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特魯多在G7上強調:民主國家必須共同應對中共挑戰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2021年6月14日)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7國集團高峰會議之後強調,民主國家必須一致應對中國的挑戰。

特魯多周日(6月13日)在英國卡比斯灣舉行的七國峰會(G7)閉幕之後舉行了記者會。他特別強調,峰會領導人「達成了很清晰的共識,在經濟發展、維護國際秩序、捍衛人權、民主的價值觀上,必須協調一致,共同應對中國的挑戰」。

渥太華大學國家法教授門德斯。(本人提供)

渥太華大學國際法教授、作家艾若·門德斯(Prof. Errol Mendes)對美國之音表示,加拿大和西方國家清晰地意識到,來自中國的挑戰非常巨大,靠某一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無法獨自解決,必須團結合作。

共識:民主國家團結應對中、俄挑戰

毋庸置疑,過去三十年,中國因參與國際經濟貿易活動而獲得經濟上的成功。但加拿大意識到,中國近年多次以經濟為手段,以經濟制裁等措施達到其脅迫外交的目的。

比如,澳大利亞因為呼籲調查新冠病毒來源而遭到中國一系列的經濟報復。而加拿大應美國要求逮捕了華為財務總監孟晚舟之後,中國隨即扣押兩名加拿大人,前外交官康明凱以及商人麥克·斯帕佛,還禁止進口加拿大的菜籽油,對產自加拿大的豬肉鮭魚進行刁難。

有評論認為,中國低估了像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中等力量國家在堅持民主人權價值觀上的抵抗力。而當他們遇到中國經濟要挾的時候,國際民主力量應該協調行動,以示支持,比如,聯合起來施行經濟制裁和抵制。本次的七國峰會明確表示,將在全球產業鏈中清除強迫勞動產品,且特別點名新疆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今年七國峰會的主辦國英國還邀請了另外四個民主國家與會,它們是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和南非,這似乎是「民主十一國」的雛形初步形成。

加拿大資深外交官科林·羅伯遜。(www.cgai.ca)

羅伯遜先生表示,這只是民主國家的初步合作,美國總統拜登支持舉行「民主國家峰會」,意味著,在國際事務上,進一步擴大民主國家同盟。

最新一項皮尤中心民調顯示,七國峰會國家民眾中,對現任美國總統拜登處理國際事務很有信心。

營救兩名麥克依然是加拿大重心

在峰會記者會上,特魯多再次就兩名麥克問題喊話,中國任意拘押的做法是錯誤的,「希望G7的舉措令中國意識到,這類事件本不應該發生,它將會傷害你的經濟,也達不到你的目的」。

跟隨特魯多訪問的加拿大記者留意到,上周五,在G7領導人第一次大合照之前,特魯多與美國總統拜登私下談話十幾分鐘。

媒體隨即披露,倆人私下談話的主要內容涉及「營救兩名麥克,以及加美邊境開放時間表」。

魁北克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唐納德·庫切萊塔(Prof. Dr. Donald Cuccioletta)表示,從歷史上看,美國民主黨主政華盛頓和加拿大自由黨主政渥太華重合的時期里,加美關係更加和諧,因為他們分享共同的政治理念。

顯而易見,特魯多政府在處理兩名麥克事件上,對拜登政府更加信任,而包括總統拜登和副總統哈里斯在內的美國高層也多次表態,會幫助加拿大向中國施壓,「會把兩名麥克當作美國公民來對待」。

上周,特魯多出席加拿大一間大學的民主論壇,被問及營救「兩名麥克」進展時表示,目前看,事件膠著,非常非常複雜,而這類外交交涉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媒體此前還透露,加拿大駐華大使多米尼克·巴頓(Dominic Barton)曾在四月初到訪美國,花了三個星期,執行一項秘密任務:與美國政府商談如何營救兩名麥克。

艾若·門德斯教授表示,加拿大希望美國對中國政府施加更大的壓力,要求孟晚舟接受美國檢方的「推遲引渡協議」——以承認自己某些罪行,換得釋放回到中國。

儘管從去年12月,就傳出美國檢方與孟晚舟的律師團隊進行接觸,但目前為止,依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從2018年12月,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扣押了華為財務總監孟晚舟,並開始了將其引渡去美國的司法程序之後,加中關係跌入五十年以來的最低點。

今年三月,中國秘密審理兩名麥克案,兩人至今已經被拘押近920天。

而在溫哥華,孟晚舟引渡案下一階段審理將推遲至八月份舉行。

加拿大官方反對黨保守黨一直批評特魯多的中國政策過於軟弱,不斷呼籲借2022年北京冬奧會施壓。

保守黨認為「冬奧會是罕見的機會給北京施壓,釋放兩名麥克,以及停止在新疆的嚴重侵害人權行為」。

加拿大民調機構Angus Reid今年三月的一項民調顯示,77%的加拿大人認為,不釋放兩名麥克,加中關係就無法恢復正常。

反對中國侵害人權與民主

本次的七國峰會公報就中國在新疆嚴重侵害人權、破壞香港高度自治和法治上明確表態,預期接下來,會進一步「相互諮詢」,共同採取措施。

過去幾個月里,加拿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針對中國侵害民主人權的反制措施。比如禁止加拿大公司與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產品以及公司合作;由加拿大牽頭,已經有超過六十個國家簽署了「禁止隨意羈押外國人倡議書」;今年二月,加拿大議會以散票反對通過了「確認中國在新疆施行種族滅絕」動議,並使用「馬格尼斯基人權問責法」制裁了四位涉及新疆事務的中國官員;同時,出台了多項加快接收香港移民的政策。

不過,加拿大人權機構一直批評特魯多政府,在禁止新疆強迫勞動產品上的措施不夠得力。最近,還將政府告上了法庭。

門德斯教授認為,中國對加拿大的立場非常不滿,並會採取報復行動,但對於加拿大這樣中等力量國家,國際事務中,一向採取的是多邊主義策略,更要與民主同盟保持一致。

加拿大應堅持建設性與參與外交策略

西方國家目前針對中俄的強硬立場令不少人擔憂,另一場冷戰可能正在到來。

羅伯遜先生稱,或許和當年與前蘇聯陣營的冷戰有所不同,不會是完全沒有交集,完全隔絕的。我不認為,中國希望重回毛時代,而西方,在貿易和氣候變化上,還是應該與中國保持合作的。但是,可以肯定,未來幾年,雙方關係將會非常困難。

歷史學教授庫切萊塔則對加中關係前景更加悲觀,甚至表示,冷戰已經開始了,加拿大需要謹慎參與。

他說,加拿大一向的外交政策是「建設性與參與」。這意味著,加拿大曾經願意和美國的敵人談判,做兩者間的橋樑,比如,冷戰期間加拿大與俄國與中國保持了關係。

他說,在世界局勢緊張的時候,加拿大更應該發揮這個作用。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5/160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