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陸媒:全球貨幣戰爭一觸即發 中國萬億外儲臨險

  全球新一輪金融戰爭已是山雨欲來,「弱勢日元」成為這場貨幣戰爭的導火線。

  「日本經濟仍未能走出通縮和日元升值的泥潭,未來將採取大膽的貨幣策略。」1月28日,安倍晉三的施政演說一經推出,即在東南亞地區掀起軒然大波。當日,新台幣大幅下跌超過1%;韓元狂瀉1.7%,跌至近兩個月以來的最低位。

  印度宣布緊急降息,抵禦熱錢流入;泰國財長更是怒斥日元貶值重創泰國出口;在達沃斯論壇上,德國罕見地嚴厲批評日本匯率政策;英國的做法更為直接,英國央行行長金恩近期表態:「需要讓英鎊貶值!」

  「假設日元大幅度貶值,全球其他國家積極跟進,不排除新一輪貨幣戰爭爆發的可能。」資深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告訴《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新一輪貨幣戰爭可能率先在東南亞地區打響,美元、歐元是否跟進值得追蹤。

  匯率大戰一觸即發,國際黃金市場的動向越發微妙。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央行大量增加黃金儲備,德國更是掀起一輪「黃金回家」的浪潮。隨著國際匯市的動盪加劇,黃金的避險地位越發凸顯。

  日本挑起匯率戰爭?

  鼓吹推動「弱勢日元」,日本成為東南亞政治、經濟最為危險的火藥桶。

  近年來,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歐美地區大肆開啟印鈔機,日元兌全球主要貨幣出現大幅升值,以出口為主的日本經濟遭遇重創。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日本貿易赤字達到創紀錄的6.93萬億日元(約合700億美元),貿易赤字同比增加170%。

  在安倍晉三就職日本首相後,著力強調三點經濟振興策略。首先,實施大膽的貨幣政策;其次,靈活機動的財政政策;第三,喚起民間投資的增長戰略。在這一政策刺激下,日元兌美元中短期內最高貶值幅度可能達到50%。

  泰國財政部長吉迪拉在1月中旬表示,「泰銖近期升值太快,泰銖對美元在短短十幾個交易日內即升值3%,這將會損害出口。泰銖漲勢源於日本和美國資金流入規模上升。」

  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烏留卡耶夫甚至放言,日本正著手壓低日元匯率,其他國家都會跟上,部分國家貨幣爭相貶值可能引發「貨幣戰爭」。

  印度財長對此回應稱,「判斷日本近期大幅壓低日元的做法屬貨幣戰為時過早。」但在1月29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分別下調現金存款準備金率和回購利率25個基點至4%和7.75%,這也是亞太地區首個宣布實施降息的經濟體。

  德國、英國成為歐美發達經濟體中率先對「弱勢日元」做出回應的國家。在達沃斯論壇上,同為出口大國的德國公開批評日元匯率政策;1月底,英國公布失業率數據後,英國央行行長金恩表態,「需要讓英鎊貶值!」海外媒體認為,此番言論是英國對日元貶值的跟進策略。

  儘管,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一再重申,「外界指責日本當局引導日元匯率走低一說毫無依據,日本央行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寬鬆措施只是為了對抗通脹。」但在一些學者看來,日本做法並不道德,是在犧牲別國利益以刺激本國經濟。

  「日本長期以來推行的就是以鄰為壑的策略,不論是在政治問題上,還是經濟問題上。」趙慶明告訴記者,日本是世界主要出口國之一,韓國、中國等東南亞國家是重要的貿易夥伴,日元大幅貶值的結果就是相關國家出口受損。「對中國來說,按照商務部、海關總署的統計,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是歐盟,其次是美國,中國香港地區居第三位,日本排在第四。香港實施的是轉口貿易(香港為中日貿易重要中間站),日本實際上就是我國第二大出口國。"弱勢日元"的推進,必然對中國出口造成影響。」

  一方面,弱勢日元會造成出口下滑;另一方面,持續跳水的日元匯率,也會對中國龐大的日元國債儲備構成威脅。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持有的日本國債約為18萬億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折合人民幣超過1.4萬億元。

