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中國女生被英國男友暴打致死 真相更可怕

據英國媒體報導,畢西西1992年出生在南京,15歲就被家人送往英國求學。事發前,她正在英國威爾斯卡迪夫城市大學國際商務管理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2015年4月,畢西西認識了在酒吧工作的喬丹·馬修斯,隨即陷入愛河,不久兩人便搬到了一起。據這起案件的檢察官保羅·劉易斯透露,畢西西不僅負擔房租,而且會支付各種帳單,還為心愛的男友買了一輛車。

畢西西找到了愛情,但是學業逐漸荒廢,不僅經常缺課,而且多次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作業,以至於被學校通知補考和重修學位。而在這背後,喬丹的影響非常不好,據說他經常強迫畢西西曠課。

更嚴重的是,在這段感情中,源源不斷付出的畢西西遭到了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傷害。喬丹是個控制欲極強的人,他經常毆打畢西西,說她沒用。「為愛低到塵埃里」的畢西西則變得卑躬屈膝、沉默寡言、唯命是從,體重也降了不少。

他自稱控制不了自己
 


法庭展示了畢西西與喬丹之間的聊天記錄,其中喬丹說:「事情很明白,我有ADHD,寶貝,當你做這些我讓你別做的事情時,這就點著我了,我控制不了自己。」

喬丹只承認過失殺人,將自己的粗暴行為歸因於ADHD。這又是什麼鬼?

北青菌(微信ID:beijingqingnianbao)請教了一下專業人士,所謂ADHD(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其實就是過動症。查詢中國注意缺陷障礙組織公布的信息可以發現,成人ADHD的症狀標準包括:情緒不穩定、發脾氣、衝動、人際關係受損或不能與人長久相處等等。

喬丹說,自己是空手道黑帶,但其實自己並沒有(外人所想的)那麼強悍,自己很意外竟對畢西西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傷害。他還表示自己之前從來沒有打過女人,並認為這種行為很噁心,也從來沒有對女朋友動過粗,唯一一次動手還是為了抓住她以免被公共汽車撞到。

看到這裡,北青菌除了憤怒,只能是呵呵。喬丹的這番辯護是真的嗎?媒體曝光出的案情細節卻是另一番景象。

細節兩次將女生扔飛
 


在畢西西死亡前一天,她曾前往倫敦見朋友,朋友在她的臉上看見了不少傷痕。後來畢西西回到卡迪夫,喬丹去火車站接她,兩人一起回家。喬丹說此時他在女友的手機上發現了一條約會網站的信息,信息來自於一個叫Ben的男人,於是二人發生了爭執。

檢察官在庭審中表示,證據表明,畢西西在家中死於喬丹的毆打,並曾長期遭受殘忍的傷害。畢西西的驗屍報告顯示其身體遍布傷痕,一名參與其中的專業人士發現了多處肋骨骨折康復後的痕跡,其中一些就發生在她死亡前幾周,同時她的下顎部也有骨折現象。

喬丹說當天他問畢西西那個Ben是怎麼回事兒時,畢西西開始閃爍其詞。隨後他跟著女友進入客廳,並問:「你到底做了什麼?」此時,他變得憤怒,並雙手推了畢西西一把,隨後又抓著她的頭拖到了臥室門口,然後像扔東西一樣將女友扔向臥室。

畢西西的身體被臥室門框彈回來後,表示自己的胳膊疼得要命,但這並沒有制止喬丹繼續施暴。當畢西西不再說話,喬丹再次施暴,這一次她的身體撞到了衣櫃。喬丹說自己此刻本來想把畢西西扶起來,但是一想到她之前說過的一些話,便不斷用拳頭打她。施暴後,喬丹看到女友身上的傷痕又感覺內疚,於是便不斷親吻它們……

結局直到次日才被送醫
 


英國媒體說,當晚有鄰居聽到畢西西和喬丹之間數次發生爭執。其中一人聽到喬丹大喊:「你為什麼逼我這麼對你?我不想這樣,但是我不得不。總有一天我會殺了你。」隨後這個鄰居聽到畢西西哭著說「ldquo;對不起」。

第二天早上8點半,喬丹撥打了緊急電話,要求火速派來一輛救護車。他對接線員說,我們昨晚發生了一些口角,我是ADHD患者,我打了畢西西幾次。我們挺好的,她一直在和我說話,後來她睡著了。我對畢西西做了一些真的真的很可怕的事情,她現在呼吸很困難,我對她做了心肺復甦,她有反應。在庭審公布的電話錄音中,喬丹一邊哭一邊說:「我想我傷到了她的肋骨。」

急救人員很快趕到,但是畢西西已經停止了呼吸,並且沒有了心跳,隨後她被送到醫院,並於9點半被宣布死亡。

一個美好的生命戛然而止,原因其實並不稀奇:家暴。當然這個詞可能並不完全準確,因為是戀人間的。而且,這種暴力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施暴——悔恨求原諒——原諒和好——再次施暴,是家庭暴力跳不出的循環,並且只會通向一條路:受害者死亡。

跳出循環的唯一辦法,就是當你發現他的施暴傾向時,立馬轉身離開,永不回頭。哪怕他痛哭流涕,哪怕他雙膝跪地,哪怕他口口聲聲沒你不行,也不要幻想你會是治好他暴力傾向的救世主,因為結局,你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女人不是家暴的唯一受害者,男人、孩子、老人……都可能遇到,如果TA打過你一次,你一定要尋求幫助,或者轉身離開。
 

責任編輯: 唐冬柏  來源:北京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210/87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