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英媒:「世界是習近平的牡蠣」

歐巴馬和習近平

中美相互纏繞,無法避免在一些領域必須合作,也無法擺脫競爭和較量。

經濟學人》評論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發表外交政策講話,稱這是一名自信的中共領導人在闡述其外交願景,顯然部分考慮是希望讓鄰國放心,不必害怕中國的強大和崛起;這是件好事,但他的努力並不完全成功。

文章說,習近平發表講話的高級別外事會議,與會者不但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參加,還有局方高級將領和一些專門從國外趕回去開會的大使。種種細節和中國媒體的報導表明,習近平的講話很重要。

文章指出,講話傳遞了三大信息。第一條信息不那麼直白,即中國現在是世界強國,需要與之匹配的外交政策,需要得到國際尊重。習近平似乎在暗示中國不能繼續「韜光養晦」了。

第二,國際秩序和中國周邊在不斷變化,趨勢是向多極世界方向走。但是,《經濟學人》認為,他的聽眾對這一點可能理解為意指美國的勢力在減弱,中國在增強。第三,中國在利益受威脅時不會任人擺布,但可以通過和平手段處理微妙的局面,達到雙贏結果。

文章繼續分析說,第三點令人對講話作出最樂觀的解讀:中國意識到挑釁性的行為不僅已經讓友好國家提高警惕從而傷害了中國自身利益,其本身就帶著引起意外衝突的風險。

樂觀解讀

樂觀的依據有不少。比如,習近平此前在北京已經跟原來被視為不可接觸的人握手,比如日本首相安倍和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澳大利亞和韓國在美國的鼓勵下拒絕成為中國牽頭成立的亞洲基建投資銀行創辦成員,中國非但沒有懲罰它們,反而跟它們各自簽了雙邊自貿協議。

還有,文章指出,美國歐巴馬總統跟亞太地區國家領導會談時,主題是伊波拉病毒、伊斯蘭國威脅和南中國海緊張局勢,而習近平跟這些領導人會談時主要談發展和基建,而且有數百億美元現成的投資款跟進。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歐巴馬和習近平宣布了一系列協議,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協議和雙方建立軍事互信的措施,這些協議改變了中美雙邊關係的主調,但實質或許沒有變化。美國和中國在很多方面以各種方式相互纏繞,必須在一些方面合作,但這並不會消除兩國間的緊張和競爭。

根本所在

歐巴馬和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就亞太地區未來格局發表的言論,字裡行間都明白無誤地透出美中在該地區的較量;習近平的溫和言辭也不代表中國減少或停止了南海造島和釣魚島周圍派船艦巡邏的行動。

文章最後指出,中國及其鄰國和美國一致認為,一個繁榮強盛的中國,對自己的國際地位感到自如的中國,肯定比又窮又弱又怒氣沖沖的中國更好,但在有些問題上,雙贏就是不可能。

最根本的問題是,中國成為亞太地區領袖的抱負,挑戰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海上軍事霸權。到目前為止,沒什麼跡象表明任何一位美國領導人願意輸到足以讓習的中國覺得自己贏了的程度。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06/48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