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開啟國門的那一刻:高幹出國處處吃驚 笑話不斷

—梁衡:40年前開啟國門的那一刻

作者:
這些高幹出國後諸多不習慣。賓館等場合到處是落地玻璃門,工作人員提醒千萬別碰頭,但有一次還是碰碎了眼鏡。吃冰淇淋,有人怕涼,就有人說:「可以加熱一下嘛。」言談舉止,笑話不斷。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一個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在世界舞台上竟是這樣地手足無措。 生活不適應還好說,關鍵是每天都要腦筋急轉彎。出國前腦子裡想的是西方正在腐朽沒落,我們要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的人。但眼前看到的富足、繁榮讓他們天天感嘆,處處吃驚。

「文革」結束後,1978年中央決定派人出去看看,由副總理谷牧帶隊,選了20多位主管經濟的高幹,出訪西歐五國。行前,鄧小平親自談話送行,囑咐好生考察學習。代表團組成後才發現,20多人中只有兩個人出過國。一個是水利部長錢正英,也就只去過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還有一個是外交部給配的工作人員。

這些高幹出國後諸多不習慣。賓館等場合到處是落地玻璃門,工作人員提醒千萬別碰頭,但有一次還是碰碎了眼鏡。吃冰淇淋,有人怕涼,就有人說:「可以加熱一下嘛。」言談舉止,笑話不斷。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一個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在世界舞台上竟是這樣地手足無措。

生活不適應還好說,關鍵是每天都要腦筋急轉彎。出國前腦子裡想的是西方正在腐朽沒落,我們要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的人。但眼前看到的富足、繁榮讓他們天天感嘆,處處吃驚。

西德一個露天煤礦,年產煤5000萬噸,只有2000名職工,最大的一台挖掘機,一天就產40萬噸。而國內,年產5000萬噸煤大約需要16萬名工人,相差80倍。法國一個鋼鐵廠年產鋼350萬噸,職工7000人;而武漢鋼鐵公司年產230萬噸,有6.7萬人。我們與歐洲的差距大體上落後20年。震驚之下,代表團問我使館:「長期以來,為什麼不把實情報告國內?」回答是:「不敢講。」

代表團6月歸來,在大會堂里向最高層匯報,從下午三點半一直講到晚上11點,聽者無不動容,大呼「石破天驚」。

1984年,我時任中央某大報駐省記者,應該算是不很閉塞的人了。一次回京,見辦公室一群人圍著一件東西看,這是報社駐西柏林記者帶回的一張綿紙,八寸見方,雪白柔軟,上面壓印著極精美的花紋。大家就考我,是什麼物件。當時中國還沒有紙巾這個詞,也沒有一次性這個概念,我無論如何答不上來。

那位記者說:「這是人家公共廁所里的擦手紙。」天啊,我簡直要暈了過去。「老外這樣的闊氣,又這樣的浪費呀!」我把這張紙帶回駐地,給很多人傳看,無不驚得合不上嘴。

不久,我第一次出國到歐洲,飛機上喝水用一種硬塑杯,晶瑩剔透,比玻璃杯還漂亮,喝完便扔。但我覺得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捨不得扔掉,把玩許久,一直帶回國內。喝熱茶時每人一套精美的茶具,喝咖啡時又是另一套咖啡具。機上走廊很窄,空嫂來回更換不厭其煩。該送咖啡了,我嫌面前小桌上的杯盤太多,也為空嫂少洗一套杯具著想,便將空的茶杯遞了過去。不想這位洋大嫂用吃驚、鄙夷的眼光,深深地瞪了我一眼,那潛台詞是:「你這個中國土包子!」我一時羞愧難當,永遠也忘不了那個抽了我一鞭子似的目光。

。。。。。。

歷史證明,國門打開多大,改革的步子就有多大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40年前開啟國門的那一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7/203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