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楊建利:近百名美國亞洲問題專家「公開信」之我見

作者:
他們公開信里的一個基本觀點是錯誤的。他們說:把中國當作敵人,製作成敵人,對美國不會有好處的。但沒有誰把中國製作為敵人,是中國從來都是把美國當作假想敵的。即使是在中美關係最好的時期,中國的主流話語體系里,仍然有"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說法,一直都有防止西方和美國在言論思想上對中國進行滲透的措施。中國從來是把美國和西方當作假想敵的。不是說川普政策把中國變成敵人,他們立論的基礎完全是錯誤的。

7月3日星期三,美國華盛頓郵報上發表題為"中國不是敵人"的公開信,該信來自包括前外交官在內的90多位美國亞洲事務專家。他們從7個方面闡明了為什麼把中國塑造成美國的敵人對美國不利,並指出在華盛頓並沒有必須與中國為敵的壓倒性共識。就該信的內容影響和引起的反響,本台採訪了在美國的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始人楊建利先生。

法廣:據說這封信的執筆人是5位,簽名95人,來自學術、外交、軍事和商業界,其中絕大多數來自美國,其中包括了一些歐巴馬及布希政府時期負責中國事務的官員。如果說這些人代表了被稱為"擁抱熊貓派"的美國精英,是否合適?還是過於簡單化?您對他們是否有些了解?

楊建利:把他們描述為"擁抱熊貓派",我覺得過於簡單了。這些人不一定親中國親共,但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他們是中美建交後40年來美中關係政策的主導者,無論他以前是外交官,戰略研究專家,還是中國研究專家。在川普上台前,實際上是這些人主導美中關係政策。

他們的另一個共同特點是:40年來,特別是80年代以來,他們認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了,就像任何共產主義國家一樣,只要老百姓有一定財富,經濟上有一定自由,共產主義制度就摧枯拉朽完蛋了。後來他們就堅信:只要是和中國做生意,和中國保持好的關係,把這個引入正常的國際關係中去,中國就會自然而然變成民主自由國家。

而過去40年可以證實:他們的這種認識和主導的政策失敗了。川普上台後對這種政策進行了修正,開始和中國的貿易戰。但這一貿易戰不僅僅是貿易,還涉及到各個領域,尤其是安全領域。價值觀的衝突基本浮上檯面。一開始,這些學者沒太敢說話,因為川普及其團隊都很強硬,真的做起來了。在去年年底修訂了美國新的戰略白皮書,把中國當作戰略競爭者,而不是戰略夥伴,顯示川普政府對中國政策的轉向是非常堅定的。所以這些人在7月3日之前保持了沉默,至少是集體沉默。

習近平上台後,有兩件大事引發在美國的中國研究學界的極大震動。一是在四五年前,一直親中的學者沈大維忽然轉向,認為中共沒有希望了,他曾經寄予希望的中共黨內改革已經無望了。這一標誌性事件在美國的中國研究學界引發很大震動。二是沒想到過了兩三年後,習近平去年3月修憲取消任期制,把自己變成終身主席。這讓"擁抱熊貓派"基本上不說話了,因為習近平的所作所為已證明我剛才所說的:這派學者官員的理論觀點和政策指導是錯誤的。中國不僅沒有變成民主國家,而且在習近平手裡,中國比80年代還要倒退了,讓這些美國學者官員很難為中國辯護了。在過去3年內,這些學者保持沉默至少未集體發聲。

我看出這些學者的投機性,他們感覺川普非常堅定,所以不敢發聲。但是為什麼他們在今天又發聲了呢?原因又和川普有關:川普在大阪和習近平見面時在貿易戰問題上表現出的那種退讓,尤其在華為問題上的退讓,讓他們感覺到川普會有所鬆動。川普的不堅定性讓他們認為:他們40年來主導的政策還有可能起死回生,所以他們就組織起來發了這個信。

他們這個信在醞釀過程中我是知道的,有朋友告訴了我。在大阪的特習會以後,我們這些認為要對中共政權擴張給予抵制的人也發表公開信。當時有人告訴我們:這些"擁抱熊貓派"也在搞一個公開信。他們看到一個機會,川普政策有可能發生變動。可以說:這些學者,前官員,戰略研究者,都是很機會主義的。

另外他們公開信里的一個基本觀點是錯誤的。他們說:把中國當作敵人,製作成敵人,對美國不會有好處的。但沒有誰把中國製作為敵人,是中國從來都是把美國當作假想敵的。即使是在中美關係最好的時期,中國的主流話語體系里,仍然有"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說法,一直都有防止西方和美國在言論思想上對中國進行滲透的措施。中國從來是把美國和西方當作假想敵的。不是說川普政策把中國變成敵人,他們立論的基礎完全是錯誤的。

法廣:這封信發表時間不久,它在美國引發了什麼反響?是否會引發兩派的進一步爭論呢?

