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福建多鞋服公司老闆失聯 央視體育曾被稱晉江頻道

鞋服業寒冬將至?快時尚品牌連曝失聯、欠薪事件

近日,繼香港上市公司諾奇股份(01350.HK)董事長丁輝被確證捲款失聯,福建泉州的企業又接連曝出幾起類似事件。同為快時尚品牌的霍普萊斯(HOPERISE)、新加坡上市企業鱷萊特(FO8.SG)均傳出老闆失聯、欠薪的消息。

「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相比,這一輪中小企業的危機要更嚴重一些。」8月7日,福建潤豐堂資訊科技董事長陸遙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作為曾在數家鞋服企業任高職管的資深品牌營銷人,陸遙對危機早有預感,「被曝光的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大企業,而很多小企業破產根本沒人關注,太多了。」

而傳統鞋服企業的倒閉又將牽扯整條產業鏈,很多上游小供應商等也會因此而破產倒閉,連鎖反應導致很多小供貨商聽到一些消息就趕緊趕到相關企業去討債。「現在人心惶惶,都害怕自己的債主突然失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諾奇不是個案

7月25日,香港上市企業福建諾奇股份有限公司(1353.HK)發布公告稱其董事長丁輝失聯,此時距該公司上市不過半年之久。

諾奇服飾在今年年初上市之時曾被業內稱為「放衛星」,因為整個傳統服裝行業下滑的情況下,諾奇能逆勢而上,給了很多服裝企業信心。但就這樣一家公司,董事長卻毫無徵兆「失蹤」,很多供貨商至今還在追討欠薪。

彼時傳言是丁輝因經營不善欠債而捲款失聯,不過迄今為止,失聯原因並不明確,但捲款卻得以證實,且早有預謀。

7月31日,諾奇董事會稱,今年1月27日及4月3日,其全資子公司諾奇時尚國際在香港交通銀行(4.36,-0.04,-0.91%)的帳戶共有8228萬元被轉移至一間英屬處女群島公司的帳戶;同時1月27日及今年3月31日,丁輝先後指示諾奇時尚於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銀行帳戶的1.6億人民幣及250萬元人民幣轉移至諾奇時尚位於廈門國際銀行的銀行帳戶。這意味著丁輝從一月至四月先後四次轉移諾奇公司資金累計2.28億元。目前,諾奇已經報警,雖然稱正常營運,但門店卻處於清倉回籠資金狀態,而部分供貨商也停止供貨。

丁輝失聯風波未過,同為泉州地區的另一個快時尚品牌「HOPERISE(霍普萊斯)」的老闆也被傳於上周失去聯繫。8月3日,有消息傳出霍普萊斯老闆張瑞表失聯,供應商催款卻打不通電話。另據了解,該品牌的經營狀況並不好,而且曾經與該企業有過合作的銀行也已經與其終止借貸關係。而來自東南早報的消息稱,雖然該公司老闆失聯,但公司依然在運作。

實際上,老闆失聯情況在泉州早有端倪,不過因為諾奇是上市公司而引起媒體關注。在新加坡上市的鞋企,福建晉江鱷萊特集團工廠也被曝出停工數月,從去年底開始欠薪,並且聯繫不上負責人。

資料顯示,鱷萊特創辦於1983年,其前身為洋埭鞋帽廠,鱷萊特宣稱自己做了晉江第一雙運動鞋。2008年,鱷萊特在新加坡上市,多品牌運作,旗下擁有兩大男裝品牌,5條成型生產流水線,員工2000多名。

但有企業員工對外透露,公司從2013年底放假之前就已經欠薪,高層表示節後正常經營再補發工資。然而這一拖卻是半年,至今員工也並未拿到所欠工資。目前參與維權的有鱷萊特集團旗下的鱷萊特輕工發展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海明威鞋業等員工。

有員工在5月申請進行仲裁,企業答應在7月底補發欠薪,然而卻又是空歡喜。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目前相關員工尚在維權中,且聯繫不上企業負責人。

三大因素壓垮中小企業

某體育品牌前高管魏紅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泉州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傳統的鞋服企業,大部分的企業在此前的快速擴張中並沒有與時俱進升級轉型,而是依然以傳統的思維模式在進行經營。

「很多小品牌還是以為做品牌就是開店,就是打廣告。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在必須針對零售市場的今天,企業思維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11月,福建晉江營業收入達到2000萬元的工業企業總數超過5200家,累計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580家。而在這些企業中,傳統鞋服企業占據超半壁江山,曾經有人戲稱央視體育頻道為「晉江頻道」,而泉州也隨處可見明星代言不知名的品牌,可見一斑。

陸遙則表示,在2008年之前,大量中小品牌通過渠道擴張與跑馬圈地還能賺到部分錢,而其中一部分企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已經上市,目前經營很好;而隨後第二批企業在經歷過金融危機的考驗之後存活下來也做到上市,基礎較好經營還算正常;近幾年,第三批企業又出現,但這批品牌因為大環境與商業模式的影響,其實品牌基礎並不夯實,勉強上市,融資卻不及負債,沒辦法用資本槓桿平衡自己的經營。

此前就有傳言稱,諾奇董事長是上市之前欠債太多導致失聯。

除業態及經營模式之外,來自電子商務的衝擊也被魏紅濤及陸遙頻頻提及。魏紅濤稱,很多中小企業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卻沒有做出改變,依然按照傳統的門店加廣告模式在做,大部分的資金都浪費在看不見的地方,而目標人群並沒有接收到有效信息。「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思維模式又傳統,目前又受到電子商務的衝擊,成本居高不下。」

而陸遙也表示,目前一個品牌動輒幾百家店面,甚至上千家,而其中有七、八成處於經營持平狀態,甚至有些還是虧損狀態,通過簡單的關、停、並、轉並不能解決業績變差的情況。「去年有一家2億規模的女裝品牌找我們做品牌諮詢,結果存貨有超過1億元,一季服裝只銷售了2成,這樣的企業很多。」

傳統鞋服企業在傳統思維模式下經營愈加困難,資金周轉捉襟見肘也成為常態。一位泉州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目前傳統鞋服企業的高利貸已經達到了7個點,還不是誰都能借到的。而銀行對於傳統模式的批貸也謹慎許多。「現在很多企業都去找中間人去跟銀行央求拖貸。根本還不上,而今年還不上,銀行在下一年怎麼可能再放款。」陸遙表示。

「5億元規模內的傳統鞋服企業如果不轉型都有風險,實際上現在的經營已經很困難了。如果發生倒閉潮,數量上百家都有可能。」他說。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808/42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