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蘇軾為其妻寫的這首悼亡詞 為何能流傳九百多年?

「十年生死兩茫茫」 蘇軾的這首為愛妻所作的悼亡詞,在不同的朝代,一直被廣為傳誦,流傳了九百多年。當我們了解到蘇軾和髮妻王弗之間的愛情故事後,回過頭再讀此詞,其情真意切,讓人潸然淚下。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無非就是生死相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以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道出其中愁緒。

蘇軾與結髮妻子王弗的相遇,仿佛是一場命中注定。二人雖然是盲婚啞嫁,卻出人意料地相處融洽。

他們一起紅袖添香,飲酒作賦,可甜蜜的生活卻不甚長久,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將兩人的甜蜜打破。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弗因病去世,自從再也沒有人與蘇軾互訴衷腸。

世人皆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七年,足以讓人忘記一個深愛的人。可蘇軾十年之後寫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熙寧八年,蘇軾來到密州,夢見愛妻王弗,於是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此時蘇軾與王弗已經訣別十載,縱使山水茫茫,也終有再見之日。可自己與亡妻卻是生死永別。

這十年時間,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屢次遭到朝廷新貴排擠,被貶密州,經歷宦海沉淪。在此過程,他的身邊沒有能說話的人,無處傾訴滿腹的悲涼。

如今的他在外奔波,飽受風霜,縱使再與髮妻相見,也難以被認出。

蘇軾的這首作品,流傳九百多年,在不同的朝代,一直被廣為傳誦。當我們了解到蘇軾和髮妻王弗之間的愛情故事後,回過頭再讀此詩,讓人感受到情真意切,淚千行。

每當受到排擠時,他第一個想到的總是髮妻王弗,可如今兩人卻生死相隔。他的愁緒不僅是來自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也不僅是來自壯志難酬,不被當政者信任,還源於身邊少一知心人。

他雖然在密州做出了政績,表面上看他在哪裡都能生根,都能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可他心裡的苦卻無人知曉。若此時王弗能在世,他心裡定然不會這麼孤獨。

某天夜裡,蘇軾又夢到了與妻子在家的情形,小軒窗正梳妝,妻子還是如初見時那般。而自己卻早已被風霜磨出了稜角,自己有千言萬語想要與妻子訴說,想說自己這些年遭受的委屈,想傾訴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可話剛到口中,卻又一句也說不出來。

兩人的相遇,源於一場才華盛宴,彼時,蘇軾正在中岩書院讀書,其老師正是王弗的父親王方。他與老師漫步在池水邊,他望著池水清冽見底,便感慨"好水豈能無魚"?話音剛落,蘇軾便撫掌三聲,老師見到池中魚兒,如躍龍門般競相游躍。

蘇軾建議召攬學子為此池取名,蘇軾想起自己撫掌三聲,魚兒競相跳躍,便將此池取名為「喚魚池」。

喚魚池三字一出,王方的女兒王弗的提名,也躍然於紙上。巧的是,她與蘇軾不謀而合,韻成雙壁,都將此池取名喚魚池,兩人就此結下「魚池之緣」。

「魚池之緣」後,王方便下意識地將蘇軾看作乘龍快婿。王弗滿十六歲便嫁給了蘇軾,二人的婚姻,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自喚魚池後,兩人便彼此傾慕許久。

嘉祐五年,蘇軾寫下一首《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在世人眼中,蘇軾一直是個豁達豪放的人,便且以為他在感情上會迂腐無趣。不曾想,他還有這樣細膩的一面,就連與王弗初見時的模樣,他都銘記於心。

能讓一個豪放派代表人物寫下如此婉約的詩,足以見兩人感情之深。

初遇王弗,他便為之魂牽夢繞。他借用宋玉的《高唐賦》,用楚王與神女離別之事,表達自己對王弗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情。兩人的感情與其說是一見如故,不如說是一見鍾情。

感情中最怕的便是一廂情願,蘇軾又寫到「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斂盡春山羞不語」。王弗初遇蘇軾時,便芳心暗許,只是礙於禮教,才只能止於禮。可眼底的羞澀,臉上的羞紅,早已出賣了她的感情。

蘇軾只恨燕子雙飛來又去,自己還不能將心上人娶回家。兩人的感情雖然從未越界,但比尋常人親密許多。

在蘇軾詩中,我們看到「小軒窗」、「畫屏」、「紗窗」、「繡簾」等,這些都是女子閨閣中的東西。蘇軾寫這些東西,仿佛是在無形中宣誓自己的主權。

他用他獨有的浪漫,獨有的霸道,跨越千年,向我們傳遞他對妻子之間的愛。

兩人婚後琴瑟和鳴,蘇軾在王弗的墓志銘上記載:

「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謹肅聞。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後軾有所為於外,君未嘗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由此可見,蘇軾讀書時,她常常陪伴左右。她敏銳嫻靜,才學不輸男子,她博學多識,能舉一反三,她的存在,讓蘇軾枯燥的讀書生活,多了幾分甜蜜。

蘇軾為人不拘小節,常常不能判斷親疏遠近,故每當蘇軾與他人交談時,王弗便躲在帘子後邊,分析這人性情如何?正因王弗的存在,蘇軾才能親賢能遠小人,才能官運亨通。

於蘇軾而言,她不僅是個知己,還是一個寶藏,總是會給人驚喜。蘇軾也沒想到,當時人人思慕的愛情,自己竟然唾手可得。

故事開頭有多甜蜜,故事結尾就有多悲劇。王弗死後,蘇軾也曾一度消沉,可他卻在詩中寫「不思量」。

究竟是何原因,讓蘇軾不再思量亡妻?

原因可追溯到六年前,也就是王弗死後第四年,蘇軾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兩人眉眼之間有些相似。既有新人陪伴在側,又有小兒繞膝,再加上政務繁忙,自然沒有多餘時間思念舊人。

可每當煩悶之際,他心裡想到的依然還是王弗。

於他而言,王弗便是白月光,雖然早已離自己而去,可心中還是會給她留一個位置。縱使佳人更替,縱使時光荏苒,王弗在他心裡的地位,始終無人可代替。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17/159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