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真正大智慧的人 懂得杜絕這四樣毛病!

生活中,人們很容易把聰明跟智慧混為一談。其實,聰明跟智慧是一對孿生兄弟,然而,兩者卻有著本質的區別。聰明,是一種服務性的思維,專為現實服務;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活出來的,是人生大境界。

孔子算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就活出了人生的一種境界。我們先來看看孔子的境界。孔子能夠做到的境界非常難得,叫作「子絕四」,也就是他把四樣毛病在他這兒基本上杜絕了。四絕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毋意」,聰明與智慧的區別

「意」是主觀臆斷,就是事情擺在那兒,沒有什麼真憑實據,拍腦袋一想就說它是怎麼回事。這樣的事孔子基本上不做。聰明人判斷事務,很容易用「意」,而智者才善於「毋意」。

《論語》裡有一個顏回嘗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就連聖人孔子都險些把顏回當成是偷粥者,如果孔子是一個喜歡主觀臆斷的人,就很容易得出顏回偷吃粥的結果,從而冤枉了顏回,幸好孔子克服了內心的「意」,而達到了「毋意」,才使得顏回成為孔子心目中的好學生。

「毋意」,這便是聰明人與智者的根本區別。

「毋必」,何必追求完美

「毋必」,也就是說他沒有抱一種必然的期待,說一件事情必須按照我的思路去走,必然有個什麼結果。

每一個人都會自己奮斗方向和目標,目標和方向恰好如我們射擊的靶子,目標是靶子中心的位置;而方向則是你的「子彈」不要偏離靶子。

一個聰明的人,跟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最終的結局很可能大相逕庭。吳三桂是個聰明人,原本投降李自成,當看到李自成落敗之時,背叛李自成,降清,後來,又感覺到自己能夠稱帝就完美無缺了。

當他的聰明占據了上風,而違背了歷史的規律時,他換來的是自己的一生中最大的打擊,最終死無葬身之地,看來,他只是一個聰明人,卻偏離了方向,不是智者。

曾國藩恰恰是一個大的智慧者,曾國藩自幼就目標明確,高考時,只是最後一名中舉的考生。後來,一個偶然的因素,他創立了湘軍,一個文弱書生,竟然平定了太平天國的叛亂,為大清帝國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不世之功,而成為大清帝國的能臣良將,這是曾國藩綜合能力的體現。

當時,按照曾國藩的能力和勢力,他是能夠稱帝的,他卻沒有稱帝,而是低調地放棄了自己手中的權力,做了一個普通人。他做到了孔子所說的「毋必」,是智者。

這就是聰明跟智慧的根本區別。

「毋固」,根治自己的頑疾

「毋固」,也就是說不固執己見,要真正尊重這個事情的規律,尊重它的變化,然後去找它的客觀走向,而不是固執於心。

楚漢相爭,項羽恃勇輕智,聰明卻無智慧,本來具備優勢的他,燒阿房宮,殺降坑降,殺楚王殺子嬰謀害義帝,無惡不作,而對自己的死敵劉邦則放虎歸山,「固」字充滿了他的血液,這個字把他的優勢都漸漸消耗怠盡,最終成為楚漢相爭的失敗者。

劉邦本是一個酒色之徒,公認的流氓,然而,劉邦卻做到「毋固」,大軍進咸陽,他本人則戒酒戒財戒女色,約法三章,贏得了民心,面對自己手下的能人,言聽計從,一句「如之奈何」,使他品嘗到了「毋固」甜頭,因此,劉邦改變了歷史,成為一代君王,鞏固了漢代幾百年的江山。【微信公號:國學人生】

「毋我」,人生大境界

第四是最難的,就是「毋我」。最後能夠讓自己達到一個渾然忘我的境界,然後去真正完成對客觀事物的判斷。這容易嗎?非常不容易。

孔子周遊列國,四處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卻四處碰壁。一次,孔子跟他的學生們在陳地被圍困,斷糧了。大家好幾天沒有吃飯了,子路控制不住自己,氣乎乎地質問孔子,君子也有貧困的時候?

孔子並沒有因為子路的質問而責難子路,他說,君子面對貧困時,會安分守己;而小人則會為非所歹。

不等子路回答,孔子反問子路,《詩》上說過,既不是老虎,也不是犀牛,卻在野外遊蕩,難道是我們的主張不對嗎?我們為什麼會困在這裡?

子路說,人們不相信我們,恐怕我們的仁德還不夠吧。孔子說,假如有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哪裡還會出現伯夷、叔齊的遭遇呢?

子路大概過於「自我」,理解不了孔子「毋我」,卻是顏回理解孔子,他說,老師的主張是超越時空的,所以,現在天下還沒有容納的地方,雖然這樣,老師仍然在努力,如果沒有一個可行的政治主張,那是君子的恥辱;

孔子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已把生死拋於腦後。

儒學能夠成為正統思想,展示了孔子超越時空的魅力。當時,孔子面對困境,甚至是絕境,信仰仍在,理想仍在,仍然如此達觀,做到了「毋我」,這就是孔子的人生大境界。

有人把「難得糊塗」與「毋我」混為一談,如達到了一種大境界一樣自得其樂,其實,「難得糊塗」是一種小格局,有種自嘲的快感,而「毋我」才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

小格局與大境界

聰明人具備小格局,智慧者才擁有大境界。

禪宗語錄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問答,這是智者聽了就悠然心會的話。

弟子問高僧:我怎麼才能得到解脫啊?這其實是我們很多人心裡的聲音,高僧反問道:是誰綁住了你?弟子又問:何方才是真正的淨土啊?高僧又反問他:是誰污染了你?弟子又問: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的涅盤啊?高僧問他:是誰把生死給了你?

雖然是簡單的幾句話,高僧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就體現在他這幾句話上,我們追求的目標和方向,永遠都是追逐金錢權力,而高僧追求的目標和方向,就在他們建立的哲學的殿堂之上,高僧無名無姓,或許就是一小人物,可他的境界並非「難得糊塗」,而是「毋我」的大境界。。

這樣的對話,其實就讓我們走到了生命的本初源頭上,變得超脫了。那麼,羈絆我們的,不是我們內心的智慧,而聰明才是我們內心的那個鬼。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大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01/133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