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新華社提出的要「去美國化」 程曉農:中共有二個誤解

—程曉農談美國舉債上限問題與中國的擔憂

中共有兩個誤解,首先,中共以為自己手上有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就從此奠定了在世界上的地位,成為說一不二的大國了。這種誤解實際上是源於 中共自己對外宣傳和對內的政策分析之間的脫節習近平本人也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前景把握不是很大,所以他才說,中國如果搞得不好,蘇聯的昨天可能就是中國的明天。也就是說中國同樣可能陷入蘇聯的困境。既 然存在這種可能性,那麼說中國將來必然成為取代美國的大國就顯得毫無根據。第二個誤解是,中共以為如果美國減少對國際社會承擔的義務,中共就會自然而然地取而代之,這個想法也是錯誤的。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經超過兩周,距離美國舉債上限的最後期限也還剩下不到四天的時間,但國會兩黨還是沒有找到化解國債上限僵局的妥協方案,讓手中持有1.28萬億美元的中共政府感到不安,法新社周日引述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社論文章指出,面對美國的局面,中國認為現在是「去美國化」,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時候了。為此法廣專訪旅美學者程曉農談談他的看法,

首先,程曉農先生介紹了美國人對舉債上限問題的看法:

程曉農:美國人現在更關心的實際上是舉債上限背後的其他問題。美國總統歐巴馬推行的健保法案可能會帶來新的巨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會和美國行政當局到現在為止還在談判當中。

總體上講,美國老百姓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以說是一分為二,這也就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無法達成妥協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可能真正從醫保法案中受惠的是一些沒有保險的中低薪階層,而這些人本身可能根本就不是美國公民,沒有投票權,所以他們也沒有發言權,因此他們的聲音傳不出來。

美國老百姓對債務上限的問題並不是很關注,美國政府對債務上限的一些說法主要是說給外國人聽的。現在兩黨實際上正在逐步接近,雙方正在尋找可能的解決辦法,但顯然很不容易,因為歐巴馬任期還剩三年,他很清楚,如果這次不能通過的話,那麼他十分推崇的健保法案可能就會就此夭折。

法廣: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目前的債務僵局自然令世界不安,尤其是手中擁有巨額美國債券的中國擔心手中的美債有貶值的危險,您如何理解新華社提出的要「去美國化」的說法?

程曉農: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一個就是美國本身的想法,另一個是其他的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的想法。

首先,在美國國內,美國確實有從國際事務中適當推出的考慮,雖然這一點從來沒有明確被表達出來,直接的原因當然是現在美國的預算赤字吃緊,政府不願意多花錢,因為任何在國外的活動都要開銷大量的支出。

更深遠的原因是,實際上美國現在是在花美國納稅人的錢,甚至美國人的生命來換取世界各國的安全,就是說,是美國負擔了世界上很多地區,比如,中東地區和亞洲地區的安全問題。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是「搭便車」的,但是他們在得到好處以後,並沒有對美國的付出和犧牲表示認可。比如,美國不是中東的石油目前最主要的採購國,中東大部分的石油都是銷往歐洲和中國等亞洲國家,美國今後將可能越來越多依賴本國的石油,甚至可能成為和沙特阿拉伯一樣的大石油出口國,所以,如果從自己本身的經濟利益需要出發,可能不需要去維護中東的利益和安全,但是因為美國有很多國際性承諾,現在必須繼續這樣做,但是美國可能並不願意,或者說讓國內的納稅人不願意繼續支出大量的金錢來為其他的國家的經濟利益服務。

美國現在剩下的是道義上的責任,美國會繼續維持這一點,但是,這並不等於說美國要為此在所不惜,付出一切代價,這也是美國納稅人和政治家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其他國家現在的態度也很微妙,很多國家沒有適應新格局的變化,依然指望美國繼續提供維護世界安全的一切必要保障,甚至覺得「搭便車」是理所當然的,時不時還要指責一下美國的霸權主義。

更差勁的就是中共。中共占著美國維護世界秩序的便宜,比如說,美國維持著亞洲的安全,中共從中東進口的石油才能順利通過東南亞地區,而中共從中東進口石油靠的也是美國第五艦隊在中東地區維持區域安全而得以實現。中共明顯是占便宜的人,但是搭便車不但不買票,甚至還試圖指責提供便車的人。從道義上講,中共採取的這種姿態是非常值得質疑的。

另外,中共有兩個誤解,首先,中共以為自己手上有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就從此奠定了在世界上的地位,成為說一不二的大國了。這種誤解實際上是源於中共自己對外宣傳和對內的政策分析之間的脫節,也就是說,對外宣傳被意識形態綁架。因為中共對外宣傳總是要強調中國的崛起和中國的重要性,所以常常不考慮在國內政策上的說法。事實上,中共國內政策現在討論的是,經濟發展的不可持續性和結構轉型的艱難性,這兩條本身就說明,中國今後經濟不會很順利。實際上,習近平本人也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前景把握不是很大,所以他才說,中國如果搞得不好,蘇聯的昨天可能就是中國的明天。也就是說中國同樣可能陷入蘇聯的困境。既然存在這種可能性,那麼說中國將來必然成為取代美國的大國就顯得毫無根據。

第二個誤解是,中共以為如果美國減少對國際社會承擔的義務,中共就會自然而然地取而代之,這個想法也是錯誤的。世界各國信任美國是因為美國為此做出了巨大的付出,而且美國是個民主國家,有它自己堅守的普世價值作為依託,但是中共是一個專制國家,它在東亞地區尚且不能取得周邊國家的信任,其他地區的國家怎麼就可能充分地信任中共來維持秩序,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目的,破壞當地穩定的局面?比如中國在非洲的一些做法,正在引起這些國家環境以及政治,生態方面的衝突。

所以美國對國際義務的減少,不見得是中共的機遇。

法廣:如果10月17號,美國國會達不成妥協的方案,會出現什麼後果?

程曉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無非就是到期的債券暫時無法對付。我相信正好那時到期的債券數量有限,因為美國債券是3個月,6個月,9個月和一年的周期,正好在那幾天到期的數量不會太多。我想美國財政部和國會會找到一些臨時的辦法應付這些問題,所以可以說其真正的意義是象徵性的,而不是實質性的。

感謝程曉農先生接受法廣專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014/34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