婚姻制度,是"彩禮"習俗的來源。"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徵"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這種婚姻形式直到中華民國都有延續。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結婚彩禮錢",一詞躍然於中國社會婚姻風俗中,在20世紀70年代末,"結婚彩禮錢"主要花費區域是有四大件之稱的"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和手錶",後人沿用"四大件"之說,表達"結婚彩禮錢"的內涵。

  上世紀70年代

  "四大件"具體包括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和手錶。人們也形象地稱其為"蹬蹬、轉轉、聽聽、看看"。

  上世紀80年代

  "四大件"是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和電風扇。

  上世紀90年代

  "四大件"是在80年代基礎上稍微有點調整:冰箱、彩電、空調、洗衣機。

  21世紀初

  2000年至2009年,這十年中,關於這十年間的"四大件"說法,爭議很大,最早有"房子、車子、票子和保險"四大件之說,按照現在結婚首先需求男方要有"房子和車子,穩定的工作"一說,應該比較靠譜,當然也還有其它說辭。

  曬曬各年代的結婚帳單

  裸婚成當下新人無奈之舉

  幸福婚姻是什麼感覺?婚姻如何才能找到幸福的感覺?我想有很多人都在問著這兩個看似無法用語言來回答的問題。對於幸福婚姻這個東西,1000個人會有1000種不同的理解。因為每個時代對幸福婚姻的定義不同,而且幸福的感覺不清晰、幸福的存在與否不明確。

  隨著"十一"的臨近,結婚潮也逐漸來襲。在這個時刻,我們選取了不同年代的愛情故事。雖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對愛情的想法不同,但有一種卻是永恆的,那就是真愛無價。

  雖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對婚姻的理解也不同,但有一種幸福婚姻的感覺又是永世不變的:那就是牽手時的甜蜜,那就是歲月中的永不分離……

  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中,金錢與愛情的較量讓不少人糾結不已,他們不禁追問,現在這個時代,到底是愛情更重要,還是物質更重要?

  【上世紀80年代初】 "三轉一響"花了600元錢

  資料圖

  【上世紀60年代】 三個銀元打倆鐲子

  "老公家和我家是世交,我們的結合也屬於父母之命吧。"今年54歲的黃女士是1980年結婚的,當時不流行要彩禮錢。黃女士回憶說,訂婚時,婆婆家送來的六尺布、幾個筆電、幾支筆就算是彩禮了。

  那時候是改革開放之初,成品衣開始流行,十幾塊錢一件。公婆家給黃女士一下買了六件,讓她喜出望外。

  不過,當時最流行的要數"三轉一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這四大件共花了600元錢左右。黃女士娘家用公婆家送的實木材料,做了床、三門大衣櫃、桌子、箱子等一套家具,另外還有八九床被子,這就是所有的嫁妝。

  結婚當天,黃女士穿著新衣服,戴著手錶,坐著北京吉普車就出嫁了,"這在當時已是非常體面了。"

  公婆家條件不錯,宴請了30多桌親朋好友。與如今給份子錢不同,那時的親朋好友大多送毛巾、茶具、鏡子、水壺等比較實用的禮品,"至今,有的毛巾還沒有用完呢。"黃女士笑道。

  【上世紀90年代】 "三金"少了一條項鍊

  各國結婚花銷有多少

  劉先生的婚姻由父母包辦,13歲就訂了婚。1963年,年僅16歲的劉先生便已結婚了。他回憶說,那時候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後,男女雙方不能見面的。不過,劉先生家裡在當時也算殷實之戶,所以訂婚後他還是偷著去看了幾次未來的"新娘"。

  新娘戴著用新郎家給的三個銀元打的兩個鐲子坐著牛車就嫁過來了,一身藍洋布的新衣裳也算當時的時尚了。嫁妝有兩床被子、兩身衣服,加上劉家自備的新床、被褥、板箱、大立櫃等,這就成了新房。劉家比較富裕,給了新娘家30多塊錢彩禮。結婚後,新人們與父母住在一起,相安無事。

  根據習俗,當時喜宴請了男方親朋十幾桌,花了100元左右。劉先生說,那時候物價比較便宜,豬肉才幾毛錢一斤,這個花銷也是個天文數字。

  1995年,白先生28歲的時候,在自己蝸居的二十多平方米的租房裡,與相戀3年的同事結了婚,直到現在一直恩愛。現在他們擁有了大房子,擁有了自己曾嚮往的幸福。

  結婚前新買的床、大立櫃、矮櫃、沙發、21英寸的彩電,將他租來的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擺得滿滿當當。不太寬的陽台也被當做廚房,充分利用了起來。他說,還好妻子沒有太高的要求,與他在租房裡住了四五年後,又住進了單位的臨時過渡房,直到最後才有了自己的大房子,她毫無怨言。

  白先生回憶結婚前第一次去見女方父母,他帶去了6000元的彩禮。當時結婚流行"三金",但是白先生只給未婚妻買了"二金"--戒指、耳環,項鍊是未婚妻的嫁妝。

  他們是在酒店辦的婚宴,這時候,親朋隨的份子錢已經"水漲船高"到了200元。他們還拍了婚紗照,這在當時已經非常讓人羨慕了。白先生大致算了一下自己結婚辦事的花費:彩禮6000元,家具6000元,宴席4000元,"二金"2000元,婚紗照等其他費用5000元。

