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姜子牙到底有多少個名字,細數一下真嚇人

作者:
周朝太師、齊國國君呂尚。那麼,呂尚為什麼又會被叫姜子牙,他到底姓什麼名什麼呢?其實,呂尚的傳世文獻中稱呼非常多,而每一個稱呼卻又都有按照一定規則。我們這裡就來羅列一下他到底有多少個馬甲,也能從中一窺周朝的稱謂習慣。

電影《姜子牙》上映火了一把,姜子牙這個人物的事跡,我們或多或少也都了解一些,他的原型是商末周初的周朝太師、齊國國君呂尚。那麼,呂尚為什麼又會被叫姜子牙,他到底姓什麼名什麼呢?其實,呂尚的傳世文獻中稱呼非常多,而每一個稱呼卻又都有按照一定規則。我們這裡就來羅列一下他到底有多少個馬甲,也能從中一窺周朝的稱謂習慣。

首先要說呂尚的名字。在中國古代「名」和「字」是有區別的,「名」是出生時的名字,多用于謙稱;「字」是成年時的名字,多用於敬稱。而呂尚的字是「尚父」,《詩經·大雅·大明》誇耀他在牧野之戰的風采就說「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周代男性的字多稱「父」而女性多稱「母」,比如孔子就叫「仲尼父」,但這個「父」往往可以省略,所以在先秦諸子《荀子》《呂氏春秋》和《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就多有「呂尚」的稱呼。同時,周代又多用通假字,所以清華簡《耆夜》就把他寫作了「郘上甫」,其實就是「呂尚父」的另一種書寫。

呂尚的名應該是「望」,在《荀子》《呂氏春秋》中也有「呂望」的稱呼。而先秦文獻中更頻繁的出現是「太公望」,在《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逸周書》都有出現。《史記·周本紀》說「太公望」是稱呼來源是周文王說「吾太公望子久矣」,似乎說太公望是文王的「太公」盼望的意思。不過這種說法不可靠,因為「太公」「望」在先秦作為呂尚的稱呼已經非常普遍。上博簡《古公見太公望》說文王的祖父古公見到的已經是「太公望」了。

呂尚最著名的「子牙」一名來源很晚,先秦文獻只有《孫子兵法》明確提到「呂牙」,清華簡《良臣》有一個周成王時的「君牙」,但與周武王時的「匝(師)上(尚)父」明確列為兩人。《尚書》也有《君牙》篇,具體內容已經不詳了,《尚書序》把他列為周穆王時期的人物,離呂尚的年代更加遠了。總之,「牙」作為呂尚的名字在早期記載僅出現一次,是否他的別名還是和「君牙」混淆了不得而知,至於「子牙」這個稱呼就更是後世說法了。

然後要說呂尚的姓氏。我們提到呂尚的各種稱呼中,都只說「呂尚」「呂望」「呂牙」而沒有說「姜某」,為什麼呢?因為周代姓和氏也不同。簡而言之,氏是當時社會集團的標誌,而姓是血緣集團的標誌。姜子牙商末生活在呂國稱呂尚,周朝分封時將他封到齊國去了,所以也被叫齊太公。雖然他的氏從呂變成齊了,但姜這個姓卻還是不變的。周代男子一般以氏帶名字稱呼,這樣一看氏就一目了然是哪個國族的;而女子則以姓帶名字稱呼,這樣不管氏怎麼變,結婚時都不容易違反「同姓不婚」的制度。所以,呂尚在當時是根本不能叫「姜子牙」的。

那麼,為何後來又被叫姜子牙了呢?這與戰國秦漢的姓氏合流有關,到秦漢以後姓和氏就是一回事了,大家也就不這麼清楚分辨了,東漢的《潛夫論》說「文、武師姜尚」,是最早稱呼他為「姜某」的記載。

除了以氏帶名字稱呼,周代也喜歡以官職、以尊號帶名字稱呼。呂尚的官職是「師」,是周朝最高軍事長官,也簡稱「師」。這個「師」不是老師的「師」,而是軍隊的「師」,所以會被稱為「師尚父」;姜子牙也被尊稱為「太公」,所以又會被稱為「太公望」「齊太公」。在周朝初年「公」是對尊者的稱謂,如周公旦、召公奭都是當時的輔弼大臣。不過呂尚在當時倒沒被稱作「呂公望」,大概因為他並非呂國的國君,而國君的通稱也可以叫「公」。

呂尚在後世還有個特殊的稱號「飛熊」。在《周本紀》中提到周文王遇見呂尚前占卜過,結論是自己得到「非龍非螭,非虎非羆」,而是「伯王之輔」,也就是說得到的不會是龍、螭、虎、羆四種動物。羆就是熊的一種,所以大家把「非羆」說成「非熊」進而說成「飛熊」了。在元代的《武王伐紂平話》中,就說文王夢見一隻雙翼虎到殿下,周公旦為他解夢說這就是飛熊,得到它就會得到賢者,這樣一來呂尚才又有了「飛熊」的稱呼。

呂尚善於兵法,撰有《太公六韜》。所以唐玄宗將其列入國家祭祀;唐肅宗封他為武成王,成為與孔子並駕齊驅的武聖人;宋真宗又加封他為昭烈武成王。直到明代後,他的地位才被關羽奪去。「武成王」這個稱呼也漸漸被人遺忘,反而又和「非虎」合併成了一個新人物,也就是《封神演義》中的武成王黃飛虎。

有趣的是,考古發現中也有發現疑似呂尚。2008—2009年,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的陳莊西周前期遺址發現了一件青銅器,這件青銅器是「豐」為他的祖先「祖甲齊公」製作的。這個「甲」是這位「齊公」的「日名」,所謂「日名」起源於商代,代表的是祖先在天干十日中哪天受祭,比如商紂又叫帝辛,就是在辛日受祭。西周前期也繼承了這種風俗,呂尚兒子叫齊丁公、孫子叫齊乙公、曾孫叫齊癸公,明顯與後來的諡號不同。既然這個遺址位於西周前期,祖甲又不會是丁公、乙公、癸公,那麼呂尚本人的嫌疑當然是最大的了。

總之,因為周代複雜的稱呼習慣,以及呂尚本人複雜的經歷,他在當時的馬甲非常多,在《史記》之前就有祖甲齊公、師尚父、呂尚、呂尚父、太公、太公望、呂望、呂牙、齊太公等。到後來的東漢時期才開始有姜尚的稱呼,他在唐宋時期又被官方稱為武成王、昭烈武成王,而元明時期則被民間稱為飛熊、姜子牙。

參考文獻:

李學勤:《論高青陳莊器銘「文祖甲齊公」》,《東嶽論叢》,2010年第10期。

李亦輝:《〈封神演義〉考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

林屋公子:《商周鼎革的關鍵先生:姜子牙形象的變遷》,《國家人文歷史》,2020年第3期。從呂國權貴到玉虛門人:姜子牙形象的變遷

戰化軍、姜穎:《齊國人物誌》,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周書燦:《姜太公稱謂及清華簡〈耆夜〉「呂尚父」問題》,《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林屋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4/166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