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隋煬帝:朕的棋很大,你們都忍一下

隋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丙辰日,也就是公元618年的4月11日,揚州城的瓊花馬上就要開了,可惜,喜歡看瓊花的楊廣大約是看不到了。

這一天,身為皇帝的他被部下宇文化及的叛軍包圍,命在旦夕。他嘗試了各種辦法,化妝,躲藏,還是被叛軍捉住。看樣子,今天是難逃一死了。

想明白這些,楊廣拿出了皇帝的威嚴,說天子自有死法,不得刀劍加身,命令手下取毒酒,但是兵變這事兒事出倉促,哪裡有現成的毒酒啊,於是,楊廣取下自己的腰帶遞給了宇文化及的部下。

在楊廣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裡,絞索越勒越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登基時的樣子,那時的他,意氣風發,立誓要做一番前無古人的功業,當然,站在他的角度講,這些偉業不能說沒做成,平吐谷渾,萬國來朝,開運河,征高句麗,事情還是一個個做了。

但是如今落到這個下場,這是他很不甘心的,他臨死前對叛軍說,"朕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這說明,在隋煬帝的大業里,老百姓其實都是韭菜,是隨時可以犧牲的棋子,是死是活並不重要

反正只要自己和公卿百官開心,怎麼都無所謂。

但這樣的大業也還是失敗了。

楊廣可能料想到,自己死後的名聲不那麼好,這點上他是對的,他死後的諡號是隋煬帝,幹的事情如何,一望便知。不過,楊廣可能沒料想到,在他身後一千多年,還是不少人給他翻案,說他是千古一帝,萬古聖君

可能給隋煬帝翻案的人不太有文化,不知道有個詞叫"罄竹難書",是專門形容一個人幹的壞事太多的。"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一開始,這一段就專門用來形容隋煬帝的"大業"

那麼,這篇文章就來講講,隋煬帝的大業,是怎麼"罄竹難書"了。

◎隋煬帝必須建立大業

說起來,隋煬帝的這個皇位來路多少有那麼一點點不正。他本來不是太子,是靠了些陰謀詭計才上位的。後來,隋文帝駕崩,楊廣繼位,這事情多少有點蹊蹺,當時坊間就有傳聞,說是楊廣把他老爹給殺了。這事兒真假難辨,但不管怎麼說,楊廣即位之時,是有篡位的嫌疑。

中國古代,篡位的皇帝其實不少。篡位者上台之後,因為權力來歷不正,受人質疑,所以如何處理矛盾,就成了篡位者的功課。這其中的核心,就是削弱原有的利益集團,為建立新的利益集團留足時間和資本。所採取的手段,也無非那麼幾種。

要麼就是殺人。這招最簡單,但容易引起舊有利益集團的反彈,反正自己都是死路一條,那就拼命,搞不好先把自己殺了。而且,殺人太多,而且是無差別打擊,新的利益集團無法建立,因為大家都在尋思著會不會殺到自己,人人自危,到最後,篡位者會成孤家寡人,一個幫手都沒,反而一推就倒。

楊廣是讀過史書的,秦二世胡亥怎麼篡位,殺扶蘇,殺自己兄弟姐妹和前朝功臣的故事,他不至於不知道,當然,胡亥最後怎麼被趙高弄死的,他也不會不知道。總之,殺人這事兒可以做,但不能只殺人。想鞏固住自己的地位,還得干點別的。

◎隋煬帝楊廣的畫像

當然,矛盾想要擺平,還有一種做法是給足好處

給好處分成兩種,一個是給舊勢力好處,讓他們暫時不要起來造反,自己有培植新的利益集團的時間,一個是給潛在的新勢力好處,將他們培養成自己死心塌地的跟班。當然這麼做很有風險。曹操當時給足了忠於漢室的人們好處,荀彧不也不聽自己的麼?司馬家族給了名門望族共治天下的願景,結果又如何呢?

所以,好處當然可以給,但給誰呢?會不會看走眼?這事情就很麻煩。

不過楊廣還有一招,那就是建立不世功業。通過這樣的手段,自己可以建立權威,獲得軍隊支持,而且還可以培養一批忠於自己的新利益集團,這樣一來,自己的位子就穩固了。曹操那麼多人反對他,但就是因為有自己的軍功集團鎮住場,就算有人想反,又當如何呢?

