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陳奎德 夏業良: 民主聯盟抗中共的阻力及前路

G7與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重攜手抗獨裁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夏業良教授,經濟學家與政治評論家

一、拜登G7和慕尼黑安全會議演講:重建「聯手抗中」的民主聯盟

1) G7與慕尼黑安全會議

在剛剛舉行的七國峰會和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總統拜登的外交首秀及重返國際舞台成為焦點,他發出的「聯手抗中」的呼籲受到廣泛關注。拜登曾宣布,入主白宮的第一年將召開一個「全球民主峰會」,應對民主國家共同價值觀面臨的威脅。

2)歐洲69名議員聯名要求G7團結對抗中國

中國在國際社會日益咄咄逼人的舉動,已經引發了民主國家的強烈不滿。上月,約70名來自G7成員國的議員呼籲他們的領導人,在G7峰會上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他們在一封聯名信中,指責中國在國際機構中「占據瓶頸位置」(bottleneck positions),並要求G7領導人「避免在人工智慧和5G等技術問題上依賴中國」。在新冠病毒問題上,他們表示,中國在早期階段扣留了關鍵信息,破壞了世界衛生組織;並稱,「為了準備和預防未來疫情的爆發,有必要對病毒的起源和傳播進行獨立調查」。

二、英國倡議成立民主十國聯盟

英國試圖建立5G民主聯盟制衡中國

英國是今年G7的輪值主席國。英國首相詹森希望G7能更強有力地對抗中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等制度性競爭對手,並已邀請印度、澳大利亞和韓國參與預定6月,在英國康沃爾舉行的G7峰會。

D10—民主十國

早在2020年5月29日,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英國首相詹森提議,基於七國集團(G7,包括美英法德日意加七國),再加上印太地區的韓國、澳大利和和印度三國,組建D10(民主十國)俱樂部,來提供針對中國華為的5G替代方案。

英國人的「民主十國」倡議絕非隨意拼湊,而是非常有創造性,通過共同的價值觀紐帶巧妙地整合了地緣政治上的「歐洲-大西洋」體系和「印太戰略」,從而對中國構成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雙重包圍,可謂天衣無縫。即便「一帶一路」在歐亞大陸上左衝右突,也很可能被這個新興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集團牢牢鉗制。這同時也是一個海權國家集團,對一個擴張的陸權獨裁國家的圍堵。

這是一個天才的戰略設想,其出色程度甚至可能超過了擊敗蘇聯北約。而北約儘管是一個由美國領導的軍事政治集團,但英國對其創立厥功至偉,充分體現了英國老練的戰略智慧和高超的結盟技巧。

2020年6月16日,英國智庫Henry Jackson學會的James Rogers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網站發表文章,論證建立D10的必要性,認為現在是時候組建D10來替代G7了,後者在相當大程度上已經喪失了地緣政治合理性。他的理由是,G7集中在「歐洲-大西洋」地區(日本除外),而印太地區正日益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活動的中心區域和地緣政治的主要競技場,因此有必要擴充G7來涵蓋印太地區。

Rogers認為,D10的提議將會對印太地區的三個民主國家(印度、澳大利亞和韓國)非常有吸引力,因為他們由此有機會加入世界上的領導性民主國家行列,共同決定世界事務。

德國和歐盟必須儘快形成明確的「印太戰略」(目前僅法國有),過去沒有切入點。但現在英國的D10提議無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英國在對華政策上的立場日趨強硬,似乎有與澳洲、印度等國成為對抗中共主力的態勢。

2月初,英國負責監督媒體的「通訊管理局」宣布,對總部設立在倫敦的中國大外宣機構CGTN(中國環球電視網)撤銷其廣播執照。我們知道,「中國環球電視網」的前身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外語國際頻道,其倫敦總部負責全歐洲的廣播業務。他們花大錢聘請CNNBBC等西方主串流媒體的記者與主播,政治目的十分明確,就是為中國政府的政策進行粉飾性質的宣傳,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意識形態擴張工具。現在英國宣布撤照,對中共在整個歐洲宣傳活動的布局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作為回應,中共全面封鎖BBC。

