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炎黃春秋:為何葉劍英等人不願鄧小平權力過大?

作者:

炎黃春秋》去年第5期刊登施濱海先生的文章,批評傅高義所著《鄧小平時代》有「硬傷」。他指的是,傅著中有的敘事是「作者發揮想像力」的結果,有的引文則是「曲解」,甚至是「無中生有」。作者的這些指責不僅涉及對傅先生和他的這部著作的評價問題,還涉及對史料的辨別和取捨問題,同時也涉及葉帥的為人和對待華國鋒的態度等史實問題。

筆者僅就這些問題發表個人看法,以便與施先生和有興趣的讀者共同探討。施先生可能沒有注意到,《鄧小平時代》的兩種不同中文版本,即基於英文原著的香港繁體版和經過刪節處理的大陸簡體版,兩者是有相當大的區別的,而他所談的顯然是後者。別的暫且不談,就是他指責傅先生「發揮想像力」所寫的那段有關葉帥的「爆料」,恰恰是英文原著和香港版繁體版所沒有的。施先生論證了這段「爆料」缺乏根據,這很有必要也很正確。但他可能手頭沒有原著和香港繁體版,因而錯怪了作者。

實際上據筆者了解,問題的產生與作者無關。這一點待我在後面說明。葉帥究竟是支持華國鋒還是促他下台?施先生這裡說的「爆料」,是指大陸簡體版所謂在1978年11月11日中央工作會議期間,葉帥和數位高官曾召開過一次重要的小型會議。大陸簡體版在寫到「葉劍英很快意識到了環境的變化已經大大削弱了對華國鋒的支持度」之後,緊接著敘述了葉帥等人召開的這次小型會議,並用以下這段文字描繪了這次私下密談:「會議內容甚至沒有向工作會議的其他與會者公開。他們決定,華國鋒不能勝任擔當最高領導權的工作。他不敢為老幹部恢復工作,對他們委以重任,他沒有得到高層老幹部的衷心擁護,而他們的支持對於領導黨和國家至關重要。他們一致同意給予鄧小平比華國鋒更大的權力。但是他們反對單獨一人就能做出重大決策的想法,同意讓陳雲重新進入政治局常委,與鄧小平一起掌握黨內實權。」(見大陸簡體版第231-232頁)

這段文字給人們的印象是,似乎葉帥一看到華國鋒支持度在下降,就趕緊參與發起讓華國鋒下台的密謀。它與傅先生筆下描寫的葉帥為人和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恰好相反,也與大陸已經公開的史料不符。這些再加上施先生文中的論證,應該基本上可以判定它是一段偽史。胡德平在《炎黃春秋》2010年第8期的一篇文章就寫道:「趙紫陽說,葉劍英不贊成動華國鋒,他和胡耀邦也不贊成動華」。後來的事態並未按他們最初所願的方向發展,黨中央終於決定讓華離開最高領導人的職位。

薛慶超在《歷史的見證:「文革」的終結》一書中,專門寫了一段葉帥在1980年底一次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說他自己的確把華當作「後主」看待,想盡力扶助他,講過一些過譽的話。這是舊的封建思想作怪。他表示應作自我批評。傅著兩個中文版本的表述基本與上述已公開的材料是吻合的,只是整個過程說得更詳盡一些。特別是香港繁體版,保留了原著中對葉帥立場的鮮明表述,也多了一些分析和細節的描寫。在以下引文中,凡兩個版本相同的只註明大陸版的出處,有出入的地方另有說明。

傅著第7章中在談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時說:「黨內高層沒有給鄧小平任何新的頭銜,還因為他們擔心讓一人大權獨攬的危險。他們認為,大躍進和文革的災難,就是由擁有全部正式頭銜的毛澤東專斷行使其不受約束的權力造成的。如果繼續掌權的是華國鋒,就不必有這樣的擔心。在華國鋒當政時,葉帥等人擔心的不是他權力過大,而是他權力不夠,很難有所作為。然而對於鄧小平,他們就有擔心的理由了。」(大陸簡體版第247頁)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炎黃春秋2014年第4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12/38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