楊廣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他想的就是要建立不世功業。

他即位之後,改年號為"大業",這個年號是什麼意思,一望便知。對他來說,如果不能建立大業,他的政治生命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所以史書中記載的楊廣,不,隋煬帝,給人一種窮奢極欲,好大喜功的印象。中國人很熟悉的一個說辭叫"萬國來朝",最早就發端於他當皇帝那會兒。

根據《隋書·音樂志》記載,"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為戲場。"當然,伴隨著萬國來朝,也有了那個著名的梗——胡客或過酒食店,悉令邀廷就坐,醉飽而散,不取其直,紿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驚嘆。其黠者頗覺之,見以繒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市人慚不能答

史書沒有記載這個不懂大局的"胡客"和慚不能答的"市人"有沒有被處分掉,畢竟,大隋早就人人富得流油,別不信,至少在大隋電視台主播的嘴裡是這樣的,所以,陰陽怪氣說話的人簡直就是不識大體,給JYSL遞刀子。

不過,隋煬帝的千秋大業,豈是幾句妖言惑眾能詆毀的?至於纏樹的絲帛花費多少,徵收民間多少,那是小老百姓能問的嗎?國家想收你錢,你不堅決擁護,是何居心?

◎偉大嘛,萬國來朝是標配

再說了,隋煬帝這個萬國來朝,才不是愛面子,老百姓和讀書人公知,都不能體會到皇帝的用心良苦。

縱觀當時國際局勢,反隋勢力那麼多,皇帝陛下每天都要同這些勢力鬥爭啊。怎麼分辨誰是反隋勢力呢?這就要萬國來朝了。

《隋書》記載,"諸蕃至者,厚加禮賜;有不恭命,以兵擊之。"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你買帳,肯來我這稱臣,我就厚待你,你不來,那我就發兵打你。

對隋煬帝來說,他的心中有一個夢,那就是做比老爹更了不起的事情,如此才能是千古聖君。隋文帝統一了南方,但是,現在的大隋還沒統一,遼東地區,高句麗分裂分子一直在搞小動作,而且竟然打退了隋文帝的進攻,這給了隋煬帝建功立業的機會。

如果他能一統高句麗,那麼這樣的大業,豈不是彪炳千古?

◎征高句麗的前期準備

其實,高句麗的軍事實力算不上太強。

隋文帝在給高句麗的詔書中很不客氣地威脅說:"王謂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但高句麗可以有恃無恐,甚至擊敗隋文帝,靠的是天時地利。

◎隋煬帝面臨的環境,大概和1942年的德軍一樣糟糕

遼東地處偏遠,中原王朝調集兵力本就不便。而且,遼東朝鮮一帶每到秋季都會陰雨連綿,這還專門有個詞來形容,叫"秋霖"。入了秋,遼東朝鮮一帶這裡道路泥濘,無法行走,到冬天,那裡就更是嚴冬地獄。

也就是說,在現代化的汽車公路出現之前,一年中適合作戰的時間只有半年,隋文帝根本不清楚這些東西,結果就吃了大虧。

隋煬帝是聰明人,深知"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的道理。至於戰略?沒有戰略,就是要用大隋的體量壓死高句麗。那後勤補給怎麼辦呢?

在隋煬帝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開運河

後世寫歷史書的公知們總是說隋煬帝開運河是為了滿足自己窮奢極欲,巡遊江南的願望,他們哪裡知道,隋煬帝這是在下一盤大棋,維護大隋王道樂土的完整。這件事上,臭公知們只看到了第一層,隋煬帝起碼在第五層,不知道比臭公知們高到哪裡去了

當然,開運河也是有代價的。

晚唐文人韓偓寫的《開河記》中描寫了修河民工的悲慘生活。文中寫到,隋煬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謀主管修河,強制天下十五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徵發了三百六十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伙食炊事。

◎"不一般的大運河"

隋煬帝還派出了五萬名彪形大漢,各執刑杖,作為督促民工勞動的監工。因為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動不動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三百六十萬民工死者竟達二百五十萬人

這些文人的記述簡直是對隋煬帝大業的污衊,開鑿運河就算耗盡了民間的勞動力又能怎樣?廣大人民在隋煬帝的"大業"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能怎樣?你了解大隋百姓嗎?你知道這些勞工編的勞動號子都唱到:"只盼運河通,縱做鬼,也幸福"嗎?