  「假設日元大幅度貶值,全球其他國家積極跟進,不排除新一輪貨幣戰爭爆發的可能。」趙慶明分析認為,歐美地區是否會跟進將成為新一輪貨幣戰爭的核心,以往來看發達地區經濟增長核心在內需、消費,但近年來英國等國家把增長點轉向了出口,匯率引發的貿易摩擦加劇。

  趙慶明告訴記者,「過去兩年,歐美地區大幅增加貨幣供給,雖然美元、歐元在一定階段大幅走低,但其印鈔的目的不是為了刺激出口,主要作用是為滿足本地區金融機構的資金需求,這點與日本的策略有本質區別。」

  「雖然全球範圍現在來看,判斷大規模匯率戰即將爆發還為時尚早,但在東南亞地區的匯率戰已經難以避免。」趙慶明認為,韓國、泰國、菲律賓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的匯率政策應密切關注,如果相關國家跟風推動貨幣貶值,局部匯率戰將打響。

  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保持強勢,我國出口繼續受到抑制,對此業內也表示出一定憂慮。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人民幣匯率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公布的出口數字令人失望。國內經濟形勢並沒有根本改變,人民幣如果繼續走高,那對實體經濟的損傷難以避免。世界各國都在試圖壓低本國貨幣,以刺激出口,刺激經濟。人民幣應該考慮適度貶值,以減輕出口壓力。」

  黃金加速回家

  國際匯市動盪不定也引發了黃金的大幅震盪。各國持續貨幣超發導致央行對黃金儲備的意向升溫。

  2012年年底,德國宣布發起黃金回家運動,希望將存放在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地下金庫的一千多噸黃金運送回國內,但遭到美國拒絕。同時有消息稱,荷蘭等國家也有意跟進黃金回家運動。

  資料顯示,德國是世界第二大黃金儲備國,截至2012年年底,共持有3391噸實物黃金,價值約1375億歐元。其中31%儲存在法蘭克福的德國聯邦銀行,45%儲存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13%儲存在倫敦的英格蘭銀行,11%儲存在巴黎的法國央行。

  有陰謀論觀點稱,德國將黃金運回本國旨在打壓美國政府信用,以提升本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地位。

  對此,中國黃金協會專職副會長張炳南並不認同,「德國將黃金分散存放在世界其他各國,主要是出於冷戰時期為了防範蘇聯入侵的避險考慮。上世紀冷戰結束後,德國曾有過多次將黃金運回國內的動作。德國黃金回家,更多是出於國內政治的考慮,所謂陰謀論的觀點邏輯上並不充分。」

  雖然國際金價在2012年經歷了暴漲暴跌,但各國央行對黃金儲備卻越發看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公布的數據,2012年12月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新興經濟體繼續增持黃金,其中俄羅斯央行黃金儲備上升2.1%,達到937.8噸。2012年全年,俄羅斯央行的黃金儲備增長了8.5%。

  「在1990~2009年長達20年中,各國央行對於黃金採取淨賣出策略。之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深入,各國對黃金的態度發生轉變。」張炳南分析認為,「2007年次貸是個人欠錢不還,2008年雷曼花旗引發金融機構危機,之後到2009年演化成杜拜區域性危機,再到後來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斷崖、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從個人逐漸向國家、地區蔓延。黃金是所有金融資產中,唯一沒有負債的資產,也是唯一沒有違約可能的資產,因此越發受各國重視。2010年以後,各國開始陸續增加黃金儲備。」

  與其他各國相比,中國的黃金儲備占外匯比例極低。由於官方沒有準確數字公布,業界推測我國的黃金儲備量約為1000噸,其中600噸放在美國進行保管。

  那麼中國的黃金是否有必要也採取回家策略呢?譚雅玲認為對這種論調應該抱謹慎態度,「德國黃金儲備約3倍於中國,雖然中國整體黃金儲備數量有限,但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西方高度關注。假如對外宣布黃金回家,經過西方媒體特別是美國媒體的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因素會被炒作放大,不利於中國相關政治經濟政策的開展。」

  趙慶明則認為,「一噸黃金約折合5000萬~6000萬美元,中國全部黃金市值約500億~600億美元,這與中國龐大的3萬億美元外匯存底相比數量很少,更應關注的是匯率變動引發的資產安全問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中國經營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204/28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