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大陸專家解析中國貨幣超發的惡果潛因

湖南科技大學經濟學教師唐志軍博士近日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解析中國貨幣超發的「惡果」與「潛因」。唐志...

湖南科技大學經濟學教師唐志軍博士近日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解析中國貨幣超發的「惡果」與「潛因」。唐志軍博士日前撰文指出,中國貨幣嚴重超發引發通貨膨脹以及資產泡沫化和貧富差距擴大等惡果,中國貨幣供給「倒逼機制」的產生源頭在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勾結,政府如果不能保持貨幣的穩定性,社會信用體系就會遭到破壞,政府、企業和個人行為就會受到扭曲。


湖南科技大學經濟學教師唐志軍表示,中國貨幣超發的綜合原因包括:央行缺乏獨立性、加上外匯管制和對外經濟失衡,另外,國有金融機構、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倒逼機制」的生成都會導致中國貨幣超發,而這些因素都是中國權力失衡的產物!因此,要解決中國的貨幣超發問題,最根本的還在於解決中國的權力失衡問題。

【錄音】:中國貨幣超發它應該是一個綜合的原因,不管央行發貨幣還是外匯管制,還是國有金融機構改革,還有地方政府倒逼機制,整體來看都是與這個權力息息相關的,一個是央行沒獨立性,中央政府想要你發貨幣你就發貨幣,它沒抗衡中央政府的力量,在國外一般來說央行它是獨立的嘛。外匯管制,結匯制度對貨幣發行有很大影響的,為什麼出現這種結匯制度呢,還是在這個權力配置出了問題,老百姓沒有權力跟中央政府去討價還價,因為沒有藏富於民,外匯管理制度也要改革,容許老百姓能夠自由的持匯。

貨幣超發是指貨幣發行增長速度超過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即貨幣發行量超過了維持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貨幣量。截至2012年10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為93.64萬億元。而同期的美國,其M2折合人民幣則不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比中國少很多。就M2與GDP之比來說,中國恐怕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相比美國和日本而言,中國的M2與GDP之比將達到2.5,美國只有0.6到0.7,日本只有1。

【錄音】:目前來看這個錢是太多了,一般全世界比較M1也是廣義貨幣比GDP的比重 大概在1倍,維持在1:1左右,可能比較好,但是我們現在M1比GDP是2點幾,超過1倍的嘛,我們到10月分就95萬多億,一般預測到今年年底就會超過100多萬億。這幾年的房地產價錢這麼上漲,我們已經有泡沫,還有很多資本品像藝術品價格上漲,不就是貨幣超發的表現,還有我們的物價吃的、住的、穿的,價格上漲很多,貨幣發多了肯定是財富從老百姓身上轉移到政府手上,轉移到那些有錢人的手上啊。

唐志軍還指出貨幣超發的惡果,首先會引發通貨膨脹。尤其是,2008-2009年,中國大陸為緩解金融危機的影響,推出了大規模的信貸計劃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貨幣超發程度快速提高。結果就是2010年、2011年,中國陷入了通貨膨脹漩渦。

【錄音】:政府的首要責任就是保持物價穩定嘛,如果你物價不穩定的話,老百姓很多怨聲的嘛,我們的豬肉價格啊,十九塊錢一斤啊,很多人吃肉吃不起啊,房價上漲那麼快呀,老百姓買不起房啊,一直超發會引起通貨膨脹啊,那可能就會出現很大的社會問題啊。中國為什麼貨幣超發,我們現在還是經濟增長為主導的治理心態,你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想把經濟拉上去,只能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投資消費。

唐志軍的文章中說,貨幣長時間裡超發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首先,貨幣超發會引發較嚴重通貨膨脹。第二,會導致嚴重的資產泡沫。第三,會惡化收入分配、擴大貧富差距。第四,會挫傷社會各階層的勞動積極性、創造性。第五,會損害政府信用。現代政府的一項基本的經濟職能就是保持幣值穩定,避免貨幣的購買力受損。如果不能保持貨幣的穩定性,社會信用體系就會遭到破壞,政府、企業和個人行為就會受到扭曲,最終傷害的是政府的信譽。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記者王倩 東海採訪報導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210/27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