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禍國殃民林毅夫 慘遭習近平拋棄?圖

作者:
當中共領導人反覆提及某事時,一般總是一個比較強烈的信號。這次的「供給側改革」也是如此,部分財經學者給予熱捧。許多朋友問我為何一再批判林毅夫,難道林毅夫有那麽大能量,真的是他導致中國改革誤入歧途?我說:林毅夫只是在皇上瞌睡時遞枕頭的太監而已,他決定不了任何方向,但他能夠被用來迷惑大眾。他就是經濟學界的郭沫若。批判他,實際是批判他背後的勢力。我們終將回到正確的道路。習近平、李克強所提的「供給側改革」,值得肯定。

近期,最熱的一個經濟詞彙應該是「供給側改革」了。習近平李克強半個月內數次提到「供給側改革」。分別是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在APEC會議上。

當中共領導人反覆提及某事時,一般總是一個比較強烈的信號。

每當中共領導人提出什麽理論,總有一幫中國「學者」跟在後面唱讚歌。這次的「供給側改革」也是如此,部分財經學者給予熱捧。不過,在百姓層面,在網絡上,並沒有掀起熱潮,因為「供給側改革」這個詞彙太不口語化了。60年來,中國人習慣了「白貓黑貓」這種語言。

而且,在許多中國人記憶中,「保障供給」是中共1940年代的詞彙,也是1960、1970年代計劃經濟色彩的詞彙。

實際上,供給學派是個流行於世界的理論。中國經濟學界雖未曾大規模流行供給學派,但中國改革,卻是從「供給側」開始進行的。1970年代末的農村聯產承包、1980年代的企業承包,都屬於供給側改革,雖然此供給非彼供給,與供給學派沒什麽直接關係。

大約從1995年以後,中國的改革走向了需求側。這是因為凱恩斯理論在中國的流行。凱恩斯理論是為中央集權量身定做的,受到中國政府的青睞是遲早的事。

凱恩斯學說屬於需求學派,這一學派認為應該時刻刺激需求,從而帶動經濟發展。與之對應的供給學派認為:供給創造需求。遺憾的是,後面這個說法很難讓一般人聽懂。

中國經濟的集權性質,最後必然導致走向凱恩斯主義。在中國,以凱恩斯學說來行走江湖的代表,是林毅夫。林毅夫能迅速躥紅,是因為他找准了中共領導人的喜好。林毅夫的法寶是3項:以「後發優勢」為旗幟,以政府投資為手段,以唱讚歌謀取利益為目的。

需求學派最終必然走向「以政府投資來拉動GDP」,也就是,為GDP而GDP。我們來看其理論鏈條:消費產生需求,需求拉動生產——人們不願意消費,生產勢必陷入停滯——生產一旦停滯,就業就出現問題——為了拉動生產,就要刺激需求——百姓無錢消費,就由政府來替百姓花錢。

所以,我們就看到,林毅夫在各種場合大講「政府投資,拉動經濟」。這一理論深受官員們的歡迎。政府代替百姓花錢,其實就是把錢交給官員去花。官員的錢來自國庫,所以就要拼命提高稅收,國富民窮。政府稅收再高,也滿足不了官員花錢的欲望。怎麽辦?那就濫發貨幣嘛。

林毅夫天天鼓吹中國經濟還能高速增長20年,所謂高速增長,指的是年增長率7%以上。

凱恩斯主義「為消費而消費」的思想,在中國必然成為林毅夫等人的「為增長而增長」,可以說是極其荒誕。正是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中國才出現了許多無效生產、劣質生產;為了保增長,又拼命不讓企業倒閉,最終,幾乎所有的產品都低水平過剩。百姓不願套腰包了,即便想掏,腰包里也沒錢了。而為了保增長,政府增發了無數貨幣,除了導致通貨膨脹,並未改善產業結構。

這麽高的增長率如何維持呢?僅僅依靠凱恩斯學說的政府投資拉動,也就是政府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嗎?眼看死路一條。於是在2013年左右,林毅夫開始大肆宣揚「超越凱恩斯主義」。一個「超越」,不僅把凱恩斯樹立為正確形象,還彰顯了自己更高的追求。

其實,對凱恩斯主義,我們需要的是拋棄,而不是什麽超越。

2015年,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已經不可能。貨幣的濫發之路也實在是無法進行了。新一屆政府不再需要林毅夫。

許多朋友問我為何一再批判林毅夫,難道林毅夫有那麽大能量,真的是他導致中國改革誤入歧途?我說:林毅夫只是在皇上瞌睡時遞枕頭的太監而已,他決定不了任何方向,但他能夠被用來迷惑大眾。他就是經濟學界的郭沫若。批判他,實際是批判他背後的勢力。

我們終將回到正確的道路。習近平、李克強所提的「供給側改革」,值得肯定。

目前大家所解釋的「供給側改革」,僅僅是「淘汰落後產能」。這太淺薄了,這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真的有決心,就應該具體學習供給學派,提出新的思路:1,降低稅收。供給學派有個著名的拉弗曲線說:稅率上升到一定階段,稅額反而減少。這個對於以稅收為核心的中國各級政府都是有吸引力的。2,不鼓勵揮霍,提倡適度消費。3,不能濫發貨幣,要鼓勵儲蓄。

中國真的能接受供給側理論?真的能拋棄禍國殃民的「投資拉動策略」?且待觀察。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129/65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