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降准預期為何一再落空?讀一下習近平、樓繼偉的新年文章

市場預期的中國貨幣寬鬆再度延後了。12月最後一周,市場對中國央行的降准預期再度落空。

事實上,不僅市場期待的降准遲遲未能兌現,而且央行公開市場貨幣投放量也明顯萎縮,反映寬鬆預期明顯延後。自11月以來,寬鬆貨幣政策已經連續兩個月缺席。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分析師周霞、顧瀟嘯等表示,由於貨幣寬鬆屬於典型的刺激需求側的政策,而非目前政府大力提倡的供給側改革,因而寬鬆貨幣政策的一再缺席,「預示著我們可能需要降低對未來貨幣大幅放水的期望」。

高層對於大幅度貨幣寬鬆這種強力刺激政策似乎也並不提倡。以往的實踐證明,大規模貨幣寬鬆會帶來很多遺留問題。關於這一點,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求是》雜誌2016年第一期發表的文章中也有所提及:

特別要強調的是,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不是新一輪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發展方式、靠強力刺激抬高速度實現「兩個翻番」,否則勢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將會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我們不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要考慮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方式。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這其中有全球性、階段性因素的影響,但根本上是結構性問題。比如,當前經濟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工業增長下滑,而工業下滑主要是產業結構不適應需求變化、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採取果斷措施化解產能過剩,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十三五」時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窗口期。如果不注重轉方式調結構,只是為短期經濟增長實行刺激政策,必然會繼續透支未來增長。

習近平進一步指出,

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要下大力氣破解制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主要是:第一,轉方式,著力解決好發展質量和效益問題;第二,補短板,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第三,防風險,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在於改革。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求是》雜誌2016年第一期發文指出:

我國在「三期疊加」階段,遭遇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本邊際效率下降、槓桿率較高等結構性問題。依靠要素投入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總會遭遇瓶頸。未來要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重構經濟增長新動力,而這背後的關鍵是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供給側改革。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103/67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