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川習會後加稅可能性有多大?川普出妙招 中共嚴防卻失守 食品價還飆漲 專家:臨糧食危機

受勞動力緊張和中國工資上漲的壓力,一家向美國出售防彈背心、步槍袋等戰術裝備的中國企業加快了對外的生產轉移。幾年前,它的老闆栗科安就開始考慮將部分生產轉移到東南亞,但沒有付諸行動。

在美國總統川普去年9月宣布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額外關稅後的第二天,49歲的栗科安決定在緬甸為美國客戶生產背心。

由於一半以上的公司收入都依賴美國,栗科安事後覺得他當初的這一決定非常明智。

因為如果川普政府對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沒有一個中國出口商能毫髮無損。隨著中國製造業向外轉移,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直接受益國。

除了越南和柬埔寨,緬甸也成為一些中國企業的首選目的地,因為當地的勞動力價廉且豐富,而且可以根據美國開發中國家貿易計劃,零關稅向美國出口約5000種產品,這是緬甸的另一大優勢。

輪胎製造商山東科邁橡膠集團(ACMEX)在貿易戰開始時已經有一些離岸外包的業務。

大約兩年前,它開始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生產一些輪胎,因為當地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較低,同時可以避開美國的反傾銷稅。

隨著貿易戰而來的新關稅,科邁公司計劃將國外生產的輪胎比例從兩成提高到五成,而且要建立自己的海外工廠,而不是外包給現有的工廠。]

中國食品價格飆漲專家:面臨糧食危機

今年頭5個月,中國農產品的進口端與生產端均出現萎縮趨勢,而在代表需求的食品終端消費領域,卻出現了顯著的價格漲幅。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購買了736.2萬噸大豆,這是自2015年以來5月份最低的進口水平。而2019年1~5月中國大豆進口量為3175萬噸,同比下降12.2%。

日前,微博用戶「數據總站」撰文《大國農業,詭異莫明》,分析上述數據指出,大豆是中國進口規模最大的農作物,其進口量顯著下跌,表面上看來,是今年以來國內的食品需求呈現顯著的萎縮趨勢,與大豆有關的各種原料產品(如豆粕)的價格也喪失了增長性。嚴重的是,中國自身的農業生產也繼續維持萎縮趨勢,土地拋荒現象還在繼續。

據中商情報網報導,2019年1~5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86.6萬噸,而2018年1~5月中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110.9萬噸,降幅達21.9%。

分析認為,中國農民普遍濫用農藥,農藥產量的劇烈下降,只能是農業耕種面積縮小的緣故。另外,小型拖拉機(主要用於農業)今年1~5月份的產量13.4萬台,同比去年同期的20.2萬台,降幅33.7%。這意味著農業機械化、集約化生產的全面停滯。

大紀元時報報導,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的進口端與生產端出現萎縮趨勢的同時,在食品終端消費領域,卻出現了顯著的價格提升跡象。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同比上漲2.7%。其中,城市上漲2.7%,農村上漲2.8%;食品價格上漲7.7%(一般4%的漲幅已經可以算通脹了),非食品價格上漲1.6%。

漲幅最大的四類食品依次分別是:鮮果價格上漲26.7%;鮮菜價格上漲13.3%;畜肉類價格上漲12.5%(豬肉價格上漲18.2%,影響CPI上漲約0.38個百分點);雞蛋價格上漲8.7%。禽肉類價格上漲6.4%;糧食價格上漲0.5%……餐桌上的常用食品,全都處於劇烈的價格上漲之中。

華裔獨立經濟學者冷山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通脹已經開始加速上行,經濟增速也在快速下降,還不能說是滯脹(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但是離這個詞內涵的定義已經很近了。

冷山分析認為,目前中國的農資使用量和農田面積都在持續下降,說明整個農業在萎縮,加上進口糧食的減少,導致整個糧食食品的上游供給減少,加上各種運輸、儲存、加工成本上升,最終導致的就是零售端的食品、水果、肉類漲價,這是主因。

其次,在金融去槓桿和打擊影子銀行資金流入房產的大趨勢下,房子正在失去投資和投機價值,超發的貨幣加上正在放水的貨幣,開始湧入糧食、食品市場,從而推升了水果蔬菜和食品價格的上漲,這是物價上漲的貨幣原因。

冷山表示,目前中國20%左右的糧食需要進口。之所以國內糧食價格還能穩得住,主要是得益於充足的糧食進口,而要維持糧食進口,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外匯充足。所以,一旦外儲耗盡之時,就是中國糧食危機之時。

他說:「如果和美國(的貿易戰)繼續這樣打下去,(中方)貿易的順差會急劇減少,各種天量外債加上外資出逃,中國的外儲將迅速耗盡,糧食出問題也是遲早的事。」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628/130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