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富翁漁夫的故事應該怎麼看?

富翁漁夫的故事應該怎麼看?(圖)

先說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吧。

一個富翁在海灘度假,看見一個貧窮的漁夫也悠閒地曬著太陽。

富翁感到不可思議,忍不住問漁夫:「你為什麼不去工作呢?」

漁夫:「我已經回來了。」

富翁:「為什麼不多捕一船?」

漁夫:「今天打上來的魚已夠我一天所用。」

富翁:「那你可以多打一些魚,多賺點錢啊。」

漁夫:「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富翁:「買更多的船,打更多的魚,建立自己的船隊和航運公司,當百萬富翁。」

漁夫:「當了百萬富翁又怎麼樣呢?」

富翁:「那時你就可以什麼事都不用做,躺在海灘上曬太陽啊。」

漁夫哈哈大笑:「我現在不正在這裡曬太陽嗎?」

這個故事通常告訴我們:

幸福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是對生活滿足的體驗。

金錢、名譽、地位不過身外之物,是幸福的手段;內心的快樂才是最終的目標。

既然今天我就可以安安穩穩地躺在海邊曬太陽、享受人生,

既然追求財富最終目標也是這樣享受人生,我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心無掛礙,便是神仙快樂之境。

以上,是典型的概念偷換。

富翁和漁夫雖然都在同一片海灘上曬太陽,但他們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區別:

富翁有選擇生活的權力和能力,而漁夫沒有。

一個是主動選擇,一個是迫不得已。

你不能因為兩個「結果」殊途同歸,就抹殺整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的作用。

比如。

一個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的70歲老頭,和一個剛剛從500強企業CEO退休的70歲老頭。

兩人都在70歲的時候選擇了在家附近種一小塊地,幹完活後陪孫子玩。

但他們倆的生活性質能一樣嗎?

你可能會反問我:「他們倆的生活難道有什麼不一樣嗎?」

好吧,不如我換個方式問你:「他們倆的孫子長大後,會是兩個類似的人嗎?」

漁夫的人生軌跡是這樣的:打漁(付出勞動)——曬太陽(享受成果)。

富翁的人生軌跡是這樣的:打漁(付出勞動)——打更多漁(付出更多勞動)——組建公司(改變現狀)——成為富翁(獲得成功)——曬太陽(享受成果)

這麼一對比,你應該能看出他們倆之間的差別了吧?

漁夫能曬太陽,是因為他安於現狀,除了打漁、曬太陽,他幹不了別的。

富翁能曬太陽,是因為他拼搏成功,除了打漁、曬太陽,他還可以干很多別的有的沒的。

漁夫曬太陽時,他只能跟自己破漁船為伴。

富翁曬太陽時,他可以叫上幾個小妞一起喝點小酒吃點美食。

漁夫曬完太陽,第二天又要出海打漁,並且必須打漁,否則他後天就無法安心曬太陽。

富翁曬完太陽,第二天他不用出海就可以接著曬,也可以駕駛遊艇出海繼續曬。

要是他樂意,他還可以乘坐私人飛機飛到幾千米的高空中兜風,

而漁夫,那時候只能在海上喝西北風。

可以說,大部分的人生都有著類似的結局,但不能因為結果類似,就要放棄過程的努力。

如果扯的宏大一點,富翁代表了人類的先進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得以不斷前行發展的動力。

而漁夫代表了人類落後的守舊勢力,不思進取且不能對他人和社會提供任何動力。

當你覺得「一個打漁的,這麼有福氣」,

你只看到了漁夫有福(曬太陽),忽略了他有氣(只能永遠重複打漁)。

真正有福氣的,是那個賣魚的富翁,因為他有選擇生不同活方式的權力。

當然,這兩種生活方式都是一種狀態,但卻不都是一種選擇。

什麼是選擇?就是「除了這個選項之外,還有其他餘地,離開這個選項我也能活下去。」

如果你真心覺得打完漁就曬太陽,是你覺得最好的生活,這並沒有錯。

但這樣的生活不能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追求,甚至不能成為社會的主流。

更不能成為一個人貧困潦倒的解釋。

它是一個價值導向,而不是一個評判標準。

它是一種拼搏之後的回歸,而不是一個沒有出發就已經到達的目的地。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21/38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