什麼?三百六十萬死了二百五十萬?皇帝在下大棋,這些都是為了完成崇高的大業,歷史進程中小小的曲折,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楊廣當時很可能不知道死了這麼多人,不知道會有那麼多臭公知通過這個小事"黑"他,就算他知道,可能也是怨恨這些民眾和臭公知沒有下大棋的覺悟吧,"累死你,和我無關"——如果他看過《三體》,可能會這麼說。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看人家皮日休的覺悟多高。圖為京杭大運河,隋運河呈V字型

在隋煬帝的大業中,征高句麗得是水陸並進,會師平壤。

要水軍就得造船,於是,隋煬帝一聲令下,東萊海邊造船廠日夜開工,給隋軍建造三百多艘艨艟巨艦,東萊成了日夜開工的不夜城。這些造船的民工處境比開鑿運河的還慘,許多人終日泡在海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被鹽腐蝕的厲害,肉上都生了蛆,最後露出白骨,活活疼死

當然,和修運河而死的勞工一樣,為了皇帝的大棋,這都是"微不足道的代價"。

隨著運河修好,大船整裝待發,隋煬帝接著下令,集中全國的陸軍到涿郡,集中全國的水軍到東萊。各種物資也隨著大軍到達前線基地,光這次調兵,就歷時兩年。

兩年之後,隋朝光在涿郡集結的陸軍人數就達到了一百一十三萬,號稱兩百萬。當然這些人當中有負責搬運物資的民夫,但真正的軍人也在三十萬人以上。這肯定是在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隊調動了。

緊接著,隋煬帝看一切準備就緒,坐著龍船從江都來到涿郡,也就是現在動不動就刮沙塵暴的北京,看,皇帝陛下多麼親歷親為,連江都的瓊花都不看了,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這份擔當,難道還不能感動上天麼。

執棋者已然就位,接下來,隋煬帝要以天下蒼生為棋子,去下他的一盤大棋了。

◎隋煬帝下大棋

大棋嘛,棋子數量自然是眾多的。大業八年,也就是公元612年的正月初二,隋煬帝正式下詔,征討高句麗。隋軍的人數太多,二十四路大軍從第一路出發到最後一路離開涿郡,就用了整整四十天。

按理說,這麼多軍隊,這麼充足的物資,水陸並進,而且開戰時機也在避開秋冬季節,隋軍應該能像泰山壓頂一樣,幹掉高句麗了吧。

並不是。隋煬帝這人的心態,往好處講叫縱橫捭闔,往難聽的地方說,是個既要也要還要的主兒。他既想收復高句麗,還想展示自己的仁慈。既想建立大業,還想讓自己在這份大業中立頭功。基於這樣的心理,隋煬帝下了兩道命令,這兩道命令,直接扼殺了隋軍所有的優勢。

第一道命令說,前線將領不得擅自做主,任何軍事行動,都得報給坐鎮後方的隋煬帝,他批准了才能繼續

第二道命令說,為了展示隋朝的寬大為懷,高句麗只要表示投降,前線將領絕對禁止攻擊

隋煬帝的本心是好的,自己下棋,當然要親歷親為,至於一百多萬將士,那就做觀棋不語的真君子好了。可問題是,仗還得這些棋子去打,命令一下,這還打個毛線啊,隋軍渡過遼水之後,圍攻高句麗的遼東城。

高句麗將士們也都不是傻子,知道隋軍有這麼荒唐的命令,就數次假裝投降,投降了隋軍就不能打了啊,於是他們趁著隋軍請示皇帝的機會加固城防,等隋軍將領請示隋煬帝回來,對不起,不投降了,接著打。這時候高句麗的防禦已經大大加強,隋軍就算人數再多,也很難攻克遼東城了。

隋軍前線將士早就看出問題就在隋煬帝的兩個命令上,但皇帝永遠正確,誰敢說他不是啊,於是,圍城變成了打卡上班,大家一起磨洋工。眼見著春天夏天眼看都要過了,遼東城都還沒打下來,至於渡過鴨綠江,打到平壤城,那是沒影的事兒。

隋煬帝也急啊,他御駕親征,責罵諸將,什麼招都用過了,一定是你們覺悟太低,信仰不夠,才導致如此的

但他只要不收回那兩個命令,高句麗就可以一直玩假投降的把戲,但是,皇帝怎麼能有錯呢?隋煬帝就這麼一直耗著,又過了幾個月,秋天眼看就要到來,遼東城還是巋然不動。再這麼拖下去也不是辦法了。隋煬帝乾脆下令,大軍繞過遼東城,直撲鴨綠江,盡最大努力接近平壤。