現在CGTN準備繞道法國在歐洲著陸。法國媒體專家Philippe Bailly表示,CGTN在法國建立歐洲管轄權並不難,但法國媒體法在歐盟中名列前茅。他說:「CGTN可能會遇到更多問題,這取決於他們播出的內容,以及它是否客觀,而不是誰控制了頻道。」英國通訊管理局去年發現,CGTN在報導香港民主示威活動時,未能提出與北京方面不同的觀點,從而違反了其公正原則。

英國轉變對華態度緣由:

中共用港版《國安法》毀棄《中英聯合聲明》,摧毀香港自治與自由;

180年來英國對香港的感情,港人已成特殊族群:半中半英族群;

北京在新冠大流行中的隱瞞、甩鍋等驚人的蠻橫舉措,且英國首相亦染疫;

中國的惡劣人權紀錄;

在召開的七大工業國(G7)會議上,主辦國英國的首相詹森已經計劃著手制定應對中國的聯合戰略。

在歐洲本土的兩個大國--法國和德國已經表明態度,不願意與美國結盟共同對付中國之後,英國的立場將有可能成為國際社會警惕中共勢力擴張力量的新的希望。鑑於英國與美國傳統上的緊密盟友關係,英國立場的強硬反過來也會對美國造成一定的影響。未來在全球政治格局中,面對中國的崛起,在澳洲、日本和印度之後,英國是否會在西方國家中起到先鋒作用,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2019年12月3日舉行的北約成立70周年峰會上,北約首次表明要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這意味著北約的戰略目標要從專注防俄擴大為防俄遏中,超越「歐洲-大西洋」防務,進而染指印太地區。「民主十國」的倡議,無疑也給北約的戰略轉變提供了絕佳的平台。北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事政治集團,北約劍鋒所指,將給中國造成巨大的軍事和地緣政治壓力。

三、西方結盟抗中共的內部阻力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頻頻與盟友會談,應對中國挑戰。

完全恢復美國的領導地位並不容易,擋在面前的有中國在全球體系中的經濟體量,以及G7國家對美中關係的權衡。

1)德國的兩難:中國作為其最大貿易夥伴

G7中許多國家對中國經濟依存度很高,特別對於在歐盟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德國,中國已經連續四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還是義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專家表示,雖然這些國家正尋求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雙方一旦貿然脫鉤,很難有替代國及時彌補與中國脫鉤造成的損失,這反而威脅這些國家執政黨的地位。

美國過去對歐洲國家加征的關稅仍然存在,這打擊了盟友的經濟,還削弱他們對美國的信任。

隨著華盛頓尋求凝聚盟友挑戰北京,中國也提高了經濟砝碼。例如,在去年底慌忙與歐盟達成投資協議。外界預計,爭奪夥伴的競賽將導致美中關係進一步緊張。

中國更廣泛的戰略是通過各種誘導和獎勵來分化西方,西方民主國家的廣泛聯盟不能不說是對北京戰略的根本挑戰。中國會希望儘快扼殺這一努力,企圖使拜登政府顯得軟弱無力,無法復興跨大西洋合作。

2)英國D10提議在 G7內遭拒

2月19日,G7的線上會議召開後,G7線下峰會計劃於6月舉行。詹森已邀請韓國、印度和澳大利亞作為嘉賓參與,試圖建立「10個民主國家聯盟」(D10聯盟),以制衡和挑戰中國的影響力。但報導稱,由於擔心澳大利亞更深入地參與G7會被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這一提議已經引發了集團內部的反對。如,義大利怕影響與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資金。德國在內的多數G7國家明白,中國對它們採取的經濟手段是重商主義。因此,利用進入他們(G7國家)市場的機會與中國進行合作,作為讓中國減少掠奪性行為的槓桿,符合他們的利益。

其實,雖然一些歐洲盟友不希望承擔對抗中國政策的經濟成本,但其他盟友已經意識到必須儘快應對這一挑戰。如這次習近平主動參加的中東歐年度17+1視訊會議,因6個國家抵制而成11+1,顏面盡失。如果有歷史眼光,歐洲國家應該知道,拖延面對中共挑戰這一現實的時間越長,一個國家的主權所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3)歐盟強調戰略自治和獨立自信,不選邊

美國新總統拜登計劃扭轉川普的政策,前者施加的報復性關稅影響了與歐洲盟友的關係。同時,中國也向歐盟拋出橄欖枝,希望在美歐重建聯盟前奪得先機。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告訴美國之音,歐洲希望表明有能力地應對來自外部的任何威脅,而不是在美中兩國中被迫選擇,作為附屬存在。

