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媒:4件歷史大事將永遠改變近代中國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6月5日發表了瓦薩爾學院哲學教授布賴恩·W·范諾登的題為《永遠改變中國的4件大事》的文章,編譯如下:

正如莎士比亞提醒我們的那樣,「凡是過去,皆為序曲」。這對中國這樣一個有著3000年連續不斷地有文字記載歷史的國家而言尤為如此。特別的是,了解4件主要的歷史事件對全面理解當代中國政治和外交政策而言至關重要。

康熙的統治(1661至1722年

這是什麼?最後一個中國封建王朝是清朝(1644至1911年),清朝在康熙時期達到鼎盛。康熙的統治是文學和藝術的繁盛時期,也是軍事擴張的時期。中國實際控制的領土在不同時期差別很大,一部分地區如西藏、新疆、台灣、內蒙古曾短暫脫離中央政權控制。然而,在康熙的統治結束前,中國已經征服了所有這些省份,甚至更多。

了解這段歷史有什麼用呢?正如哈羅德·M·坦納所指出的那樣:西方通常了解中國自毛澤東去世之後所經歷的變化,是在「自我封閉」之後「開放」自己。相比之下,中國的表述是「重現往日輝煌」。輝煌的景象就是康熙的統治,在此期間,中國是亞洲無可爭議的經濟、軍事及文化大國。儘管康熙統治下的中國的邊境不像大部分中國歷史那樣,但這些邊境與中國所認為的什麼是屬於它的相一致。因此,自1949年以來就沒有受到中國大陸統治,並且在17世紀以前沒有大量中國人存在的台灣被認為是值得為之開戰的。此外,正如我一貫提醒我到達應徵入伍年齡的學生的那樣,美國與台灣簽署了防務協議,因此倘若台灣受到來自大陸的進攻時,我們就有義務保衛他們。

兩次鴉片戰爭(1839至1842年,1856至1860年

這是兩場什麼樣的戰爭?在19世紀初以前,英國花費大量白銀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茶葉。英語的「tea」來自於福建方言中「茶」的發音。英國人從福建出口他們的產品。然而,中國並不需要英國銷售的任何商品,從而導致貿易極不平衡。精明的英國商人促進了鴉片的吸食。他們在英國控制的印度種植鴉片,然後賣到中國。為滿足在中國的英國商人的需求,成立了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也就是如今的滙豐銀行。這解決了英國的貿易問題,但在中國卻引發了毒癮危機。當中國試圖執行反對鴉片進口的法令時,英國以「自由貿易」的名義開戰作為對前者的回應。在技術上更加先進的英國軍隊擊潰了中國人。作為鴉片戰爭的結果,一名西方外交官直白地指出,中國「被瓜分為成了多個勢力範圍」。英國和其他歐洲大國迫使中國接受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允許這些國家分別統治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同樣是在這個時期,香港被「租給了」英國。

這段歷史放在現在為什麼重要?因為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的「百年國恥」。就像一個在小學時受到欺侮的成年人,中國仍然對他國正在擺布它或試圖奪走屬於它的東西的任何事情,甚至是跡象感到憤怒。我們仍能感受到英國對香港殖民統治的後續影響。儘管在1997年歸還給中國,但很多香港人(通常對說英語或廣東話感到舒適)仍將湧入香港的說普通話的大陸人稱為「蝗蟲」。

太平天國(1850至1864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利引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是一個由非正統的中國基督徒形成的組織,該組織的領導者是一名自稱為「耶穌弟弟」的男子。該組織尋求在地球上建立一個烏托邦式的天國,數百萬太平天國成員發起反政府叛亂。叛亂最終被鎮壓,但在此之前雙方共損失2000萬人,不僅因為戰爭,還因為與衝突有關的飢餓、疾病以及犯罪。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感受這個數字,我可以告訴各位——目前紐約州的人口就有約2000萬。

這段歷史為什麼重要?西方對宗教的態度是在宗教改革後,由歐洲的宗教戰爭的經歷塑造的。在數個世紀殘酷的宗派暴力活動後,西方人開始認識到宗教自由和包容的重要性。約翰·洛克(1632至1704年)對美國的政治哲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論宗教寬容》中對西方對宗教的這種看法進行了典範性表述。相比之下,太平天國卻讓中國領教了允許宗教運動發展壯大的危險。結果,西方人認為這是對基本人權的侵犯,而很多中國人卻認為這是一種阻止可能變得極為危險的運動的合法舉措。

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本網注)(1937至1945年

第二次中日戰爭的起源也許可以追溯至日本德川時代(1603至1868年)的末期。這是一個日本和平與繁榮的時期,但在此期間,幕府將軍通過鐵拳統治日本並宣布與外國的接觸是非法的。這種孤立主義在1853年時突然結束,當時美國海軍將領馬修·佩里率艦隊抵達東京灣,要求日本簽署貿易條約。遭到了日方拒絕後,佩里開始向港口的建築物任意開炮,直到日本人改變看法。雖然日本與現代西方的第一次接觸與中國一樣具有災難性,但日本能夠以快速的近現代化作為回應。中國和日本的回應方式不同的原因是複雜的,但卻包括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日本,近現代化被描述為「恢復」反對幕府將軍的明治天皇的權威,而不是大規模地推翻社會等級。張戎所著的非常易讀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一書探討了中國近現代化的努力。

在世紀之交之前,日本就已經擁有近代化的陸軍和海軍,這令日本能夠在第一次中日戰爭(甲午戰爭,1894至1895年)中輕而易舉地擊敗中國。作為這場衝突的結果,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後來通過在日俄戰爭(1904至1905年)中獲勝,贏得了西方大國的尊重。日俄戰爭令日本控制了中國東北。在一戰結束的時候,作為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的獎勵,日本在中國山東得到了德國之前所享受的特殊的經濟和政治特權。中國也在協約國一方作戰,並得到承諾稱德國的特權將被完全撤銷,因此中國理所當然地感到憤怒。日本最終在1937年挑起全面侵華戰爭。

這段歷史現在為什麼重要?在中國,在任何一個夜晚,你可以打開電視,就一定可以找到有關抗日戰爭題材的電視劇。政府希望將此舉作為一種激發愛國主義的方式,而這並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人們即便立場不反日,也會承認日軍在這場戰爭中所實施的殘酷行為。在丘培培教授的《日本帝國的性奴隸:中國「慰安婦」的證詞》一書中,她為後世記錄了中國女性遭到日本士兵強姦以及被迫為日本士兵賣淫的經歷。由於此類歷史背景,任何中日糾紛在重要性上都被放大了,無論這些糾紛是有關誰擁有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還是有關日本在其教科書上承認其軍國主義過去的意願。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國家利益網站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719/58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