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美國的家庭觀:在家陪孩子對第一夫人究竟有多重要?

近日,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未出席中美首腦會面的新聞引得不少注意,而米歇爾的「告假」理由也讓不少人大跌破眼鏡。根據白宮發言人的消息,米歇爾是因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即將高中畢業的女兒而缺席會面的。」

雖然米歇爾的做法在外交上並不得體,但米歇爾選的這個告假理由在美國語境中卻很「機智」,這要從美國社會的偏好說起——

「家庭第一」在美國近乎教條,「拖家帶口」已成美國政客標籤

兩年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來中國赴任,除了其華裔面孔,給眾多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就是其「攜家帶口」搬來中國的陣勢了。其實不論是駱家輝履職,還是之前歐巴馬羅姆尼的選戰中,雖然大大小小的政客政見不同,但在美國,「家庭牌」卻是他們的共同點。實際上,雖然美國社會的離婚率並不低,但作為美國人價值觀風向標的美國總統卻絕少有離過婚的。幾百年來數十任美國總統,無一人在任內離婚,只有里根一人在參選前十幾年離過婚。

而根據《今日美國》的民意調查,71%的美國人認為做父親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角色,64%的美國人認為做母親是一個女人最重要的角色。80%的美國人認為孩子成長在一個有父母親的家庭非常重要。在很多美國人看來,政客如果不能扮演好父親這一最重要角色的話無疑是一個失敗的人,也就無法代表自己。正是在如此民意基礎下,使得「拖家帶口」和「家人至上」成為了美國政客的必修課。

駱家輝和妻子孩子共同來中國履職正迎合了多數美國人的價值觀

對家庭的重視左右著美國人的生活,還被當做「成功人生」的標準

19世紀的法國的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托克維爾就曾這樣評價家庭對美國人的意義:「美國人,從家庭中汲取對秩序的愛好,然後再把這種愛好帶到公務中去。」現在看來,這種觀點在今天的美國仍然適用。

不僅是政客,對其它領域的成功人士也是如此。美國《福布斯》就有過一個很有趣的統計。上過它們富豪榜的400個美國富翁當中,離婚者的比例遠低於美國平均比例,婚姻持續的長度也高於平均。也就是說,美國富翁們的家庭要比普通西方家庭堅固得多。

這種對家庭的重視的確已經融入了美國人的成功觀,源自Committee of100研究機構的《2012年中美印象調查》的顯示,當被問及「你的人生最大目標是什麼?」這一問題時,74%的美國人回答「想要個快樂的家庭」。而相比之下,中國人最多的答案(49%)則是「有錢」。對於普通人,這種家庭觀也在潛移默化的左右著他們的生活。在美國,工作晚餐是很「給面子」的事情,大多數美國人下班便立即回家。因為沒有需求,除了少數大城市,美國人的夜生活幾乎可以用枯燥來形容,甚至大多美國人聊天的內容也局限在家人和孩子。

作為美國價值觀代表的「第一夫人」自然要是個「賢妻良母」

不過,雖然夜生活沒有市場,但有關家庭遊樂的生意在美國卻很興旺。跟據《主題遊樂園雜誌》(Theme Parks Magazine)的資料,美國是世界擁有主題遊樂園和家庭娛樂中心數量最多的國家。

02

相比之下,中國的家庭觀念受到若干衝擊

「傳統大家庭」模式已經式微,且受到批判

曾有學者按家庭成員關係的主軸把中國傳統家庭列為「父子型」,把歐美家庭列為「夫妻型」。西方學者在探討家庭關係問題時也指出:研究中西的家庭關係,簡而言之就是比較「權威」與「平等」二詞。

雖然在古代,中國人確實十分重視家庭。但傳統家庭觀這種「權威型」的特點,使得其在近現代成為了眾矢之的。在那個提倡解放的時代,傅斯年李大釗都把家庭制度看成是中國社會的「萬惡之源」,吳虞把它稱為是「專制之根」。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對「吃人的禮教」的聲討,則是新文化運動中最有力的口號。巴金筆下的家庭,已不再是溫情所在,而是專制的桎梏與牢籠。

而「現代家庭」卻受到一些負面因素影響

對傳統家庭制度的批判帶來了個體解放,但中國在重塑家庭觀時卻受到一些負面影響。

家庭價值觀的最核心就是「絕不輕易放棄家庭成員」,但在中國,這個答案有時就不那麼明晰。其中,計劃生育,特別是強制計劃生育政策對中國「人倫」的摧毀就十分徹底。在70年代,由於國家認為人口負擔過重,數以億計的中國家庭便必須犧牲自己的個人情感和對大家庭的渴求,拋棄了生子的機會甚至扼殺了肚中的孩子。