楊建利:兩派爭論是肯定的,他們之所以說:防止中國滲透的觀點還不一定占絕大多數,這就說明他們承認了這是多數觀點。實際上在美國政界在華盛頓,把中國當作最大的安全威脅,基本上是兩黨的共識。他們還會發出聲音來,兩派爭論會繼續,但我覺得最好的能教育他們的人是中共,而不是靠爭論使一方輸掉。從來不是爭論可以使一方把另一方辯倒的,都是事實最後說話。就像去年習近平改掉任期制在政治上大倒退的時候,那些為習近平和中共政權辯護的人一下子就不說話了,有些轉向了。這不是因為辯論使他們輸了,而是習近平告訴他們:"你們輸了"。中共政權未來要做的事情會再次教育這些人:他們所主導的對中國政策是錯誤的。美國目前的對中國政策是正確的,這些人是沒法扭轉這個方向的,我覺得這個轉向會持續二三十年的時間。

出處:法廣

附:華盛頓郵報刊99位美名人公開信:對中國繼續綏靖政策

2019年7月3日《華盛頓郵報》(完整譯文)

親愛的川普總統,親愛的各位國會議員:

作為一個包含了學界、對外政策界、軍界、商界的團體,我們中的絕大部分成員都是美國公民,且多數在工作中積累了深厚的亞洲事務經驗。對於近期中美關係的崩盤風險,我們深感憂慮,我們堅信,這種趨勢無益於美國國家利益,也不利於全球利益。我們當然對北京當局的行為感到不安,並且認為需要對此做出強硬的回應,但我們同樣認為,美國近期的許多舉動對岌岌可危的兩國關係是火上澆油。

以下七點建議代表了我們對中國事務的整體看法、對美國與中國接觸過程中的一些看法,以及為提升美國對外政策效率的建議。以下觀點不代表我們公職的單位或公司,單位公司信息,僅供識別身份之用。

第一,中國近年來的系列舉動,如加強國內管制、加大對私企的管制、違背貿易承諾、影響國際觀點、更具攻擊性的對外政策,等等,是對全世界的強烈挑戰。美國需要對此做出堅定而有效的回應,但現有的對華政策措施,恰恰起了反作用。

第二,我們並不認為應當以全方位的對抗視角,將北京當局視作經濟上的敵人,或視作對美國國家安全的現實威脅;中國並非鐵板一塊,其領導人也並非冥頑不化。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的巨大成就,讓北京當局開始扮演越發具有分量的國際角色,但很多中國官員和精英非常明白,與西方建立溫和務實、真誠合作的關係,對中國有利。美國政府對華採取對抗性姿態將無助於這些聲音贏得與民族主義勢力的對抗。如果能維護好合作與競爭的天平,美國將會與這些中國精英人士形成合力,後者將致力於使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第三,如果美國將中國定義為對手,並嘗試將其與世界經濟脫鉤,將對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產生負面影響,並損害全球各國的經濟利益。美國的對抗性舉措無法阻止中國經濟總量的擴張,無法阻止中國企業占據更多的全球份額,無法阻止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日趨重要的角色。此外,美國很難做到殺敵一千而不是自傷八百。如果美國要求其盟國在經濟上、政治上視中國為敵,將損害我們與盟國的關係,到頭來孤立自己而非北京。

第四,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大國的危險被誇大了。大多數第三國對此並不關心,北京當局也並不清楚此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此外,一個對自己國家的公民封鎖信息的政府,一個強烈壓制宗教少數群體的政府,不會真正得到國際支持,也不會吸引到全球精英。美方對此的最佳反應是,和我們的盟國及夥伴一道,創造更加開放與繁榮的世界,讓中國能夠參與其中。試圖孤立中國的做法,只會增加中國建立更加人本、更加包容的社會的難度。

第五,儘管中國制定了到本世紀中葉建立起世界級軍事力量的目標,但想要成為真正的全球主要軍事力量,還困難重重。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正在侵蝕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長久以來的壓倒性優勢力量。對此威脅的最佳回應,是避免陷入以發展進攻性武器和戰略打擊武器為核心的軍備競賽,不再要求美軍對中國邊境形成緊逼之勢。更明智的做法是,與盟國一道維持戰略威懾,強調防禦能力、區域阻絕能力、彈性反映能力,以及化解對美國(及其盟國)領土攻擊的能力。

第六,北京正試圖削弱西式民主價值觀在全球的影響力,但並不試圖推翻基礎性的經濟和其它要素,中國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也得益於此。事實上,中國體制的延續,高度依賴於其國際參與,以及面對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的行動。美利堅合眾國應當鼓勵中國參與到這個新興勢力更強大的新全球體系中。抱著零和遊戲的心態和北京對話,只會促使對方閉關鎖國或者另起爐灶:這些都有損於西方的利益。

第七,總而言之,美國對華政策的成功,離不開一下因素:與其他國家一道,形成持久的經濟與安全聯盟;對中方見解、利益、目標、行為的準確評估;精確匹配美國及其盟友資源,以達到並獲取政治目標及利益;以及通過強化內功,向全世界重新證明美國模式的優越性。最終,美利堅合眾國的利益,是要通過內部重整、面對全球新挑戰去實現;是要通過與他國及國際組織合作去實現;而不是要通過限制中國的全球參與去實現。

我們相信,這封公開信之所以能募集到如此之多的簽名支持,清楚地表明了華府在是否對華採取對抗性姿態上,並不存在某些人所想當然的共識。

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副教授

傅泰林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原美國駐華大使

芮效儉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史文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美國國務院原助理國務卿董雲裳

哈佛大學名譽教授

傅高義

本公開信由以上五人執筆,下述94人簽署(名單略)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708/131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