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高級分析師:北京政府將經歷「恆大時刻」

本周開始之際,高級市場分析師約翰·奧瑟斯(John Authers)在彭博社發布評論,指出中國市場將經歷「恆大時刻」。該說法類似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雷曼時刻」等稱呼。

恆大集團總部(CRCHF via Wiki, CC BY-SA3.0)

本周開始之際,高級市場分析師約翰·奧瑟斯(John Authers)在彭博社發布評論,指出中國市場將經歷「恆大時刻」。該說法類似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雷曼時刻」等稱呼。

奧瑟斯說,顯然,恆大問題是「一個潛在的巨大時刻」,「可以理解的是,恆大幾乎擠掉了本周美聯儲十多次央行會議的全部關注」。

他把「恆大時刻」與類似於雷曼倒閉的明斯基時刻、以及1998年引發嚴重市場危機的LTCM時刻相對比,並指出,目前後續的形勢仍在持續發展,正在逐步露出水面,「不管這是什麼時刻,它已經到來」。

本周,恆大兩隻國內外的債券將在中秋節後的9月23日到期,這將會對恆大是否能夠兌付債務造成關鍵考驗。恆大在9月20日還有到期的銀行貸款利息需要支付,寬限期為1天,需要支付的金額沒有披露。這筆債務的支付時間正值中秋節假期。

根據彭博社的說法,恆大在9月23日需要為一筆5年期美元債支付8,350萬美元利息,也需要為一支境內債券支付2.32億元人民幣,合3,600萬美元的利息。由於業界對恆大償債的預期很低,旗下多筆美元債券已經損失了超過70%的價值。

奧瑟斯說,「恆大足夠大,可以在中國市場創造一個明斯基時刻」,但如果「恆大時刻」更貼近LTCM時刻,那麼不會引發全面的中國市場內爆,但也會造成明顯的風險,短期而言會造成市場的混亂現象。但是,恆大的一些傳聞也令人震驚,例如該公司試圖向債權人提供未售出的財產來代替付款,這讓人想起令人痛苦的次貸危機。

他也認為,中共政府並沒有打算建立自己的「雷曼兄弟」,當局更希望恆大的事件成為長期資本管理的一個過程。最終恆大的走向如何,現在人們需要更多觀察,以得出結論。

據初步統計,恆大需在今年年底之前支付高達6.69億美元的債券利息,其中約6.15億美元來自美元債券。如果恆大的任何一項債務違約,都會帶來嚴峻的後續影響。

業界正在越來越擔憂,恆大將會陷入債務重組的局面。一些債券持有人被指已經正在聯繫國際律師事務所,以成立債權人委員會參加與恆大的談判。

與此同時,恆大的市值在港股「跌跌不休」。繼上周市值大跌近30%後,中國恆大港股周一盤中暴跌近19%,股價不足0.5美金,市值創下2010年6月以來新低。恆大危機也引發了金融與地產業的恐慌情緒,導致香港恒生指數周一重挫3.9%,邁向去年10月以來新低。

在周一,包括新世界發展、恒基地產、長實集團、新鴻基地產等港資地產股領跌恒生指數,跌幅皆超過9%。恒生地產指數周一大跌6.6%,至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

金融行業也因地產行業的擔憂受重挫,中國平安港股周一大跌逾7%,民生銀行港股大跌近6%。

在上周日,《金融時報》引述兩名恆大高管的言論說,如果銀行不能寬限恆大的貸款、或者停止與恆大合作,該集團將面臨立即倒閉的局面。這些人士稱,恆大最後可能會被政府機構接管,但這也將是最後的辦法。

業界分析人士警告,恆大事件持續發酵會是一個導火線。隨著各種傳聞發酵,市場難免出現恐慌。

里昂證券市場研究機構發布報告表示,投資者均在關注大陸房產信貸風險趨升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今年8月份全國地產業銷售同比下降兩位數,許多開發商轉向保守。過去一個月土地拍賣失敗個案增加,對地方政府收入和債務發行構成壓力。

報告指出,因為銀行近一半的貸款帳簿與房地產行業有關,里昂的研究人員相信中方的政策制定者仍然能採取一些措施,放寬房地產融資政策,防範系統性風險。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2/165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