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靜下心來 遇事不急方成大事

作者:
俗話說:心浮氣躁者,一事無成。沉得住氣者,百福自集。沉著淡定,是大智慧大格局,「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之前讀到這樣一個故事:

徒弟問:師父,以我的資質,開悟需要多久?

師說:十年。

徒弟再問:如果我加倍苦修呢?

師說:二十年。

徒弟疑惑:如果我夜以繼日,不休不眠呢?

師說:那樣你永無開悟之日。

徒弟驚訝:為什麼?

師說:當你只看見結果,就無法靜下心來,也就永遠得不到結果。對結果越急,就會手忙腳亂,越亂,就會越慢。

俗話說:心浮氣躁者,一事無成。沉得住氣者,百福自集。沉著淡定,是大智慧大格局,「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中國人的骨子裡蘊藏著一種不緊不慢的智慧。從舜至成湯以來,強大的民族經驗賦予了華夏子孫細細思考的能力,濡養出如同老者一樣耐心的智慧。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結果司馬懿不敢前進半步,驚恐之下大部隊選擇了撤兵。

好的人生,都不著急。不著急,是一種人生選擇,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世說新語》記載,太尉郗鑒有個女兒,年芳16歲,國色天香。太尉視為掌上明珠,想要為她覓得一個佳婿。

太尉聽說琅邪王氏的子侄各個英俊、才華橫溢,就派出親信前往觀察。

得知消息後,王家的子侄們各個爭先恐後、躍躍欲試,有的精心打扮一番,有的急於展示才華,都希望自己能被相中,可以抱得美人歸。

唯獨有一位年輕人除外。他從容不迫,顧自躺在東邊,甚至有時你不用說話,用行為來引導她,她自己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親信回去後,向太尉報告,太尉哈哈大笑:「我要找的就是他了!」

後來,太尉果真把寶貝女兒許配給他。

別人羨慕他的好運氣,但閱人無數的太尉卻明白,在大事面前能如此淡定自若的人,遲早會發光發熱。

果不其然,後來這個年輕人被稱之為一代「書聖」,他就是大書法家王羲之。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浮氣躁者,一事無成;沉著冷靜者,百福自集。做事情要踏踏實實,不要心浮氣躁,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幹什麼工作都要腳踏實地。

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的人。

哪怕美人再美、權勢再誘人,但他們依然有自己的節奏,有自己的追求,不會為一時的得失亂了陣腳、失了分寸。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人生,只有不著急、慢慢來,才會有更多可能。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5/158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