  【00年代】 房、照、戒、宴總共20多萬元

  【上世紀70年代】 40元辦了場喜宴

  63歲的李向東老家在伊川,退休後的閒暇時候,他會帶著老伴兒宋平去公園溜達溜達。

  李向東與宋平從小訂了娃娃親,他18歲那年,倆人見了第一次面,直到三年後結婚,其間幾乎沒再見面。從訂婚到結婚,雙方家庭沒有置辦彩禮。

  結婚的那天,宋平穿的衣服是自己置辦的、六毛錢一尺的格子呢新衣。李向東回憶說,他那天步行八里地去女方家,接過新娘子後,又趕在天亮前步行回到自己家裡。

  李向東說,他那時剛參加工作不久,結婚時將自己攢的40元積蓄給了父親。他們找了熟人,買了五斤豬肉,在老家請了三桌客人,算是宴席。"那時候錢值錢,親朋最多給三元的份子錢,算是大禮,也有人合夥湊份子,給一元五角的。"李向東大笑道。

  結婚後,他們的家具也很少,加上新置辦的,只有幾個箱子、柜子,幾床被褥,以及幾件日常生活用品而已。

  結婚費用不超過百元,而如今他們已經一起走過了42年。

  張先生在2008年的時候,與相戀4年的同學結婚了。如今孩子已經3歲了,一家人幸福美滿。

  張先生與愛人在剛戀愛時,也是只談感情、不談錢。在相戀兩年之後,結婚也就提上了日程。張先生回憶,在與愛人訂婚時,給女方拿了1萬元的彩禮。但這並非結婚的"大頭",最大的開支當數房子和裝修。

  好在2006年時,房價還並未上漲,張先生買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房款12萬元全部付清。接下來,裝修、家具、家電也都必不可少,張先生選擇了較為簡單的裝修,但也花了4萬元。當時婚紗照和"三金"也都成了結婚的必須,兩者下來也花了1萬多塊錢。

  婚禮是在張先生老家辦的,凌晨四點多,他帶著13輛小轎車的車隊就上了高速前往新娘家,接完新娘後,在老家宴請了30多桌的親朋好友。隨後,又在市里宴請了同事,總共5桌,加上煙、酒、喜糖,每桌花費600多元。那時,500元的份子錢只算常規,親朋里關係稍好一點的,出1000元的也屬正常。

  張先生算了一筆帳,從買房、拍照、買婚戒到宴請,一場婚禮下來,花了20多萬元。

  【新結婚時代】 裸婚:年輕人不得已的選擇

  一部電視劇《裸婚時代》的躥紅,使"裸婚"不僅成了熱詞,也成為當下很多年輕人結婚的一種新選擇。

  2005年,謝女士初識了現在的老公王先生,當時他還只是一名普通的科員,無房無車,每月工資也就有2000多元錢。但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兩人戀愛了。"主要是感覺他人品比較好,很有上進心"。

  結婚前,雙方父母見了一面,彩禮拿了4000元錢,但是結婚時,謝女士的父母又給了10000元的嫁妝。2008年,兩人結婚了,一套沙發、一張床、兩個衣櫃、一個電視、一套單位分配的20多平方米的房子,這便是所有的家當。"無房、無車、無鑽戒,直接領證,我們也算趕了一把時尚,裸婚了。"謝女士調侃道。

  "現在我們通過按揭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孩子已經兩歲了,雖然生活不是特別寬裕,但是感覺很幸福。"謝女士說。

  □相關連結

  隨著"十一"黃金周的臨近,結婚潮也逐漸來襲。據了解,多家酒店基本上都被訂滿,有的甚至半年前都已預訂完畢,而婚禮策劃公司基本每天都有兩三場,最多的一天能達五六場。巨大的婚慶市場不僅刺激了影樓、飯店等行業的消費,更帶動了美容美髮、珠寶首飾、旅遊、汽車、樓盤、銀行貸款在內的4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

  美國

  新娘:Samira Naraghi,31歲,高科技公司的產品營銷經理

  新郎:Amir Aliabadi,33歲,自營業者

  地點:美國加州Sonoma

  風格:伊朗傳統

  成本:20萬美金(約合RMB130萬元),男方支付;金額最高:70000美元的卡地亞戒指;聘禮:8000美元的卡地亞手錶;賓客:280人

  澳大利亞

  新娘:Susie Loxton,35歲,Marie Claire義大利版市場總監

  新郎:Nicholas Hogan,38歲,律師

  地點:澳大利亞昆士蘭州Noosa HeaDS

  風格:沙灘正裝派對

  成本:雙方家庭共同支付,新人支付了禮服和蜜月費用,賓客:120人,包括家人和朋友。

  法國

  新娘:Diane Tider-Johansson,32歲,猶太人,紐約某愛滋病診所項目總監,擁有自己的珠寶品牌

  新郎:Mattias Tider-Johansson,35歲,瑞典人,訊息與科技諮詢公司經理

  地點:法國香檳區Chateau de Mairy城堡

  風格:猶太+瑞典傳統

  成本:1.9萬美金(約合RMB125000元,其中不包含婚戒費用),金額最高:婚戒,以及所有人的食宿(5500美金),賓客:35人

  義大利

  新娘:Melinda Amodeo Britta,29歲,自由業

  新郎:David Britta,30歲,招聘主管

  地點:義大利南部小鎮克羅托內

  風格:義大利傳統

  成本:約4.5萬歐元(約合RMB40萬元),雙方及父母共同承擔(當地傳統是新娘承擔婚禮費用),金額最高:飲食+香檳,近20000歐元,賓客:180人

  中國

  新娘:卜欣,25歲,老師。

  新郎:谷豐,27歲,老師

  地點:中國北京,風格:老北京傳統,成本:約10萬元,男方支付,金額最高:婚宴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齊魯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925/26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