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國人又忍不住要聯繫外星人啦

美國科學家正計劃從地球向宇宙發射信息,希望主動與太陽系其他生命取得聯繫,獲取它們的信號。天文學家將通過射電望遠鏡把信號發射到數百個遙遠的星系,希望獲得開創性發現。

人類不是首次這樣冒險。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系列中,在紅岸基地,人類第一次與外星文明三體人進行了交流,卻導致人類末日的悄然來臨。小說中的「紅岸」可能來源於現實中的「綠岸」,這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所在地,2000年在那裡建起的綠岸射電望遠鏡是地球上最大的全動射電望遠鏡。

1960年,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組織地在宇宙空間尋找「外星人」的「奧茲瑪計劃」就設在「綠岸」。

1991年,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德雷克在那裡的會議上提出了後來稱之為「綠岸公式」的「德雷克公式」,這是對探索地外智慧生命作定量分析的第一次嘗試。

美國科學家準備啟動一個推動人類太空探索進程的重要計劃,打算通過一部射電望遠鏡向宇宙發射信息。照片展示了塔斯馬尼亞島的歡喜山射電望遠鏡天文台。

1974年,美國建造的波多黎各天文台用一部射電望遠鏡向宇宙發射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信號。這次廣播從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電波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出,含有一個簡單圖像,目的地是2.1萬光年遠的太空區域。如果信息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並正確解讀,會得到如下圖所示的信息,從上到下依次為:用二進位表示的1-10十個數字、DNA所包含的化學元素序號、核苷酸的化學式、DNA的雙螺旋形狀、人的外形、太陽系的組成、望遠鏡的口徑和波長。

1999年,SETI@home項目啟動,以分析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採集的無線電信號,搜尋能夠證實地外智能生物存在的證據。這是一個通過網際網路利用家用個人計算機處理天文數據的分布式計算項目。不過到目前為止,該項目的分析結果中還沒有足以證明外星智能生命存在的證據。

SETI@home程序在用戶的個人計算機上,通常在螢幕保護程式模式下或以後台模式運行。它利用的是多餘的處理器資源,不影響用戶正常使用計算機。

而這次的計劃由加利福尼亞州「地外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科學家負責。他們認為這個計劃是人類太空探索的重要一步。如果計劃進展順利,距地球20光年的太空區域將收到這些信息。

地外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負責人同時又是天體物理學家的大衛-布萊克對《星期日泰晤士報》說:「那裡可能有許多地外文明。但如果那裡的智能生物沒有接收到我們的信息,就不會有任何結果。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繼續下去,我們該發送什麼樣的信息。」

道格拉斯·A·瓦科赫表示:「50年來,地外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不斷尋找人類以外的生命,有意向遙遠的世界發送信息。」下周,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將討論這個計劃。但著名學者們擔心它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世界最多產科學家史蒂芬·霍金警告,把外星人邀請到地球上來未必是件好事。

這位物理學家對地外生物的存在深信不疑,也談論過外星人的危險之處。霍金在2010年的一部紀錄片中說:「如果外星人造訪地球,結果就會和哥倫布登陸美洲的結果一樣。對於美洲原住民而言,哥倫布的出現不是好事。」

如果地外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科學家負責的這個計劃得到批准,研究人員將用射電望遠鏡向遙遠的太空發射信息。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新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212/51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