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善良教育的意義是 教會孩子懂得窺視人性 而不是任人欺負

善良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但善的前提是明智。善是謙讓,但並非軟弱。在如今越來越現實的社會環境中,善良再也不是一個可以讓人稱讚的行為,而變成了一種為人利用的工具,變成了一種任人宰割的軟弱性格。

​不少家長從小教育孩子,凡事懂得謙讓,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有零食大家一起分。甚至還教育孩子,有一些人的行為只是和你開玩笑,讓孩子不要記在心裡。

這種想法就會導致孩子分不清被欺負和開玩笑的區別,明明有的孩子在玩遊戲的途中被別的孩子惡意推阻,但他卻以為是在玩鬧。明明有的孩子就是來搶另一個孩子的東西,另一個孩子卻以為這是分享。

身邊有孩子的父母都多多少少有過這種經歷,原本以為是孩子間小打小鬧的事情,最後發現事實真相有那麼嚴重。這都是平時沒有教給孩子善良是有底線這個道理的後果。

一、善良教育的好處有哪些

1.讓孩子懂得尊重,減少叛逆情緒

一個懂得謙讓的孩子必定是懂得尊重的,而一個懂得尊重的人也會受到別人的尊重。無論是面對比自己年長或者和自己同歲的人,尊重都是一個促進交流的最好的方式。

尤其對於父母來說,很多孩子有叛逆心理的前提就是因為雙方都不懂得尊重。而一個懂交流,懂尊重的父母,必定會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在信任父母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有叛逆情緒產生。

2.心懷悲憫,樂於助人

並不是所有人生來都喜歡幫助別人,有一些人因為怕麻煩自己,所以拒絕了幫助別人。等到自己需要幫助時,卻無人可幫。

當一個善良的孩子會平等地看待每一個人,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會設身處地地想到別人此時有多痛苦,因此願意付出自己的一點力量幫助別人渡過難關。

3.懂得替別人著想

能替別人考慮這種行為,首先是來源於對人的尊重,其次是善良。這個尊重不僅是行為上的尊重,更是心理上的尊重,他們會明白別人心中所想,更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懂得換位思考。

這樣的孩子更能夠適應周圍環境的不同,因為他們從小就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樣,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而面對這種人,一定要求同存異。不能強迫對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但首先要懂得想對方所想。

二、怎樣教會孩子什麼是真正的善良

1.讓孩子懂得是非對錯

善意是需要有前提的,而前提就是懂事明理。一個不懂道理的人所作出的所謂的善良的行為都是愚善,這種善良不僅不會幫到別人,反而會害了真正善良的人。

父母要教會孩子在面對善良的對象時需要從理性的角度分析事情,而不是看誰處於弱勢就去幫助誰,善良需要「窺探人性」,窺探那些躲在表象下的東西。很多人的弱勢是具有偽裝力的,這樣不明是非的幫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助紂為虐。

2.善良不等於軟弱,必要時可以反擊

很多心懷不軌的人願意將別人的善意看作一種軟弱,可以隨意欺凌,而很多受了別人欺凌的人分不清這種行為的意義,有時候會選擇原諒或者遺忘。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善良只給那些值得被幫助的人,有一些不值得別人以善意對待他的人,要麼選擇避而遠之,要麼就在他主動欺凌的時候反擊回去。

這種反擊算正當防衛,而並非是傷害別人。如果自己無法拿捏,一定要選擇告訴老師或家長,讓更有權威的人來判斷這件事。

3.不要輕易否決孩子的善良

很多孩子擁有善良,但也許他們並不懂得善良。他們在看到別人有困難就主動幫助別人,並不會想太多。

如果孩子的行為有任何不妥,家長首先應該否決對方利用善良的行為。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善良,因為父母的一句話,可能就會扼殺孩子善良的本性。

總結

雖然社會現實非常殘酷,但家長應該做好孩子的心性培養,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的人,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只會心性善良行為軟弱的人。只有有底線的善良,才會讓善良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晴媽育兒日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05/146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