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為什麼你總是在類似的人和事上反覆栽跟頭?如何擺脫「死循環」?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可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人的跌倒都是在同一個地方重蹈覆轍呢?

人們之所以會在同一個地方一直栽跟頭,那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嘗試著去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一直將自己限定在死循環里,是沒有辦法進步的。

那什麼是死循環呢?人之所以能跌進死循環的陷阱,都是因為「稀缺思維」的存在。直白一點解釋稀缺思維,那就是你越缺少什麼就越專注什麼。

塞德希爾穆萊納爾曾在《稀缺》一書解釋過這個詞:「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緊急的事情上,並將其他事物排除在外。這種專注會讓人們從稀缺中獲益,也會讓人們獲得『專注的紅利』。」

由於「目標抑制」的作用,人們在專注於某項重要的事物的同時,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專注也會導致管窺,讓人們的視野變狹窄,從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稀缺的思維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將一些不好的想法強行植入我們的大腦,我們只能專注於我們缺少的東西。沒有一個寬廣的視野,人們很難保證下一次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其實不管是哪方面的稀缺思維,都會給我們帶來心理負擔,從而影響我們的思維效率,正所謂好了傷疤忘了疼,用的依舊是以往固化的觀念。

一個人之所以會對某些人和事情重蹈覆轍,多半都是因為記吃不記打。

到底還是因為當時的跟頭摔得不夠疼,如果疼痛沒有造成刺激性的信號以及我們主觀上經常的記憶,最終這種疼痛就會被我們大腦遺忘。

如果我們沒從過去的失敗中找到教訓,還是因為這次的教訓不夠深刻。如果沒有付出慘痛的代價和難以忘記的陰影,人們很難徹底長記性。

可是人真的只能從代價中學會成長嗎?

成長中的痛,可能是一輩子的傷,就算我們不會再栽跟頭,那也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傷害。有些代價是我們承擔不起的。

因此,不要僅僅依賴教訓帶給我們的警醒,人應該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擁有一顆理智清醒的頭腦,才能保證自己不再重蹈覆轍。

陳中在《復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一書中,向讀者解釋了復盤的意義。

所謂復盤,其實就是一種學習方法,將我們之前做過的事情在腦海中重演一遍,並且試圖找出當時做這件事情的思維方式和目的原因,長此以往,我們便可以對一些曾經做過的失敗的事情找到規律,並且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吾日三省吾身,經常自省,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在這本書的作者陳中看來:

「對於復盤來說,回顧、反思、探究、提升,一個都不能少。回顧就是回顧整個過程;反思就是反思事情原因;探究就是探究規律;提升就是提升做事能力。回顧、反思、探究,是復盤的動作;最後,提升,是復盤的結果。」

復盤,可以幫助我們少犯一些相同的錯誤,在思考類似的事情時擁有標準參考的能力。你只有知道自己曾經的思維模式以及行為發出的前因後果之後,才能保證下一次做選擇的時候不會盲目。

我們的大腦也是很會偷懶的,它會根據以往的行為經驗得出判斷,你不加以思索,不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大腦便會自動生成先前的思維解決方案,仿佛你曾經受的傷都是假象,不管你當時的感受有多疼,大腦都選擇自動屏蔽。

所以說不能光依靠大腦的自動生成,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我們需要時常地自省。

除此之外,有的人選擇重蹈覆轍,還有可能是因為不甘與不滿。他們覺得上一次的失敗和遭遇都是意外,屬於先前沒有預料到的因素,而不是出自自身的問題。

在他們看來,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到彩虹?正所謂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撞南牆不回頭。這樣的人,多半只有多摔幾次跟頭才會死心吧。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在生活中你得允許有一些不願服輸的人存在。

如果你能保持清醒和理智,並且堅持時不時地自省,相信一些事情上相同的坑你都可以完美地避開,還不讓自己再多獲得一次教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第一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9/158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