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最好的活法:上半生拿得起 下半生放得下

作者:
人這一生,一半靠掙,一半靠扔。

 

人字有兩筆,一筆寫前半生,一筆寫後半生。

前半生忙著播種、生根、發芽,才有後半生的收穫、沉澱、貯藏。

人到中年,行過許多橋,走過許多路,方會明白人生不外乎六個字:

拿得起,放得下。

上半場,懂得爭取,方不負來這世間行走一遭;

下半場,學會放下,才能抓住真正重要的東西。

 

01

前半生鋒芒畢露,後半生握手言和。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西遊。

上半場和下半場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心境。

少年時我們都是孫大聖,鋒芒畢露,桀驁不馴;

漸漸地,我們都變成了沙僧,溫和內斂,雲淡風輕。

50歲這年,高曉松在《半生倏忽而過》中寫道:

「想做的事都一一實現了,心裡的洞也一一補上了。

那些心裡的積鬱了多年的水,也逐漸被陽光蒸發。」

年輕時的他,恃才放曠,恣意張揚,是樂壇出了名的浪子。

對行業大咖的伸手示好視而不見,為了力挺朋友和人在網上互罵。

一張嘴嬉笑怒罵,沒少得罪人。

走到人生後半程,曾經的浪子,終於與歲月握手言和。

面對記者「免費送一句罵賤人金句」的調侃,他只報以淡淡的一笑:

「罵人的事留給年輕人去做吧,好在我也年輕過,該罵的也罵了,再罵也罵不出啥新花樣。

即使教堂真的倒了,搬磚也比罵街更有意義。」

已知天命的高曉松,少了當初的自傲輕狂,卻多了幾分歲月帶來的從容不迫。

年輕時,我們都覺得「人不輕狂枉少年」,我們憤怒,吶喊,絕不服輸,視面子大過天。

行至中年,才終於懂得了人生最曼妙的風景,其實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於是人也慢慢變得柔軟,不再與這個世界短兵相接。

錢鍾書在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時,曾感慨:「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愚妄。」

深以為然。

成長的意義就在於一步步識得乾坤之大,明白個人的羸弱和渺小。

而後,學會內斂,學會沉默,同曾經的一切握手言和。

人生下半場,揮別曾經意氣用事的自己,放下百無一用的面子,才能迎來千帆過盡後的淡定沉著。

02

前半生四海奔波,後半生陪伴家庭。

去年9月,費玉清發文宣布退出娛樂圈:

「當父母親都去世,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

沒了他們的關注和分享,絢麗的舞台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

言辭之間,難掩感傷。

十幾歲便入行的他,在娛樂圈奔波忙碌數十載,連近在咫尺的阿里山都沒去過。

因為工作繁忙,甚至沒來得及出席父親的葬禮,這也成了費玉清永遠的遺憾。

雙親的相繼離開,終於讓他在痛苦中懂得:

生死面前,事業不過是鏡花水月,過眼雲煙。

在台北的最後一場告別演唱會上,一曲唱罷,他哽咽了:

「今晚之後,我會退的乾乾淨淨,不管日後任何事情召喚我,我是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為了彌補過往的遺憾,他選擇了離開 。

人生這場馬拉松,為所愛之人拼搏,一直是我們竭力往前的力量。

可一路狂奔的我們很難意識到,於家人而言,最重要的不過是久一些,再久一些的陪伴。

當你老了,回首一生,會發現真正重要的,並非手裡的財富,而是那些錯過就不再的記憶。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那些前半生錯過的,後半生記得補上。

03

前半生奮力拼搏,後半生善待自己。

前陣子老友聚會,服務員過來問我們要白酒還是紅酒。

一行人異口同聲地回答:「上一壺白開水就好。」

看到小姑娘一臉「懂了懂了」的神情,眾人不禁相視大笑。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一個人不再年輕的標誌,就是身邊隨時攜帶的保溫杯。

每個中年人,都一邊默默接受了這句調侃,一邊在「保溫杯里泡上了枸杞」。

前半生,仗著年輕,吃吃喝喝,觥籌交錯。

願意為了簽一單生意喝到胃部抽搐,願意為了趕一個項目熬整個通宵。

人到中年,目睹過身邊生死的更迭,自己的精力也大不如前,方才明白:

人生的破產往往不是敗於千金散盡,而是敗給了透支健康。

有時候,不得不相信,只有病痛和死亡才是最好的雞湯

網上,一位程式設計師分享過他的故事。

從剛進公司起,他一直是最拼命的那撥人。

上班十年,加班熬夜已經是家常便飯,他也從未覺得身體有什麼不妥。

有一回,連續通宵三天後,他突然腦袋一昏,暈倒在浴室。

事後,僥倖從鬼門關撿回一條命的他,再談起那次危機,感慨萬分:

「醒來以後,老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我永遠都忘不了。」

這場突如其來的病,也改變了他的世界觀。

從醫院回來,他就堅持早睡早起,工作之餘,還給自己報了個私教班。

前半生,我們犧牲了健康,換取家庭的財富。

人生下半場,工作再忙,也別忘了抽出時間鍛鍊身體,業務再多,也別忘了一日三餐。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後,不過一捧黃沙。

04

前半生欲望萬千,後半生學做減法。

很喜歡白落梅的一句話:

「生命應該是一個刪繁就簡的過程,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

弘一法師出身富足,年輕時閱遍聲色犬馬,交友無數,把世俗生活過到了極致。

值聲名最盛之際,他卻悄然轉身,皈依佛門。

此後的二十四年間,一肩梵典,三件衲衣,雲遊苦行。

一簞食一豆羹的生活,在別人看來清貧無比,他卻自得其樂。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年輕時,我們忙於為生活做加法,行萬里路,閱大千世界,交各色朋友,接納新鮮物什。

中年以後,人生就需要適當做減法,給自己留些獨處的空間。

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裡,女主麻衣是一個「囤積狂魔」。

一次地震,她被困在房間裡,在滿屋雜物里扒拉了半天,卻連瓶救命的水都找不到。

此時的麻衣,後悔不迭地感嘆:「多餘的東西會斷送你的性命!」

生命中那些多餘的東西,可能未必要命,但必定會常常擾人煩心。

走過半生,我們和麻衣一樣,都亟待一場身心的「大掃除」。

試著丟棄形形色色的欲望,告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捨棄求而不得的執念。

學會在獨處中與生命對話,不斷豐盈自己的靈魂,而後輕裝上陣,重新出發。

生命本就是一場孤獨的跋涉,無論曾路過多少紛繁熱鬧,推杯換盞。

大幕落下,我們終將脫身離開,獨自一人細數似水流光。

大曾老師寫過一首打油詩:

「生命到頭終作古,繁華歸塵身歸土。多少追名逐利客,一世經營又何苦。」

學做減法,享受獨處,才是人生下半場最應該學會的生存之道。

05

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很喜歡一句話:人這一生,一半靠掙,一半靠扔。

年輕時不知爭取,註定庸碌;中年後不懂放手,皆為困獸。

人生下半場,越走越少的是時光,越走越長的是智慧。

前半生拿得起,拿的是一種氣魄和責任。

後半生放得下,放的是一份智慧與從容。

上半場不缺鴻鵠志,於滾滾紅塵中盡情摸爬滾打;

後半場留一份燕雀情,笑言「一蓑煙雨任平生」。

俯仰無愧天地,內心自在安然。

如此,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Autum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06/146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