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葉永烈:「第四號人物」陳伯達之死

作者:

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都知道陳伯達的「大名」。雖然他一再遜稱自己是「小小老百姓」,當年卻是僅次於毛澤東林彪周恩來的「第四號人物」,是「中央文革」的組長,號稱:「理論家」、「中共一支筆」、「中國輿論總管」。

陳伯達在接受採訪時,回顧一生,不勝感慨:我是一個犯了大罪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愚蠢至極,負罪很多,「文化大革命」是一個瘋狂的年代,那時候我是一個發瘋的人。

且把時間倒撥到1970年8月。

毛澤東主席第二次選擇了廬山作為中共中央全會開會的地方。從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廬山召開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成為陳伯達一生政治生涯的終點,他一下子成了全黨批判的對象。毛澤東寫了《我的一點意見》,號召全黨不要上「號稱懂得馬克思,而實際上根本不懂馬克思」那樣一些人的當。毛澤東的這段話,是針對陳伯達說的。陳伯達頓時從政治的峰巔,跌入峽谷之中。

毛澤東在廬山發動了一場新的運動——名曰「批陳整風」,迅速推向全國。「批陳」,也就是批陳伯達。

陳伯達怏怏地從廬山回到了北京地安門大街米糧庫胡同家中。那是一座寬敞的四合院,原是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李克農上將住的。陳伯達怕冷,搬進去時修了個玻璃走廊。這位「大秀才」嗜書如命,乃「萬卷戶」,秘書「二王」——王文耀、王保春特地為他修了個書庫。書庫里,放滿陳伯達個人的藏書:3萬多冊自然科學書籍,3萬多冊社會科學書籍。另外,還有一間房子專放線裝古書。陳伯達不抽菸,不喝酒,像樣的衣服也沒幾件。他的一些稿費,都花在買書上。此刻,原本門庭若市的陳宅,冷冷落落,門可羅雀。他躲進了書房。平素與書為友的他如今竟怎麼也看不進書。陳伯達產生一種強烈的願望:見一見毛澤東主席!希望向毛主席一吐心中的痛楚。

陳伯達一次次給主席秘書徐業夫掛電話,求見主席。得到的答覆,要麼是「主席已經休息」了,要麼「主席正忙」,反正休息了不能見,工作時也不能見。顯然,毛澤東婉拒了他的求見。

就連他的秘書也接到通知,不許往外走,不許往外打電話。不言而喻,陳伯達失去了行動的自由。

這一天畢竟來臨了——1970年10月18日。

這一天,陳宅原先的警衛調走了,新來的8341部隊不再是「保衛中央首長安全」,卻是對他實行就地監禁。後來,他的刑期就從這一天算起,他被判處18年徒刑,刑滿之日為1988年10月17日,不多一天,不少一日。

在1970年10月18日這一天,他的兩位秘書王文耀、王保春也失去了自由。他們被押送到北京政法學院,隔離起來。

也就在這一天,陳伯達不再配有轎車:黑色的「紅旗」、灰色的「吉姆」和褐色的「伏爾加」,他的司機於子云也被拘押。就連他家的女工、保姆,原福建泉州製藥廠女工陳順意,也在這一天被關押。

他在1966年8月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當時他名列第五。1967年初,在陶鑄被打倒之後,他成為「第四號人物」,如今,他這個「第四號人物」被一筆勾銷了。

波詭雲譎的中國政治舞台上,又倒下了一名主角。

責任編輯: 白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315/52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