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山雨欲來 中共幾大官媒密集警示網絡

重大信號:以前是兩報一刊,如今兩報一台,《人民日報》昨天刊發《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今天《光明日報》刊發《要為網絡世界設定法治底線》,央視新聞聯播分別兩日播報,一場有領導有計劃的清場活動拉開序幕了。這就是民間期待的春意萌動嗎?

 

今日,光明日報署名文章《要為網絡世界設定法治底線》:「以法治加強網際網路監管,已是迫在眉睫。」昨日,人民日報頭版《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今日人民日報專版《網際網路:依法監管是各國慣例》,今日新華網署名文章《網絡反腐:「爆料者狂歡」需制度作保障》

 
【《北京日報》劍指微博】「微博割裂社會現實,成為負面情緒的擴散器和社會矛盾的助推器,任由一些人在網絡上對經濟社會和歷史文化問題混淆是非、顛覆解構,煽風點火、擾亂視聽,消解社會共識的形成,肆意突破社會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等惡劣後果,不堪設想。」微評:形勢正在起變化?
 
 
 
德國之聲:《北京日報》呼籲以實名制治理微博
 
10月18日,官方的《北京日報》在要聞版刊發署名「甄言曉剛」的評論文章《網絡微博誠信缺失將無以立足》,發出了中國輿論控制機關整治微博的強烈信號。
    
    10月18日,官方的《北京日報》在要聞版刊發署名"甄言曉剛"的評論文章《網絡微博誠信缺失將無以立足》,發出了中國輿論控制機關整治微博的強烈信號。
    
    本台獲悉,與《北京日報》此文"實名制"思路相呼應,日前,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各地報社發出指示,要求全國新聞從業者不得在微博上參與敏感性話題的討論和轉載,並稱對以媒體從業者身份參與敏感公共事件的,將給予處分。
    
    《北京日報》文章說,微博的最大特點,就是某種意義上具有"獨立通訊社"式的"自媒體"特性,每個人都想用自己的信息和觀點去影響別人,進而影響社會,而這一特點極易"導致社會對立,引發思想混亂。"
    
    作者隨後列舉了最近微博上以及傳統媒體的一些"不實報導",如"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海外有巨額存款,並與多名女星有染"等。文章稱其為"從別有用心的人身攻擊,到刻意編造的惑眾謠言,再到精心策劃的利益騙局",並說,這些虛假信息"污染網絡環境,敗壞社會風氣,擾亂社會秩序"。
    
    不過,有評論者懷疑,這些微博客上製造荒謬政治謠言的人,可能與此次微薄謠言整治運動有某種神秘聯繫。

誰在割裂社會現實?
    
    此外,《北京日報》文章認為,微博正在成為"虛假信息、非主流思想文化"的"主要集散地"和"負面輿論"的"放大器",滋生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
    
    作者指控,目前微博上有"某些特定人士及別有居心者",故意製造"負面情緒和消極心態",對創造了富國強民的"中國奇蹟"的基本事實"視而不見",對人民大眾建設國家、追求幸福的巨大努力和熱情"冷言譏諷"。
    
    如果任由這類微博"割裂社會現實",成為負面情緒的"擴散器"和社會矛盾的"助推器",任由一些人在網絡上對經濟社會和歷史文化問題"混淆是非、顛覆解構,煽風點火、擾亂視聽",消解"社會共識"的形成,衝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必然要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惡劣後果"不堪設想"。
    
    對《北京日報》上述對微博"意見領袖"的嚴厲批判,北京地產商潘石屹在新浪微博上反駁說,"有必要製造這麼對立情緒嗎?微博僅是一個平台、一種技術。任何人製造矛盾和對立情緒、挑過事端都是破壞和諧社會,無論他是利用微博還是報紙。"

整治微博運動的一部份
    
    《北京日報》上述文章最後呼籲,以"更為完善、更有針對性的舉措"來治理微博,根本措施就是微博"全面實行實名制",並稱此舉"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作者說,實名制提倡博主亮明身份,光明正大地發布信息、表明觀點。並稱,"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只有這樣,才能治理謠言,也才能對一些人"違反國家法律、危害公眾利益、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給予"及時查處"。
    
    對全面實名制的必要性,該文章意味深長地說,與傳統媒體"白紙黑字"、"紅口白牙",有著嚴格的信息發布、責任落實和追究機制不同,網絡媒體在這方面的建設遠遠缺失和滯後。這是必須儘快補齊的一塊"短板",是必須儘快補上的一課。上述文章還呼籲,儘快建立和完善網絡媒體的責任追究制度。
    
    一般認為,《北京日報》此文是中宣部整治微薄運動的一部分。日前,中宣部發出指示,並通過各地宣傳系統層層下發傳達,要求全國新聞從業者,在微博上不要參與敏感性話題的討論和轉載。

媒體限制記者上微博
    
    多名知情者告訴記者,各地宣傳部門要求,各報社記者在微薄上能去掉加"V"認證的儘量去掉認證。如有實名認證的,不准寫單位名稱,"否則言行一律以職務行為來要求,造成負面後果的可開除。"
    
    例如,《成都日報》報業集團的下屬的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就發出內部通知,要求該報員工修改在微博客上的認證,不得出現該報信息;報社還要求全部該報員工向報社總編辦匯報其個人微薄信息,以便上級監管;通知還要求,不得在微博客發布新聞禁令等機密,不得參與敏感社會事件等。
    
    "甄言曉剛"是《北京日報》評論常用筆名,上一篇署此名的評論文章是今年10月14日發表的《美國媒體為何對"占領華爾街"失聲失焦》。
    
    文章說,"在資本當家做主、資本說了算的美國政治經濟制度之下,各類媒體完全淪為資本的奴隸,成為供利益集團驅使的工具;美國媒體在"占領華爾街"運動中的表現,深刻揭露了其為資本服務的本質和功能,戳破了美國所謂"新聞自由"、"客觀公正"的假面具。"
    
    此文妙語,一度成為網絡微博上的笑談。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阿波羅網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220/27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