然而,這個決策被證明是一場災難。

隋軍進入高句麗的國土之後,後勤供應就會遭到高句麗的伏擊難以為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隋煬帝下令每個士兵都要背個幾百公斤糧食。不過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負擔。大家不是超人,並不能扛幾百斤糧食還健步如飛,許多士兵為了減負,就地刨個坑把糧食埋了。

等隋朝軍隊到達鴨綠江後,物資已嚴重缺乏,隋軍上下急於決戰。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見到隋軍士卒面帶飢色,斷定隋軍缺糧,於是與隋軍交戰時,在一天中故意戰敗七次,引誘隋軍追趕,拖長隋軍的後勤線

◎乙支文德是境外反隋勢力的旗幟

隨後,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築堤壩蓄水。當隋朝軍隊到達清川江時,江水很淺。於是隋朝軍隊便涉水過江,此時離平壤城只有三十里,隋軍在山下紮營。乙支文德派出使者詐降,稱只要隋軍退兵,就將國主高元送到隋帝面前謝罪。

隋軍主將宇文述見士卒疲憊,平壤城又險峻堅固,易守難攻,乙支文德降書正中下懷,可以有藉口退兵。正當隋朝軍隊撤退過江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隋朝軍隊猝不及防,被淹死的不計其數。乙支文德隨後率領高句麗軍隊向潰敗的隋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隋軍大敗,一路逃亡者數不勝數。

隋煬帝派出百萬大軍,最後活著回到國內的,也就兩千七百多人,真是字面意義上的全軍覆沒了。

陸軍這樣子,隋朝水軍也沒好到哪兒去。水軍主將來護兒帶著二十萬大軍先於陸軍到達了大同江,距離平壤城六十里。高句麗的嬰陽王派出了一小批軍隊與入侵的隋朝軍隊交戰。簡短的交鋒後,高句麗的軍隊假裝被擊敗並向城裡撤退。來護兒以為立功的大好時機已到來,衝進平壤城,結果中了埋伏,不得不向海邊撤退,並最終撤回東萊。

隋煬帝這次征討高句麗,損失了無數的軍人物資,卻什麼都沒有得到。此時,國內的民怨已經沸騰,尤其是山東、河北地區遭到的破壞更為嚴重,加上水旱災荒,農民已經沒有活路了。

◎沒記錯的話,我上學那會兒,《無向遼東浪死歌》還是歷史課本里的材料,不知道現在如何了

一位名叫王薄的下層讀書人,創作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裡面的歌詞寫道"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這首歌唱出了底層人民的心聲,既然橫豎都是死,那就反了吧,於是,隋末的亂世,就從這次隋煬帝征高句麗的失敗中醞釀開來了。

◎大棋下不動了

隋煬帝是一個想構建東亞共榮的主,一小撮刁民鬧事,怎麼可能因此而停步呢,他可是要創造大業的,一次不行那就兩次,百折不撓嘛。

大業九年,也就是公元613年,隋煬帝下詔二征高句麗。這次,他充分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做微操達人,而是給前線將領放權,並打造了許多攻城的裝備。這次征討高句麗,隋軍人數比上次少多了,加上民夫也不過三十萬人。

但事實證明,只要隋煬帝放權,底下的將軍們還是能打的。隋軍正月發兵,三月就拿下了遼東城,六月,隋軍已經進抵平壤城下,準備攻城了,高句麗命在旦夕。

但這個時候,隋朝國內傳來消息,楊玄感造反了,並進逼東都洛陽。楊玄感可不是一般的造反農民,他可是隋朝的大貴族,人脈資源都非常廣,還握有天下糧草,這樣的人造反,隋煬帝的統治岌岌可危。

◎楊玄感就是個典型的沒有信仰,沒有大局觀的人

隋煬帝心中那個恨啊,按理說楊玄感是楊素的兒子,楊素是被自己逼死的,這樣的人其實不可靠,畢竟兩人之間有殺父之仇,誰能保證他的立場一直堅定?

