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華仔:道德與自由 拼多多錯在哪?

作者:

經驗而論,我們在諸多話題的討論當中,之所以有諸多分歧,很多時候就是沒有很好的區分「道德」與「自由」。

人活於世,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道德的約束,一個完全不受道德約束的人,我想,應該是不存在的。

人都會在意他人的評價,只是多和少的問題,這也是人的正常需求。

道德觀,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都不太一樣。

中國古代講究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到現代,擁有如此道德觀的人已經很少了。

再如婚姻,有些地區一夫多妻制是正常的;而有些地區,多妻制卻是不道德的,會受人指責。

而且,即使在同一地區、同一時代,不同的人的道德觀也會不盡相同。

比如「二選一」,有人認為這是不道德的,而有些人則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

也就是說,道德觀是主觀的,是每一個個體評判外界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內心秩序的標準。

道德作用的是什麼?

道德作用僅僅適用於杯葛,也就是抵制、不合作。

一個不講信用、撒謊成性的人,我們可以選擇不跟這樣的人交往、合作,把他的話當笑話聽就好。

但從自由的角度來說,只要他沒搶、沒偷、沒騙,他做什麼是他的自由。極端點說,一個人有選擇做「不道德」的人的權利。

自然法認為,一個人只要不侵權,那麼他就是自由的。法律的作用也就僅限於保護人身和財產權以及懲罰侵犯他人權利的行為人。

如果法律禁止不道德的行為,從自然法角度來看,這法律本身就是侵權的。

在上世紀初,在美國,女性穿著太暴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並被法律明令禁止。

甚至對女性的泳裝都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從膝蓋到大腿的距離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沙灘上有警察徘徊,他們的工作就是用皮尺檢查女性身上的泳裝是否符合規定。

如此可笑的法律,最終被廢除。

同樣的,歧視一般被認為是不道德的,但禁止歧視卻是侵權的。

美國到現在還保留著反歧視法案,反歧視法案非但不能保護那些所謂的弱勢群體,反而使這些弱勢群體受到更大的傷害。

如果釐清了「道德」與「自由」的關係,我們再來看看近期發生一些列事情,包括剛剛發生的拼多多事件。

「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楊笠事件、還包括郭敬明於正的抄襲事件,這些事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

如果是正常的道德評判,抵制行為,那倒也正常,畢竟守住了文明的底線。

但是如果呼籲法律進行管制,問題就大了。

這些事件,可能不太符合一般人的道德評價標準,但這些行為本身並不侵權,如果呼籲管制,管制就是限制了人和企業的自由,管制本身就侵權了。

「不道德」和「侵權」孰重孰輕,不言而喻。

再來聊聊拼多多事件。

拼多多一名年輕員工加班到深夜,在回家途中猝死。

猝死、交通事故死亡等等這些意外,對於當事人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但客觀來說,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

不出意外,網絡上一致譴責資本家黑心,剝削工人,不把員工當人看。

這些言論不值得一駁,是受到從小被教育的那套「剝削理論」和惰性思維的結果。

員工和資本之間,從來都是合作關係,只有員工和員工競爭,資本和資本競爭,這是極其簡單的道理。

員工要想提高待遇,只有更多的資本相互競爭,員工待遇就會提高。

像拼多多這樣的大公司,員工擠破頭都要進去,能到拼多多這麼大公司工作的,也不是什麼「底層」,真正的底層,新聞中難以看到。

批評加班的人,沒明白,加班都是自願的,你是願意少一半工資不加班,還是加班多一倍工資呀?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你選擇前者,無非老闆再多招一個員工而已。

但這件事上,拼多多有沒有錯呢?我認為是有錯的,至少在道德上可以對其進行譴責。

錯誤之一,言論不當。

員工猝死,作為公司,明智的做法應該是以死者為大,妥善處理好員工的後事,並照顧到家屬、及民眾們的感情,發表一些安撫情緒的話,而不是發表一些「冷血」的大實話。

錯誤二,撒謊。

雖然言論發出去之後秒刪,但還是被人截圖保存。然而意外的是,拼多多並不對此事進行道歉,而是闢謠說從未發布過網傳的內容。

很快,知乎官方又對拼多多的闢謠進行了闢謠,說知乎有嚴格的身份認證流程和機制,那個截圖帳號就是拼多多官方帳號,並給出了發帖刪帖的具體時間。

這下拼多多尷尬了。

於是拼多多再次回應,說是有人誤用了官方帳號云云,不管怎樣,現在是越描越黑。

就像一個撒過謊的人,即使以後說的都是實話,可信度也會大打折扣,這就是市場的名譽機制在起作用。

從整件事來看,拼多多確實有錯,我們可以在道德上進行譴責,甚至抵制。

但把這件事上升到資本作惡、資本「剝削」工人,實屬無稽之談。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一本正經的華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08/154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