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法國舉辦首屆廣播節 聚焦全球華語廣播 - 特別節目

作者:
美國之音,德國之聲,自由亞洲,新唐人,大紀元,土耳其之聲,希望之聲,英國廣播公司,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日本放送協會,加拿大國際廣播電台等等均開設中文廣播服務。匯聚成全球中文廣播的汪洋大海,慰藉著海外的華人,吸引著當地的中文學習者,也以不同於中國的視角與思維方式,講述著世界上的大事小情,並與中國的中文廣播一道,蕩漾起全球的華語多樣聲線。

法國舉辦第一屆廣播節© fetedelaradio

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日漸加深和中國人不斷走向世界,世界前所未有地更需要了解中國與中文使用者群體並向他們推送信息,中文服務因此成為了其他多國重要新聞媒體的發展點。各國中文廣播的汪洋大海慰藉著海外的華人,吸引著當地的中文學習者,也以不同於中國的視角與思維方式,講述著世界上的大事小情,並與中國的中文廣播一道,蕩漾起全球的華語多樣聲線。

艾菲爾鐵塔是巴黎人草坪野餐或者跑步鍛鍊的好去處,也是外省人首都一日游的打卡必經之地,更是法國文化向世界各地遊客發射魅力的形象窗口。但少有人知道它在法國軍事與廣播事業里的光輝一筆。今年,在法國高級視聽委員會主席邁爾斯特的推動下,法國發起了第一屆年度廣播節,回顧法國第一個廣播站塔-艾菲爾鐵塔開播100周年,慶祝法國廣播頻道解放40周年與如今電子數碼廣播技術的蓬勃發展,暢想廣播事業未來的無限可能。

為了不讓心愛的創造物在1889年巴黎世博會之後蒙受過期的尷尬,再無繼續存在的必要,古斯塔夫-艾菲爾致力於給鐵塔尋覓到一個科學領域上的用途,並在研究後確定了無線電這個方向。1898年,人們在艾菲爾鐵塔上進行了首次摩爾斯電碼通訊連接實驗,次年1899年,又在鐵塔上安裝了裝置,與倫敦接通信號。軍方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多年研究實踐後,艾菲爾鐵塔與戰神廣場的信號站組合在1908年已經可以與遠在6000公里之外的軍事基地進行溝通了。一戰爆發後,盟軍把艾菲爾鐵塔信號站變成了戰略工具,截獲過敵軍發出的信息,解碼過秘密電報,躲避過攻擊,偵察出間諜,當中最出名的,可能要數從情人口中套取情報無數的美艷雙面間諜瑪塔-哈利。

戰爭結束後,艾菲爾鐵塔在1921年迎來了新的身份:安裝民用信號發射器,成為廣播站。同一年12月24日,艾菲爾鐵塔廣播站正式開播,節目包括天氣預報,新聞實事,音樂評賞等等。如今,艾菲爾鐵塔依然以48個天線板,為方圓80公里提供著廣播信號服務,是法蘭西島大區的主要廣播技術支撐。

再後來,從1945年起,法國國家壟斷了廣播電視渠道,廣播事業被極大地規範著,或者說,受到極大的限制,無甚多元化可言,公立頻道當中,只有例如歐洲一台等幾個在法國境外也播出的頻道,享有稍微多一些的自由。受到1968年五月風暴的衝擊,70年代起,法國呼聲高漲,要求結束政府對廣播電視的掌控。受到英國電台成功案例的啟發,法國的無證自由地下電台如春筍般出現,由於受到技術限制,這些無證自由電台大多局限在各自的區域內,有很強的區域特色與風格。1977年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當年三月,地下廣播「綠色電台」誕生了,其中一名生態運動人士幾天後參加了TF1電視台有關市政選舉的節目錄製。他在節目裡揮舞著一個半導體收音機,讓全法國人都聽到了這個地下電台,而另外一個生態運動人士也在台下低調地把這一切做了錄影記錄,法國的媒體界由此震動:這是非法無證廣播第一次大張旗鼓公然播放。一年後,法國共出現約15個非法廣播的電台。

