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分析:中國出口超預期 難阻經濟放緩趨勢

專家認為,中國近三個月創紀錄的貿易順差,不足以停止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圖為上海一港口。

經濟專家認為,中國近幾個月創紀錄的貿易順差,不足以阻止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

周日(11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的出口增長逐漸趨緩,但仍超過專家預期。這反映了在冬季假期前,全球需求正逐漸復甦。同時,也得益於幾個月前,一些亞洲國家COVID-19疫情爆發,導致工廠停工,供應鏈回流中國。

路透社報導(連結),中國10月份的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1%,雖比9月份28.1%增幅有所下降,但仍超過分析師預期的24.5%。

然而,中國10月進口額卻沒有達到分析師的預期。

報導稱,中國10月進口同比僅增長20.6%,明顯低於預期的25.0%,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國內的整體需求疲軟。

專家指出,相對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貿易僅是一個較小的部分。因此,儘管中國出口增長已連續三個月超過預期,10月份的貿易順差更達到845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但仍不足以停止經濟放緩。

中共當局持續整治房地產市場,各地調控措施仍在不斷升級,影響各個行業。

近幾個月來,中共當局持續整治房地產市場,各地調控措施仍在不斷升級,影響了從建築到大宗商品的各個行業。再加上此前的電力緊縮迫使工廠減產,為避免COVID-19爆發的嚴格限制,也抑制了國內消費,中國經濟因而大幅放緩。

在7月至9月的季度里,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9%,為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稱,強勁的出口可為當局在經濟政策上,提供更大的緩衝空間。

「政府可等到年底,再放鬆貨幣和財政政策。」他說。

彭博社指出(連結),相較於中國整體GDP,貿易僅是一小部分組成,海外需求無法取代寬鬆投資和消費支出。

報導中稱:「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長23%。在此期間,淨出口(net exports)僅占中國GDP增長的20%,與政府和家庭在商品和服務上的支出相比,這只是一個零頭,後者占了增長的65%。」

接受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表示,目前預期中國全年出口增長將超過24%。

報導稱,中國出口的持續增長,讓經濟學家們感到驚訝,他們原本預測,今年有更多國家將重新開放,全球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將持續下降。

然而,隨著更具傳染性的Delta變種在全世界蔓延,供應鏈受到了影響。

近幾個月,越南、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國,因疫情爆發導致工廠關閉,這使中國工廠贏得了訂單。許多中國工廠表示,強勁的需求意味著中國出口商有信心將價格提高10%至20%。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9/1669508.html