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直達中南海的神秘內參 哪些常委才能看

—哪些「內參」直達中南海

作者:
能不能讀到內參,取決於你的身份與地位;能夠讀到哪一種內參,也要看你的級別與資格。在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頻繁的時期,能夠讀到內參,甚至意味著人身安全的相對保障。 新華社還為參與內參報導的記者設立了專門的內部獎項——「內參報導先進個人」。一位老內參記者曾經這麼看待內參的作用:「在中國,有些事情並不適宜公開見報。這包括那些仍在進行中的事情,或者政治上非常敏感的大事。中國記者的角色和西方的不一樣。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

  在中國新聞傳播體制中,「內參」是獨特的信息傳播現象,指一種具有參考性質的內部信息傳播載體及其工作機制。決策者通過閱讀內參,了解民意和實際。因而,內參也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

  黨的新聞機構在向公眾報導新聞事實的同時,很多都承擔著內參的寫作任務。實際上,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新聞機構都可能設置自己的內參部門。而且,有的國家機關也會專門組織人員編寫內參。當然,其中只有部分內參直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辦公桌。

  《鄧小平年譜》透露了小平同志常看哪些內參。一類是新聞單位常規性報送的內部刊物,如新華社每天出版的《國內動態清樣》、人民日報社的《群眾來信摘編》和《情況彙編》及《情況彙編特刊》、光明日報社的《情況反映》、中國青年報社的《青年來信摘編》、上海解放日報社的《情況簡報》等。

  中央和國家機關、軍隊機關也創辦有內部刊物。如國務院信訪室編印的《人民來信摘報》、中央辦公廳信訪處編印的《來信摘要》、中央軍委辦公廳信訪處編印的《信訪摘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編印的《信訪簡報》、財政部辦公廳辦公室編印的《信訪摘報》、教育部辦公廳編印的《人民來信來訪摘報》,等等。

  新華社還為參與內參報導的記者設立了專門的內部獎項——「內參報導先進個人」。一位老內參記者曾經這麼看待內參的作用:「在中國,有些事情並不適宜公開見報。這包括那些仍在進行中的事情,或者政治上非常敏感的大事。中國記者的角色和西方的不一樣。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

  級別與閱讀權限

  能不能讀到內參,取決於你的身份與地位;能夠讀到哪一種內參,也要看你的級別與資格。在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頻繁的時期,能夠讀到內參,甚至意味著人身安全的相對保障。

  英國《經濟學家》網站曾經提到被譽為「高度保密」的《思想理論內參》,宣稱這份由中央黨校發行的期刊「只有幾十人能夠讀到,而他們恰恰是中國最有權力的人」。實際上,曾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的鄭必堅曾在文章中透露:《思想理論內參》每期印200多份,直接報送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以及中辦、國辦等單位。

  內參大都被定為國家秘密,有多種秘密等級,只供相應級別的官員閱讀,為他們的決策提供參考。有些內參是「絕密」的,連部委領導人都不容易看到;有些內參保密期為「半年」,只要「處級」就能看到。

  新華社每天都要發若干條內參,最高級別的是《國內動態清樣附頁》,專門提供給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員參閱,一般反映極為重大和緊急的事態。其次是《國內動態清樣》和國際《參考清樣》,供省部級以上領導參閱,主要反映重要動態、敏感問題和重要建議。

  此外,新華社還編發內參刊物。面向地市級和司局級的是《內部參考》,反映問題的敏感度比「動態清樣」要弱許多。而最低一級的是《內參選編》,主要從《內部參考》和「動態清樣」中選出部分不太敏感的內容,每周一期,發至縣團級等基層幹部閱讀。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展江認為內參系統的起源是「情報」,它從戰爭年代延續至今。比如《參考消息》原來叫《敵情參考》,也嚴格限制了閱讀者的範圍。

  如何理解「內參治國」

  因為許多內參反映的都是各地發生的具體問題,所以領導人通過對內參作批示的方式,對地方問題發表見解,實際上也是對地方處理問題的方式提出要求。

  「內參一般都是很樸素的冊子,封面基本沒有什麼設計」,《青年記者》雜誌曾經刊發《內參新聞的采寫與編輯》一文,作者闡述了對內參寫作方式的思考:對於一些選題,哪怕是作為內參稿件來寫,采寫或者發表也要有一定的尺度,既不能涉及黨和國家的機密,又要讓問題得到足夠的重視。

  報人錢剛擔任《解放軍報》記者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當時的公開報導基本上是好人好事和工作經驗。「內參不同,領導要求我們調查基層問題,如實反映幹部戰士呼聲。」他提到當時《解放軍報》的一篇內參調查了學員對「否定文革」的態度:三分之一的人贊成徹底否定「文革」,三分之一的人不同意否定「文革」,還有三分之一,態度曖昧。文章被鄧小平讀到後,他認為「三個三分之一」的情況極其嚴重,要求全軍立刻進行一次「真理標準大討論」的補課。

  內參記者的作用是「公正、客觀與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他們也被嚴格要求不允許在內參中提出解決辦法,代替領導思考被視作超越職務的僭越。不過,僅僅是事實的展現,也能夠讓內參的作者發揮領導人「智囊」的作用了。一個典型的案例是,1970年代《參考資料》(俗稱「大參考」)報導中國桌球運動員莊則棟與美國隊球員科恩在日本比賽時進行了接觸,這篇內參被毛澤東看到後,中美「桌球外交」得以啟動。

  如果一篇內參文章獲得高層領導人的肯定,也有可能向下級批轉,從而讓更多的幹部看到。2008年,一份名為《四川地震災區公共需求調查與潛在社會風險》的調查報告,經《新華社內參》和中共中央黨校《思想理論內參》報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後,獲得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親筆批示。還有一篇《關於鄉鎮政權建設的調查與思考》,「引起了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在文中多處都作了圈點,並批轉相關部門」。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呦呦鹿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12/48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