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三峽大壩 凌遲長江的政治工程

作者:

24日晚間,重慶市巫山縣大寧河一區域滑坡,形成巨大涌浪,造成多艘船隻翻沉,2人死亡。而造成這起災害的原因直指三峽大壩

長江上游多災多難的地帶

重慶巫山大寧河江東寺北岸於6月24日晚間發生山體滑坡,總方量約23×104m的大規模滑坡滑移,加上速度快,形成了5至6米高的涌浪。據人民網25日晚間發布的消息,滑坡造成停靠在江對岸的1艘14米海巡艇沉沒,9艘小漁船和7艘自用船翻沉,所幸船上當時均無作業人員。目前整起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受傷。

當地氣象信息顯示,由於正值雨季,巫山縣三天來主要為陰天,伴有陣雨。據悉,龍門街道辦事處一名值班人員表示,事發前一天就有滑坡動向,預判可能會發生山體滑坡,因此先疏散了附近的200多位居民,只是滑坡面積比預料還大,現在已緊急撤離滑坡區及影響範圍內56戶,共196人。

據統計,長江上游航道是地質災害的多發區域,自1982年以來,該河段發生岩崩、滑坡、土石流70餘次,其中規模較大的有40餘次。蓄水成庫後,三峽庫區發生了多起嚴重影響長江航運安全的山體滑坡:

2003年7月13日,秭歸清干河左岸發生滑坡災害,22艘船舶被滑坡形成的涌浪打翻,10人落水失蹤。

2008年11月23日,巫山龔家坊發生山體崩塌,超過50萬立方米的土石滑入江中,形成高達10米的涌浪,使巫山港港口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來年5月18日,該處再次發生山體崩塌,約1.5萬立方米的土石滑入江中。

2011年10月21日,巫山望霞發生山體滑坡險情,大約5萬立方米的岩崩滾入江中。

另外,在2014年秭歸縣在3天內連續發生兩次4級以上地震,並引發餘震數百次。地質學家分析,兩次地震明顯屬於「水庫誘發地震」,與附近三峽大壩有直接關聯。

為政治利益而建的三峽大壩晚拆就拆不了了

引發這次滑坡事件的原因,矛頭直指三峽大壩。微博認證為越眾影視公司董事長的鄧康延表示曾有位外籍中國通形容三峽大壩:「就是扣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屎盆子。」

三峽大壩從提案興建之初,就被中國水利專家黃萬里說是終將被迫炸掉的工程,建成後,長江中下游連年出現極端反常氣候,大旱、高溫、洪水等災禍不斷,讓黃萬里當年的預言成真。只是到現在,三峽大壩已是要拆或不拆都會有問題的棘手炸彈。

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於2011年在BBC發文《三峽大壩——早拆比晚拆好,晚拆就拆不了》表示,三峽工程並無什麼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真正實現的只有發電,目前每年發電的收入為二百多億元。但三峽工程的問題卻十分複雜,移民、泥沙、生態環境問題互相交織,後果嚴重,影響時間長。他形容黃河的三門峽工程是立斬,而長江三峽工程是凌遲。

文中提到移民淹沒區擴大、消落帶、礙航、下游供水等問題根本無法解決;移民、水污染等問題解決的成本很高;泥沙、滑坡、岩崩等問題所需時間很長。而且這些問題是動態發展的。他當時指出,現在不下決心拆除三峽大壩,將來不利影響越來越大,所需資金越來越多,到無法承受時,想拆可能也不行了:「當泥沙淤積量超過40億噸,長江水無法將那麼多泥沙帶入大海,而是堵塞中下遊河道,迫使河流改道,想拆也不行了。」

王維洛認為:「一個裝滿二百億立方米泥沙的三峽水庫,是無法拆除大壩恢復自然原狀的。當一個工程不知道它的歸途在哪裡,它就根本沒有被建造的權利。」

只是這種危害大於利益的工程,為何還要建造呢?原四川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範曉曾對媒體指出,可能是政治上的需要及利益集團的需求:「中國像這種類似的大型工程的論證,它是作為一種政治的目標,先把它確定下來,然後再搞所謂的論證,也是要為這個工程上馬服務的,它並沒有一個科學民主的決策過程。為了工程的上馬,它把這些負面的影響,或者不同的論證意見置之不顧,有意的迴避。」

曾有中國網友在聽完鄧麗君演唱的《中華民國頌》後(中國政府後來改為中華民族頌),對歌詞「中華民國,經得起考驗,只要黃河長江的水不斷,中華民國,千秋萬世,直到永遠」很感慨,他留言表示在中共統治下,長江黃河都斷了。這句話更為經不起考驗的三峽大壩蒙上一股淡淡的哀傷。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博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627/57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