他說:「面對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所有歐洲主要國家都進行了反思。現在歐洲至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歐洲需要投資於它的戰略自治和獨立。」

代表27個成員國談判貿易協議的歐盟委員會在新的戰略文件中表示,該集團將成為更「自信」的全球貿易參與者,應對包括氣候變化、單邊主義盛行,以及新冠病毒大流行等問題帶來的挑戰。

作為新計劃的一部分,歐盟希望重振世界貿易組織(WTO),包括恢復其上訴機構,以便各國能夠解決懸而未決的爭端。歐盟還希望進一步發展在世界各地的貿易,加強與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夥伴關係。

4)歐盟應對中國的總方略:經貿歸經貿人權歸人權

對歐盟而言,儘管存在價值觀的分歧,但北京卻掌握了經濟實力的砝碼。在世界其他地方仍艱難應對新冠大流行之際,中國經濟目前是主要國家中增長最快的。

這份貿易戰略顯示,中國作為經濟強國的崛起是促使歐盟宣布其貿易戰略的第二大推動力,僅次於全球化。

文件寫道:「確保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承擔更多的義務,並同時處理其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造成的負面溢出效應,將是歐盟重新平衡雙邊貿易關係的核心。」

歐盟稱,與中國締結的《全面投資協議》是平衡雙邊貿易關係的重要步驟。

5)批評與爭議

雖然北京對歐盟做了前所未有的大讓步,但批評者指責中歐《全面投資協議》仍然沒有充分考慮到勞工權益和人權問題。

該協議仍需歐盟議會的批准。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Herrero)對美國之音說:「投資協議的範圍有限,並沒有真正讓天平偏向歐盟。這可能讓中國收購更多的歐盟戰略性高科技公司。」

歐盟委員會在倡導新方針的同時,還必須考慮中國對歐洲貿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洲第一大貿易夥伴。

雖然歐盟正尋求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雙方一旦貿然脫鉤,很難有替代國及時彌補與中國脫鉤造成的損失,這反而威脅這些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所在執政黨的地位。

6)其實更關鍵的問題在於,中共並沒有切實履行協議的歷史記錄。

從中國對加入WTO協議條款和對中英聯合聲明條款的履行來看,是完全不值得信任的。

無疑,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侵略性日益加劇,帶來的經濟收益會隨之下降,安全問題將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對歐洲言,安全比和中國的經濟關係更重要。人們相信,當默克爾從總理離任後,歐盟總體上會更多考慮安全。

四、美歐英日澳印聯盟抗中的前景

歐盟對華立場日趨強硬向美國靠攏

關鍵是,美歐能否合作?

歐盟在新戰略中暗示,雖然中歐貿易量巨大,但美歐共同的價值觀仍然是考量的主要因素。

這份文件寫道:「跨大西洋關係深植根於共同的利益和價值觀,美國新政府提供了一個機會,共同致力於改革世貿組織,包括通過加強其解決競爭扭曲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歐盟新政策發出了偏向華盛頓的信號,但能否實現還有賴於更多的因素:

1)美歐能否達成一個全面貿易協議。

2)備受歐盟倚重的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於2019年停止運作,因為美國對新法官的任命存在異議,美國能否排除該障礙。

3)雙方可能的爭執還在於,歐盟不會像美國過去那樣要求與中國脫鉤,這點拜登政府已同意。

4)美國會期望歐洲在安全政策重要領域上為其減輕負擔,首先就是軍事責任的分攤。德國雖然大幅提升軍費,但仍與北約設定的國民生產總值2%的目標相去甚遠。

5)對歐洲國家而言,重要的是拜登對氣候協議等國際協議的認可,以及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合作意願。

總體來說,在地緣政治上,在人權領域,在軍事領域,美國與歐洲以及西方各國重疊性很高,北約甚至可以稱為美國的"歐洲支柱"。

五、從近期看,習近平政權不可避免的倒行逆施是推進重建民主聯盟最主要的動力

習近平因為其自身的政治利益,不得不把強硬愚蠢的外交政策一條路走到黑(對歐盟的讓步已經是他最大讓步,香港、台灣、新疆、南海等問題他不可能讓步),必將激發所有西方國家不得不聯手應對,這是實現英國D10民主十國聯盟的最大動力。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中國透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28/156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