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老兵憶往事:決定命運的5分鐘 一念之差天堂地獄

作者:
選擇去台灣或大陸,5分鐘考慮今年的6月25日是韓戰爆發70周年紀念日,88歲的中華民國海軍老兵湯寅山(又名湯富翔)向記者講述了1950年至1954年間,那段動盪的時世中,兩批士兵在同樣的機遇下(自主選擇命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轉向右轉,一念之差、一抬腳之間所帶來全然不同的結局,令人無限感慨。

湯富翔回憶,「1月23日當天,義士從板門店出發,他們必須先進入第一個帳篷,那帳篷有兩個出口,一個指向「台灣(TAIWAN)」,一個指向「大陸中國(CHINA)」,義士可自由任擇其一,無人干預。而後進入第二、第三個帳篷的消毒、洗滌、換裝和進餐等程序,凡選擇去台灣的戰俘,須列隊循序進入編號從1到10的帳篷,而每一帳篷中均配派有一位負責點交的聯軍軍官代表和一位代表台灣負責簽收的海軍軍官(當時所有台灣代表,一律換穿陸軍軍官服裝)。

他們從聯軍代表手中接過名冊,按中文點名並核對人數正確後簽收完成作業,全數義士14,715人中,除了有傷病的96人由唐塋南與高公魯兩位同學與醫務人員護送同日搭機先行赴台外,其餘14,619位義士全部搭乘美海軍派遣之大型登陸艦LST,亦於同日啟航赴台,並於1月27日安抵台灣基隆港。」

1954年萬餘名戰俘到台灣,受到熱烈歡迎。

1954年萬餘名戰俘到台灣,受到熱烈歡迎。

1954年萬餘名戰俘到台灣,受到熱烈歡迎。

前往台灣的反共戰俘由基隆上岸抵台後,被稱為「韓戰義士」,他們在台北市區遊行,市民張燈結彩、夾道歡迎;全台灣各大城市自由鐘,也以敲響23下的方式慶祝,並定1月23日為「自由日」,以紀念這群他們眼中的反共義士重獲自由。他們後來都被編入中華民國國軍,並參加了諸如八二三炮戰的戰役,大多終老眷村。

2011年7月3日,湯富翔護送孫女進入淡江大學夏令營學習中文,順道到台北三峽鎮白雞的榮民之家,會見當年在仁川義士營曾晤見過的老友。他說看到當年的韓戰義士生活在榮民之家,環境優美,生活舒適,且有護理與醫生照料,老人退休生活稱心如意,頗感欣慰。

比起韓戰後回到大陸的6千多名戰俘,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被扣上「叛國投敵分子」、「裡通外國分子」、「叛徒」、「特務」等帽子飽受摧殘、受到嚴厲批鬥的境況,二者的遭遇可說是天壤之別。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227/141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