時至今日,根據衛生部2010年統計年鑑顯示,中國一年計劃生育人工流產人數最高時達到了1437萬人。2000年以來,計劃生育人工流產手術多穩定在每年700萬人左右。這個數據還未包括私人診所和每年至少150萬例的藥物流產。而如今,墮胎手術自願的比例遠高於強制計劃生育剛剛開始的70年代。雖然流產的動機變得多樣化,但這種「犧牲」已成為常態。

另外,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宣傳語境下,似乎只有犧牲了個人和家庭的利益,才能顯示出將「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擺在首位。

在去年湯尤杯比賽期間,中國國家羽毛球隊就向隊員王曉理隱瞞了其外婆去世的消息,直到其幫助球隊奪冠之後才告訴她。而湖北省乒羽中心主任石偉就此事回應更稱,「國家隊利益必須放在第一位」。在這種情況下,「家庭親情」似乎就成了「國家利益——金牌」的絆腳石,而運動員個人選擇的權力也被剝奪了。

最後,政府的政策性措施影響家庭,導致家庭關係在利益支配下淪為了工具。最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4月國務院發布房地產「國十條」,提出「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這是首次以政策性文件對於家庭購房做出限制,此後,限購措施不斷強化,且多是以家庭作為調控單位。而部分家庭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只能通過「假離婚」等手段規避政策。

原本,政府應該作為家庭觀念的強力維護者,在這裡,卻成為導致家庭被利益支配,使之解體的破壞性力量。等等這些原因,使得中國人對家庭的重視程度在一道道是非題里不斷的做著減法。

03

美國人所追求的「平衡成功」對中國人也同樣適用

「家庭解體,美國衰落」是美國學者早已得出的結論,中國應以此為鑑

不重視家庭所帶來的危害並非只是人情淡薄,美國就有學者米奇·佩爾斯坦(Mitch Pearlstein)為此寫了一本書《家庭解體,美國衰落》(From Family Collapse to America's Decline)。佩爾斯坦在書中詳細論證了傳統婚姻和家庭觀念的衰退與美國經濟衰退之間有正相關,並得出結論:美國的經濟復興有賴於向傳統家庭觀的回歸。他提到,家庭的解體加劇了美國的貧富分化,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越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結婚率越是保持穩定,而這樣穩定的家庭,給孩子提供了更有利的成長環境,他們在未來的收入和婚姻方面又再次占據優勢,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而相反的情況是,54%的高中輟學的學生,並沒有一個正常的家庭。

更直接的是,根據經濟學家班傑明·斯卡費迪的研究,僅僅考慮食品券、臨時援助、醫療救助和司法律援助助等等因家庭破裂而直接增加的政府支出,每年美國的納稅人就要付出1120億美元的代價。顯然,這些可能影響美國的負面因素也同樣會影響中國。

可以事業與家庭兼顧的「平衡成功」理念應受到推崇

美國主流的家庭觀認為不能把個人的職業成功置於家庭之上,但他們也不排斥成功,他們渴望獲得的是一種終身受用的、平衡的成功。而在中國,其實不少人都堅信可以為了事業而讓家庭讓步。

典型的例子發生在李陽的他的美國妻子身上,這兩種觀點就產生了最直接的衝突,加之家暴,最終使得兩人的婚姻破裂。李陽在接受採訪時曾直言他無法理解美國人對家庭的重視:「當重要工作和家庭發生衝突時,我首選工作,這是她不能忍受的。這也是文化的不同,在她看來美國總統會放下重要的事情,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

近十幾年來,美國離婚率在下降,而中國的數據則在上升。

但正是因為這種「平衡」的成功觀對美國的影響越發深入,使得美國的離婚率近20年來在不斷下降;另一方面,雖然經歷了數次金融危機,美國家庭的財富仍在不斷增長。就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的第一季度,美國的家庭財富總量再次創造了歷史新高,達到了70.3萬億美元。

歐巴馬和羅姆尼競選資金募集及支出情況

歷年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競選花費

結語

「家國天下」本是國人自古來之的傳統理念,如今,或許到了應重審這句話的分量的時候了。也許學學米歇爾,把陪孩子當做天大的事也沒什麼不好。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611/31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