面對非法無證廣播的遍地開花,法國政府試圖對它們進行干擾和控制,但1981年11月9日,在密特朗總統任下,法國通過了政府控制廣播電視特殊情況的立法,迎來了私人電台,地方電台,協會電台解放的第一步,激發了行業熱情,進入了法國廣播的春天。很快,調頻就出現了供小於需的局面,而且協會廣播站不得通過廣告盈利,也極大地從技術上限制了發展,使營運者們不得不處於沒辦法專業起來的境地,直到1984年,接廣告這一途徑才得以放寬。1989年,管理廣播電視的法國高級視聽委員會正式掛牌。

截至目前,法國本土與海外省有大大小小1000多個廣播,其中20%是協會廣播,而民眾當中,99%的人都至少有一種收聽廣播的渠道。58.4%的人在家收聽廣播,27.9%的人會在車上收聽,平均每名聽眾每天收聽廣播的時間是2小時43分,14.4%的聽眾通過電子平台收聽,這個數字只增不減。在媒體融合大趨勢下,法國的廣播們如今紛紛更新著節目單,拓展著線上平台與收聽應用程式,新技術,新渠道,新聽眾,乃至新觀眾,法國廣播在百歲之際,進入了蛻變的階段。傳統領域,數位訊號廣播興起,為飽和的調頻提供了新的可行性,也得到法國政府的支持,新的車載廣播均配備收聽數位訊號廣播的技術。數位訊號廣播,是法國廣播的革命,也是它的未來,預計到2022年年底覆蓋50%的人口,目前已經覆蓋30%。本台法語節目,目前已經通過數位訊號廣播,覆蓋至波爾多,里爾,馬賽,斯特拉斯堡和土魯斯等地,而傳統的巴黎調頻則保持不變,依舊是從1991年以來的89FM。多個語部也已發起線上數字收聽功能和各自的移動應用收聽程序。

今年,法國推出第一屆年度廣播節,從5月31日起,連續一周,各大廣播站推出多樣互動。其中6月1日是廣播站開放日,艾菲爾鐵塔上也將舉辦紀念儀式。如果說疫情讓這一盛宴出現諸多變數,那麼數位化,線上化,則讓一切都重新變得可行。本台從5月30日起通過各語種對廣播節做報導,線上推出法國廣播歷史,世界廣播歷史的回顧,當中自然少不了對本台歷史的回顧。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在1931年到1945年之間,搭起了國際廣播的框架,1945年到1975年之間見證了冷戰與法國去殖民地的風雨,1975年到1996年之間重點推出了面向非洲國家的節目,1996年以來面對逐漸強化的競爭環境,朝著全方位時事方向發展,到如今則開拓各大線上平台,向數位化融媒體的方向邁進。

法國的中文廣播可追溯到1989年,法廣中文編輯部成立,同年6月8日開播,與法語,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巴西葡語,豪薩語,斯瓦西里語,西非曼德語,西非富拉語,羅馬尼亞語,俄語,越南語,柬埔寨語,波斯語一道,組成了現如今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近年來,隨招數字廣播技術的不斷推進,海外華人群體的更新換代,以及中國在海外宣傳力度的強化,法國的私人與協會中也湧現出諸多中文廣播平台,不少留學生和在法華人,作為中文主播,在鏡頭或話筒前,介紹著法國美食美妝美景與法國生活日常趣聞,為法國的中文使用者和學習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渠道,也為中國人了解法國,開闢了更多的途徑。

除了法國之外,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日漸加深和中國人不斷走向世界,世界前所未有地更需要了解中國與中文使用者群體並向他們推送信息,中文服務因此成為了其他多國重要新聞媒體的發展點,廣播也不例外。美國之音,德國之聲,自由亞洲,新唐人大紀元,土耳其之聲,希望之聲,英國廣播公司,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日本放送協會,加拿大國際廣播電台等等均開設中文廣播服務,匯聚成全球中文廣播的汪洋大海,慰藉著海外的華人,吸引著當地的中文學習者,也以不同於中國的視角與思維方式,講述著世界上的大事小情,並與中國的中文廣播一道,蕩漾起全球的華語多樣聲線。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26/159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