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英媒:發自北京的照片 透露了一個「災難性」消息

點此看大圖片

10年前撰寫《臥底經濟學家》的蒂姆,2月17日在《金融時報》撰文表示自己對中國空氣污染的憂慮。圖為北京空氣污染照片。(金融時報網頁截圖)

10年前撰寫《臥底經濟學家》的蒂姆,2月17日在《金融時報》撰文表示自己對中國空氣污染的憂慮。他開篇名義:「發自北京的照片已經說明了一切:那裡的污染是災難性的。」

參照英國倫敦治理空氣污染的經驗,蒂姆2002年曾樂觀的在書中說,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富裕,中國城市空氣的污染會不斷改善。但是,現在他認為自己錯了,他為自己誤導了讀者而不安。

蒂姆在文章中分析,北京糟糕透頂的空氣品質沒有改善的原因有三:首先,中國還不富裕,還處於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增加空氣污染的上升階段;第二,中國並非一個民主國家,削弱了公民要求更清潔空氣的權力;第三,中國是工業製成品主要出口國,而且把其他國家的許多污染工廠搬到中國。

2011年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截至2008年,已開發國家從開發中國家淨進口的商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排放約16億噸二氧化碳,占全球總排放量的5%左右。蒂姆解釋說,「顯然,這種能源密集型製造活動很多都在中國進行」;此外,中國還要生產供國內使用的鋼鐵、水泥以及燃煤發電。

江澤民時期片面追求GDP經濟模式的危害

蒂姆10年前研究中國經濟,正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主政時期,極端發展GDP是中國經濟的特點。當時,外界的經濟學界已經對中共江澤民當局的片面經濟發展危害提出警告,但並未引起重視。

據《江澤民其人》一書中對江澤民治下中國經濟亂象的分析,由於中共官員盲目追求經濟增長,中國經濟一直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效益並沒有得到提高,作為主體的國有經濟虧損狀況一直沒變。2000年中國萬元GDP能源消耗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這樣的經濟增長,是無法持久的,也是世界和後代子孫都無法承受的。

當時權威雜誌《經濟學人》認為,中國經濟投資過度,投資占GDP比率高達40至45%,沒有一個經濟體可以承受。《經濟學人》還說,如果投資者是用自己的資金投資,中國那些過剩的水泥廠、鋼鐵廠及汽車工廠等,可能不會被興建。

有分析說,在江澤民時代後期,1999到2001年,各類腐敗導致的經濟損失,占中國GDP總量14.5%—14.9%。正是中共的這種機制,使得制定政策的權貴集團,從中找到巨大腐敗空間。

2015年3月,央視前主持人柴靜製作的《穹頂之下》記錄片,揭示了中共治下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領域,以及鋼鐵、水泥等建築行業對空氣污染的「貢獻」。有分析指出,恰恰是這些領域,都掌控在以江澤民為靠山的「石油幫」、「煤炭幫」等利益集團手中。外界評論,中國的污染問題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中共體制問題和道德問題。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220/69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