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今年的洪水不配上桌

編者註:原文已被刪除。

還記得那篇人人喊打的自媒體文章嗎?《1122萬同胞受災,媒體為何集體失聲?》

這篇爆款文章由近年風評惡劣的「青年大院」團隊操刀。很明顯,這只是一篇博眼球、博流量的文章。

文章火了之後,打臉隨之而來,各家媒體紛紛發起反擊。

新京報說:「野火青年」們,別假裝關心洪災受災同胞了

觀察者網說:收割流量,這家團隊比咪蒙更沒底線

俠客島說:有些人不是眼瞎了,是心壞了

大家說的話都大同小異,核心意思就是媒體一直在報導洪災,只是青年大院們假裝沒有看到。

可是,大家把青年大院批倒批臭之後,我們的洪災報導就真的合格了嗎?

新華社昨天發了一篇洪水報導,讓人大開眼界。

標題:《報告!我是長江2號洪水》

內文:

偷偷告訴你們

我才剛出門

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就快速上漲

……

三峽水庫已攔蓄洪水近100億立方米

相當於攔住了700多個西湖

不過我可算跑出來了

很快就要去武漢了

後面還會去鄱陽湖、洞庭湖和一些支流

不是我嚇唬你們

這半個月來

長江中下游和兩湖地區

水位超警已經半個月左右

……

因為我脾氣不是很好

稍不留神可能就會有山洪內澇

我馬上要來了

……

我想說的是:你不是洪水,你是新華社。

明明那麼多國人在洪災中損失慘重,甚至失去了親人,失去了生命。為什麼國社的「小編」還能有興致跟2號洪水玩cosplay,拿著官方帳號調侃賣萌?

堂堂國社,以如此輕佻的語氣報導洪水,你敢說我們的洪水報導是合格的嗎?

無獨有偶。鄱陽縣委主辦的鄱陽報社旗下公眾號「鄱陽發布」發表了一篇文章,《洪災也不是一個徹頭徹腦的壞東西》。讀完之後,你會發現作者完全是個沒頭腦的噁心東西。

勇士可以嘗試一下,不要吐:

《洪災也不是一個徹頭徹腦的壞東西》

 

我發現,在我們的洪水報導中存在著一種強烈的傾向:洪水虛無主義。

大多數關於洪水的報導,聚焦的都不是洪水造成的損失、傷害,而是抗洪中的好人好事、正能量甚至趣聞。

沒有洪水報導,只有抗洪報導。

除了上面這兩個登峰造極的,每天映入眼帘的消息也都大同小異。光是抗洪戰士及其家屬過生日的新聞都能找出一沓:

辛苦了!一線抗洪戰士做泥巴小草蛋糕慶生

這次是真蛋糕!22歲戰士在防洪大堤上過生日

感動!19歲消防員抗洪一線用棉簽當生日蠟燭:希望洪水早退大家平安

辛苦了!消防員每天抗洪17小時缺席兒子生日,同事偷赴家中幫忙慶祝

抗洪戰士過生日重不重要?對戰士們來說,可以說重要。但是每天鋪天蓋地宣傳這種「暖聞」,意義大嗎?誠實地說,不大。

洪水完全淪為了背景板,其本身的存在、危害似乎不值一提,抗洪中的感人事跡才是重頭戲。我並非暗示這些正能量新聞有假,有些新聞我看著也挺感動的。

但是這些暖聞只能算作洪水報導的配菜、輔料,不是主菜。

主菜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有兩類:

一,一線受災群眾的實際困難、實際訴求。

二,洪災帶來的啟示、教訓,比如水利建設的欠帳,泄洪時機的把控,水文監測體系的完善,等等。

可以挖掘的東西很多,可以討論的話題很多,但是實際上嚴肅的報導和討論太少太少。

前些天,王天定老師發的一條微博我深表贊同,抄錄於下:

央視等官媒上,南方洪災報導數量不算少,但是,洪災到目前的社會關注確實也不高,看微博就能明顯體會到。這是為什麼?想想,原因也不複雜吧。官媒的洪災報導,鏡頭跟著搜救隊員,報導的基本是搜救隊員奮不顧身,被困者悉數得救,被救者感激不盡,無形中,災情的嚴峻、無數被困者的困苦無助,都在媒體視野之外。假如是當年市場化媒體興盛的年代,這個視角一定不會空缺。而真正能夠喚起輿論高度關注的,正是洪災的嚴峻、緊迫,而不是搜救行為的勇敢與成功。

洪水報導完全被抗洪報導壓倒,配菜成了主菜,主菜成了配菜,這是不正常的。

難道今年的洪水都是山東籍的,不配上桌?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人間思想筆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23/148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