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BBC分析:中共面對克里米亞的選擇

288

中國人最關注的是「烏克蘭奔向歐洲的革命,一夜之間為什麼變成了克里米亞獨立問題?」

克里米亞議會已正式宣布獨立於烏克蘭並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

克里米亞官員宣布,星期日(16)的公投中,近9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

美國白宮16日發表聲明說,克里米亞公投違反烏克蘭憲法,且在「俄羅斯軍事干預帶來的暴力與恐嚇威脅之下」進行,國際社會不會予以承認。

「不贊成對抗」

白宮還說,一國通過武力侵占他國領土,而國際社會對此袖手旁觀,這樣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美國呼籲國際社會繼續譴責俄方的行為,採取「切實措施」令其付出代價,同時共同維護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則表態說,「中國歷來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中國始終堅持的外交基本方針。我們也認為,烏克蘭局勢有著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因素,處理起來需要全面權衡和考量。中方不贊成採取對抗的作法。」

美國、歐盟的「切實措施」究竟能有哪些,有多大效力?不「袖手旁觀」,但又能做什麼?

分析人士普遍的看法是,克里米亞脫烏入俄已成定局,西方眼中「俄國的侵略」不再繼續擴展到烏克蘭其它地區恐怕是最好的結果。

自烏克蘭發生動盪以來,中國從官方到媒體到民間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和興趣。

關注的焦點之一是,烏克蘭「親俄」還是「親歐」的選擇為什麼最終導致「變天」且丟了克里米亞?

"變天」的教訓

中國時政評論人士吳戈說:「烏親俄還是親歐對中國國家利益並無直接影響,更與國人生活無關,但烏民主化後仍出現今日亂局,卻在今日中國國內語境下極富寓意。"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歐洲研究室副主任馮仲平研究員通過電話對BBC中文網分析說,中國人關注的焦點與西方可能有很大不同。西方關注克里米亞的命運,中國人首先關注的是一個民主的烏克蘭,怎麼會因街頭抗議而「一夜變天」。

從中國的角度看,吳戈認為,「為何不能合法、依規、有序反映訴求?何況你們有選舉權。動輒街頭施壓,推翻合法領導人乃至政權?混入大量「別有用心」的力量?

因此,中國官方對烏克蘭的局勢演變和俄國的介入"中方表示理解俄方對烏克蘭危機原因的分析和外部勢力在支持烏克蘭抗議活動中發揮的作用"的表態也就不難理解。

克里米亞

  • 烏克蘭境內的自治共和國
  • 1954年從俄羅斯移交烏克蘭
  • 俄裔人口——58.5%
  • 烏克蘭裔人口——24.4%
  • 克里米亞韃靼人——12.1%

棄權的選擇

在克里米亞公投前夜,聯合國安理會表決美國提交的烏克蘭克里米亞公投問題決議草案,中國投了棄權票。

馮仲平研究員對BBC中文網說,「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內政」是中國對外一貫表示的原則,在克里米亞公投問題上,「中國不能表示支持或不支持,相信普京也是能夠理解的」。

中國表態上的兩難是「寡人有疾」。新疆、西藏、台灣等地區都有成為「中國的克里米亞」的潛在威脅。

中國時政分析人士連清川撰文說:「烏克蘭奔向歐洲的革命,一夜之間為什麼突然間變幻成了克里米亞獨立問題?」

「更加詭異的問題是:在烏克蘭全國發動了親西方的革命,要求脫離俄羅斯控制,獲得民族自主權的時候,克里米亞的變局,同樣是一場脫離烏克蘭控制,獲得民族自主權的革命。難道烏克蘭可以有要求民族自主權的權利,而克里米亞就不應該有嗎?」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中國顯然都處於不便表態的尷尬境地。

不會加入制裁

但有一點,馮仲平研究員說,中國的態度肯定會很明確,就是「不會加入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大合唱」。

馮仲平分析說,制裁不但會影響中俄的經貿關係,而且中國在21世紀的大國關係中,與俄羅斯的戰略關係「是一個亮點」,中國不會因克里米亞問題而使之受到影響。

(責編:尚清)

 

聯絡薦言

*須填寫項目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18/38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