但是誰讓楊廣他心地善良呢,他願意給楊玄感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楊玄感竟然不領情。隋煬帝要是知道現在很多鍵政群里的各種梗和表情包,大約會想到這麼一幅圖——永遠不要對小布爾喬亞心懷仁慈。

◎永遠不要對布爾喬亞仁慈

不管怎麼說,再繼續打平壤,沒準兒自己當不成太陽,反而要被抄後路。於是,隋煬帝趕緊下詔讓前線將領班師回國,鎮壓楊玄感的叛亂,至於為攻打平壤而準備的衝車之類的器械,都不要了,一把火燒了了事。當時隋朝的兵部尚書斛斯政是楊玄感的黨羽,知道楊玄感造反,直接跑到了高句麗,並將隋軍的虛實都告訴了對方,高句麗於是不斷地襲擊殿後的隋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等隋煬帝調集軍隊鎮壓了楊玄感的叛亂,就又想起了高句麗。這時候,天下已經大亂,各路造反軍隊已經無法彈壓,隋煬帝怎麼都到這會兒還跟高句麗過意不去呢?

原來,隋煬帝是一個報復心極重的人。楊玄感叛亂被鎮壓後,任何跟楊玄感有牽連的人都被誅殺,光在洛陽,隋煬帝就殺了幾萬人,這樣的屠殺,連720後瘋狂報復國防軍的希特勒都自愧不如。

既然這樣,自己的兵部尚書竟然是叛黨,隋煬帝自然不肯放過他。即使跑到高句麗,也得被捉回來。大業十年,隋煬帝又攻高句麗。雖然隋煬帝衝破了高句麗的第一道防線,但由於高句麗的持續伏擊和對隋朝軍隊供給線的切斷,隋煬帝始終不能拿下遼水這層防禦線。

◎隋煬帝可能沒拿鍋煮過人,但是比這更殘忍的事情也不是沒幹過,畢竟,"永遠不要對布爾喬亞心懷仁慈"嘛

不過,此時高句麗的國力也被隋朝給削弱的差不多了。遂遣使請降,並將斛斯政獻出求和,隋煬帝要的就是這個,於是趕緊罷兵休戰。斛斯政的下場很慘,隋朝軍隊將他帶回京城,宇文述建議"要用非常之刑",於是他被綁縛於柱上,被公卿百僚亂箭穿心而死,並挫骨揚灰。

他的死,就標誌著隋朝征討高句麗徹底結束了——時如果有攝影機,隋煬帝沒準兒會把斛斯政的屍體給吊起來,身上掛一塊牌子——我被吊死在這裡因為我背叛了皇帝陛下的大業。

◎天下亂成這樣子,大棋徹底下不動了

不管怎麼說,討伐高句麗幾次,耗費無數資源人力,結果什麼都沒得到,收穫了遍地反賊,隋煬帝的大業進展的很不順,這盤大棋沒辦法下了。

◎落幕

往後的故事就沒什麼好講的。後世的公知評價隋煬帝,說他濫用民力,開運河,四處征戰,奢靡無度,等等等等,但在他做的所有事情里,跟隋朝滅亡最直接相關的,其實就是征高句麗一件事

公知們怎麼能理解隋煬帝的苦心呢?這不都是為天下蒼生計麼,這不都是大棋麼,這個大棋沒辦法下,還不是因為國內外的反隋勢力猖獗麼?如果隋煬帝知道元首的憤怒這個梗,大概會這麼說——這幫無能的將軍,我早該把你們捆起來餵乙支文德!我到河北省來,大棋下的好棒好棒的!七萬個嫂夫人死了算什麼?反了他!

◎其實"元首的憤怒"可以出個隋煬帝版本,地圖哥是王世充,頂嘴君是宇文化及

可惜,隋煬帝不認識元首,也不認識史達林。他不知道契卡或者蓋世太保。他為一盤大棋操勞,最後得到了什麼?楊廣很傷心,他如果讀過三體,會覺得周圍都是黑暗叢林,而他作為一個執劍人,啊不,執棋者,被全天下拋棄了。

隋煬帝早就預感到自己會死於非命,經常在照鏡子的時候空嘆——好頭顱,誰當斫之?

◎一個多麼優秀的下大棋的,最後竟淪落至此

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可是,隋煬帝沒想到的是,在21世紀的今天,還有不少人覺得他非常偉大。如果他那兩顆牙齒泉下有知,大約會很後悔,為什麼自己的民眾沒這麼高的覺悟,而21世紀的不少人,明明過的連韭菜都不如,卻一心以為自己"一掌可以擊碎整個宇宙",頂不濟也是"一句話決定蒼生的命運"。

◎下大棋的,最後剩下這些,可悲的是,那麼多棋子,連這些都剩不下

隋煬帝終究還是生錯了時代罷。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海外風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7/165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