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作者:

中國經濟進入衰退期,相信沒有人會提出異議,但如何面對,則眾說紛紜,以筆者認識大陸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朋友,大致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早已看透中國經濟底蘊的精英,他們早於2012年十八大前後,把資產、家人、親屬、情人等等,通通轉移至歐美國家,待自己在大陸收拾殘局或賺取最後一分錢後,隨時揚長而去。

第二類是一般的中產階層,他們仍然沉醉於資產泡沫虛幻之中,每天盯著自己資產的價位,夢想著天堂般的生活,但他們始終有同一個目標,就是終有一日,可以到歐美落地生根,因為那裡才能世世代代保存他們的財富。

第三類,亦可能是占最大部份的,就是真心相信中國夢的實現。

不少中國境外(包括香港)人士,跟大陸友人談起中國經濟問題時,對會否爆發經濟危機,通常會各持己見,大陸朋友總會回敬一句:「國家會讓我們經濟倒下麼?不可能!」

近兩年,中央政府向國民大派定心丸的方法,其實只有兩套邏輯,一是巨量的外匯存底,二是內部經濟仍以國家主導,政府有無限權力和財力調控經濟,這些說法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始終解釋不了,為何過去三年地方經濟仍然不受控地拾級而下。

觀察中國經濟,盲點何其多,先不說經濟數據的水份,很多人把眼光,只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這類一線城市,但其實這些紙醉金迷的地方,只能作為中國經濟的櫥窗,或是財富的避風港,要看真象,就必須走出這些櫥窗都市。

如果東莞的衰落,可以解說為實體經濟轉型,那蘇州作為中國外資製造企業的最大聚集地,過去幾年斷崖式的衰退,或許更能說明中國的困境。

2011年蘇州的工業總產值是3.33萬億,增幅為17%,但之後一年,增幅突然跌到3.5%。雖然蘇州政府不斷喊出口號,政策推陳出新,但一直沒有起色,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是零增長。

蘇州這個地方算是老老實實公布了數據,其他地方就不斷以放「衛星」的老方法,掩蓋殘酷的現實。作為過去十年中央全力經營的天津,2015年公布的GDP增長率為9.3%,但只要看看細帳,就發現了天大的笑話,各項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基本上呈現顯著下跌的趨勢,手機產量下跌21%,電腦產量下跌11%,液晶電視下降9.1%,光伏電池下降12%,頂著天津半邊天的新興電子產業基本處於淪陷狀態。9.3%增長從何而來,大家心照不宣。

再看最近頻頻出現地王的南京,明明工業資料是零增長,都能宣布有9%的增長率。還有一個違背常理的數據,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收入有1.1萬億,較2014年下降5.3%,最諷刺的是,2015年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繳納的總稅額卻有1580億,較2014年大幅提高14.7%。收入顯著下降,稅負大幅上升,這種情況,如果硬說不是數據造假,那就說明我們已回到遠古皇朝橫徵暴斂的年代了吧!

這類荒謬絕倫的數據,只要稍為翻查各地方政府的帳簿,俯拾皆是。

下次跟大陸友人爭論中國經濟,不需要高深的經濟理論、不需要驚世偉略、更不需要虛渺的意識形態,只要運用基本邏輯思維,拿出數據,便能一目了然。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704/76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