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規模將超越美國? 學者:與美國爭霸為時過早

資料照:中國政府組織記者參觀北京一個生產電子產品的工廠。(2020年5月13日)

雖是新冠(中共病毒)疫情的爆發地,但中國經濟在2020年創下了2.3%正增長,其國內生產總值(GDP)也首次突破了100萬億元人民幣的水平,達101.6萬億元人民幣(約14.7萬億美元)。

相較於去年全球產出下跌4.2%、美國GDP衰退2.3%,中國「超車」全球經濟的亮眼表現讓部分經濟學家預估,中國的經濟規模很可能提前於未來5-7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對此,多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經濟學者表示,中國經濟由內需帶動的力道仍然有限,未來能否持續成長還要看其他外銷貿易國的需求,其中包括逐漸出現抗中路線的美國。

據美國政府1月28日所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美國去年GDP雖然衰退2.3%,僅達20.93萬億美元,但其代表內需消費的零售銷售額仍微幅年增0.6%。

對比中國,去年的GDP比重中,出口年增4%,進口年減0.7%,而零售銷售額則年減3.9%,代表中國消費者放心花錢的意願仍不高。

中國人均GDP遠落後美國

學者說,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因此,單單比較美、中兩國的經濟規模,有失準頭。比較有意義的對比數據應是人均GDP,中國去年的人均GDP達1.1萬美元,仍只有美國人均GDP(6.32萬美元)的近六分之一,這代表中國的工業化和開發程度還是遠遠落後美國。

另外,專家說,就產業結構而言,中國的科技製造業也還處於國際貿易之價值供應鏈(value chain)的相對下游或低階製程,因此,在工業化、開發程度和高科技競逐等面向,中國要和美國爭霸,還早得很。

位於台北的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照片提供:邱達生)

位於台北的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中兩國長期爭霸的最主要領域將是:誰是未來高科技的領導者?因為高科技的領導者將擁有較高的附加價值。

他說,若納入附加價值之考量,中國目前對外的鉅額貿易順差可能要打很大折扣。

例如,他說,以高科技5G技術競爭為例,外界一度以為中國投入5G的基礎建設得早、又有國家補貼在支撐,應該具有領先地位。但去年美國一發動科技戰,限制出口使用美國技術的高階晶片,中國馬上陷入技術水平不到位、被勒脖子的窘境。

邱達生說,中國去年若不是靠台灣供給電子零組件,其高科技業的不少出口訂單恐都無法完成。

晶片出口遭美卡脖子

邱達生說:「中國在2020年從台灣進口的電子零組件相較於2019年是增加了大概25%,最主要原因就是,美國一啟動科技戰,一對中國進行管制,它馬上技術就捉襟見肘,必須趕快地備貨,要不然的話,它沒辦法出貨。那你就知道,它做得真的是比較低階的(製程),因為關鍵的技術(在美國手上),它一被管制,它(中國)就整個動不了。」

和中國一樣,台灣受惠於防疫有成和暢旺的電子產品出口,去年GDP也取得了2.98%的正成長,是30年來首度超越中國,也是全球GDP表現最強的經濟體之一。

雖然台灣人口只有2,300萬人,但人均GDP約達3萬美元,也遠超過中國。

邱達生指出,台灣經濟去年之所以表現強勁,是因為台灣在高科技價值供應鏈的位階也無可取代,包括,台灣的半導體業、IC設計、晶圓製造的高階製程、封裝測試的水準都屬中上游。因此,他說,在產能飽和時,台灣仍有餘裕可以分挪一些低階製程給中國,類似於握有關鍵技術的美國將低階製程外移到中國製造的概念,也充分顯現出,美、台、中三方在高科技業所分屬之價值鏈位階的高低。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05/155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