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愛國主義和恐懼中共使緬甸改頭換面

今天的仰光

今天的緬甸前首都仰光與兩年前截然不同。

這是星期三傍晚,這家酒吧的名字很奇怪,叫做「體育吧」,當地人坐在外面的院子裡喝啤酒,一邊大聲談論生意。

酒吧裡面,一群西方人正在大屏幕電視機前觀看足球賽。

這是在任何一個南亞大城市星期三晚上能看到的正常景象,但現在我說的是緬甸的仰光。

在不到兩年之前,這樣的景象在緬甸甚至是無法想像的,當時的緬甸與世隔絕了近50年。

我第一次去緬甸是在2008年,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剛在該國導致超過13萬人死亡。

那時統治緬甸的軍政府被認為是全世界最殘酷的政府之一,即使在最需要外界援助的時刻,外國記者也幾乎不可能進入該國。

但2013年的緬甸已經是另一個國家,現在緬甸有大約50個政黨,其中30多個在議會有席位。

兩年前,民選的吳登盛總統上台後,緬甸政府開始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釋放數百名政治犯、解禁公開集會、放鬆對新聞媒體的控制等。

吳登盛總統還致力於改善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緬甸明年將首次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

愛國主義

誰都在問:為什麼緬甸會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發生如此重大的變化呢?更重要的是,緬甸軍政府的領導人怎麼會改變了想法,什麼是這一切的轉折點呢?

我有機會遇見了一位在仰光的資深西方外交官,他認為,愛國主義在緬甸的巨變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殖民時代,緬甸曾是南亞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

但50年的軍事統治使得緬甸的經濟幾近崩潰,成為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落後於鄰國寮國和柬埔寨。

這位外交官對我說:「聰明勤勞的緬甸人民對這一現狀感到極大地不滿。」

恐懼中國

另一個推動緬甸急速變革的主要因素,是緬甸方面對中國越來越大影響的擔憂。

北京政府幾十年來是緬甸軍政府最重要的、如果不說是唯一的盟友,中國的影響深入到緬甸社會、經濟的所有方方面面。

一名仰光居民對我說:「中國無所不在,如果我們不小心的話,他們會拿走我們所有的自然資源。」

中國在緬甸投資的許多項目引起公眾的抗議,老百姓對中國的憤懣給了吳登盛政府越來越大的壓力。

2011年,緬甸政府宣布暫停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由中國投資興建的密松水電站。

就在此刻,吳登盛總統正在進行他前所未有的對歐洲的訪問,這也是他首次與亞洲之外的國家討論改革與合作。

吳登盛總統和他的政府的前進道路上布滿了荊棘,他必須面對許多極其嚴峻的挑戰,其中包括如何改善緬甸的人權狀況,特別是與羅辛亞族人的關係,以及如何振興緬甸的經濟。

在沒有軍方的支持下,吳登盛是無法戰勝這些嚴峻挑戰的,但是國家利益和政治承諾應該是走向艱難的民主之路的良好開端。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307/28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