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臨大事而不亂(深度好文!)

「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徹底而有效地去解決問題。」

每臨大事須有靜氣

諸葛亮在《誡子書》有句名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寧靜,是臨危不亂的智慧。

心靜使人理智,在冷靜的觀察中審時度勢,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斷,而急中生智,也只不過將腦中一切無關的事,快速調整為「靜音」狀態,頓時生出化解危難的智慧。

水靜下來才會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靜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細細品味生活。而慢是靜的前提。

堅守內心的寧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見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

翁同龢在一副對聯中也有類似的表達: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有靜氣、守靜心,為的是恢復心靈的清明。

平心靜氣、心平氣和,方能臨大事而不亂,處危機而不驚,專注於探究本質、解析機理,從而抽絲剝繭尋找本質,讓問題迎刃而解。

所謂「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獨立思考很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往往被有意無意地模糊了兩者的局限,被預設了立場,然後打包、封裝起來,餵給我們。

因此,對於任何事情,我們要儘量關注事實判斷,而非價值判斷。因為事實判斷是確鑿的,能夠達成共識;而價值判斷是依賴於視角和立場的,可以有多種解讀。

少用情緒,多動腦。應激的生物本能,會讓人極易受到情緒的擺布。

開心了就要笑,難過了就想哭,這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面臨需要批判思考才能決斷的問題時,情緒就成了最大的障礙。

收起情緒,調用知識,用大腦思考後的結論做決定,而不是興奮/憤怒/懊惱/同情/憐憫......

為何要少用情緒?因為它極易被人掌控,遭人利用,同時還能相互影響。

煽動進而控制人的情緒,可比煽動和控制人的思考,容易太多,它因此成為居心叵測之人常用的手段,這種手段極其廉價,但是又非常管用。

疫情時,謠言滿天飛,很多人只有情緒,看到信息就複製轉發,根本不求證。

人人都有情緒,人人都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但真正厲害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會通過刻意練習,將情緒的影響,控制在一個安全的範圍之內。

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

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本質的思考。

深度思考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做到在第一次對某問題進行思考時就觸其本質,但卻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問與深度思考後獲得精進。

比如,

邏輯學家奧卡姆·威廉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定律:奧卡姆剃刀原理。

主張捨棄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

看過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約翰·杜威的一篇傳記。

那年,杜威還在上小學,夏天班級的蚊子特別多。

老師便組織大家滅蚊,捕蚊網、滅蚊拍、滅蚊藥水......一番大戰之後,蚊子並未減少。

唯獨杜威帶來一把鐮刀,默默清除掉教室後面的一片雜草,不久後,蚊子竟然奇蹟般地消失了。

原來通過細心觀察他發現,雜草叢才是蚊子的來源和藏身之處,只有把雜草清理掉,才能徹底消滅蚊子。

叔本華說:

「一個明智的人就是一個不會被表面現象所欺騙的人,他甚至預見到了事情將往哪一方向變化。」

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徹底而有效地去解決問題。

拿這次病毒疫情的突然爆發來說,其實並不是偶然事件,這是大自然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

每個人都請仔仔細細地看一看自己的人生,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審視自己對萬物生命的態度。

病毒是一種生命的載體,它的出現是為了重新平衡集體意識創造出的物質世界。

當淨化自己的思想,清理我們的傳統認知,審視自己的問題並改善,當我們所有人一起集體轉念,意識到生命就是生命,沒有貴賤之分,人類也僅僅只是生命的一種載體。

我們無權宰殺別種生命體,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我們無權破壞自己的家園生態。

我們是需要自然並賴以生存的物種,我們與萬物真正是連接一體的。

每一個人只有淨化自己的意識與認知,才會真正地幫助到這次的疫情發展,保護好自己的家園。

保持理性,共克時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CHINA公社主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27/155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